舟点点
高三祭发表日期:2005年6月11日 出处:读者(原创版)2005年第3期 作者:去留无意 【编辑录入:去留无意】我的高三就那样过去了。站在华东政法的校园中,满眼的绿色和阳光。春天的气息弥漫在申城的每一个角落,洋溢在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上。“高考已经离我远去了”,我对自己说,却又想起那一年在重压下依旧鲜活的生命,依旧美丽的笑脸。那是一种生命的极致,催人泪下。03年高考的硝烟还未散尽。7月13日,我们的高三开始了。全部高三生都被迁到城市边缘的一所分校,偏僻、荒凉。学校的意图不言自明。到处是口号和标语。高三总动员大会结束了,各科老师的训话结束了。教室里不再生气勃勃,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上写满沉重与冷峻。不知是谁在后面黑板上很随意地写下“330”,很小却很清晰。没有人去理会那个三位数,却都明白,那是悬在我们头上的剑,寒光闪闪。开学第二天的晚自习,班主任把全班前十名召集起来,异常严肃地说:“从今天开始,你们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冲击名校!”走廊昏黄的灯光下,大家都默默地站着,咬着嘴唇。我缓缓抬起头,直视着班主任的眼睛,轻轻地吐出两个字:“明白!”我把“冲击北大”贴得到处都是,课桌、床头、墙上……北大校徽安安静静地躺在铅笔盒里,每天看着它,心里默默地想着一塔湖图,还有北大西门的石狮子。黑眼圈的人在慢慢增多,教室里总飘着一股浓浓的咖啡味道。课桌上的书越摞越高,就连过道上也堆满卷子。没有人咒骂天气炎热,也没有人抱怨如山的书本、习题。我们的高三,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拉开了帷幕。我的面前站着班主任,“殷浩哲,你的北大梦就要实现了!”我扬起头,微笑着。八月的阳光暖暖地洒进办公室。我似乎听到了远方的召唤。我为自己做了张表,最上面写下自己在高考中各科最理想的分数,下面密密麻麻的空格等待着这一年的考试成绩。详尽的年度计划贴了一墙。打仗似的学完高三的课程,很快进入第一轮复习。这正是我的软肋所在。依然是飞一般的速度。崭新的高一课本让我后悔不已。由于高一时的贪玩,我的高一几乎是空白。高二的发奋图强让我跻身年级前十,而高一的缺憾却无法弥补。同学们都已是轻车熟路,我却要从头做起,从最基本的定理看起。我开始熬夜,狂补高一的语数外政史地。课本很快被我画得“面目全非”。身体慢慢瘦下去,成绩也在稳步上升,可数学却仍始终在及格线上下徘徊。一次次测验的不如意让我不止一次地问——我该怎么办?!复习进度越来越快。下课后老师总被围得水泄不通,同学之间互相讨论问题的身影随处可见。秋天到了。没有人站在窗口望着落叶感伤,也没有人去秋游。我们已经冷暖不知了。考试接踵而来,一轮轮地轰炸。雪花般飘下的卷子几乎要掩埋掉这些年轻的躯体。林林总总的参考书铺天盖地地砸下来,“强化练习”、“黄冈密卷”……黑板上总是满满当当地抄着各科选择题答案,A、B、C、D。被各色纸张埋没的头颅抬起又伏下,口中念念有词,在试卷上打下一个个红叉。各科老师也开始了对自习课的“明争暗斗”。终于,全部自习被瓜分完毕。晚自习延长到十点半。每周大考一次。精确地计算时间、做题、等分数、排名次。周而复始。没有怨言,没有呻吟,我们默默地承受着,用这个年龄不应有的平静容忍这一切。而我却惊恐地发现,每次考试都是数学拖住我的总分。北大……北大……我反复念叨着。没有数学的高分支撑,足以让我与北大无缘!我把全部课余时间拿出来拼命弥补数学漏洞,甚至在政史地课堂上也偷偷地演算数学题。不知有多少个深夜,当全天任务都被红笔一条条地划掉以后,我站在窗口,微微活动着酸痛的脖子和手臂,向着北方,轻轻地呼唤着一个名字——北大,耳边又响起儿时那稚嫩的童声——非北大,我不上!我在用意志和梦想支撑着每天超负荷的学习和压力,痛并快乐着。班主任开始每周一下午抽出一节课给我们开鼓劲大会。大家睁着呆滞的双眼看班主任在讲台上唾沫横飞、神采飞扬,心里默默地算着今天还有多少张卷子没做,还要熬到凌晨几点。一句经典的问话——今天早晨你几点睡的?既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又是竞争对手,大家没有“反目成仇”,却更加团结,更加亲密,更加默契,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珍惜着在一起的最后时光。偶尔大家也会为地处山东,分数线最高而愤慨。英语老师一句“天下乌鸦一般黑”让我们复归平静,重投书海。班里出现了几对情侣,大家看着他们,几分怅然,几分无奈。我还在不遗余力地提高数学分数,却没有发现,政史地和语文英语成绩已经开始全面下滑。数学终于勉强稳定在及格线以上,而其他五科却损失掉60分,总名次迅速下降。未名湖……博雅塔……石狮子……山鹰社……我突然变得脆弱无比,听到任何与北大有关的词汇,眼泪就要落下来。为什么,为什么我付出努力,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北大,你,真的,就这样,成了我今生的一个梦了吗?短暂的寒假飞快过去,那个春节索然无味。很快便知道了第一学期期末成绩。全班14名。一个可怕的名次。我被彻底击垮了。我不知道再这样下去会有什么结果,可是,谁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办?那个深夜,又一次被数学击倒的我把自己蒙在被子里痛快地哭了一场。就在那个晚上,我做出决定——放弃数学!这就意味着放弃北大!我把“冲击北大”撕下来,扔进废纸篓,北大校徽也被我丢进抽屉。和数学有关的东西统统从我视野里消失。我的心在滴血——毕竟是一个怀了十几年的梦啊!我挥霍着我的高三。我选择逃课,把有数学的晚自习全部逃掉。回到家,妈妈什么也不说,可她的眼神却无法掩饰作为母亲的那种深深的忧虑。一个寒夜,我又一次逃掉数学晚自习,自己在家复习(爸爸妈妈为了不干扰我学习,借口出去散步)。只听见一阵敲门声,开门以后,门口站着的人把我惊呆了——高大却又单薄的身材,蓬乱的头发,深陷的眼窝。“浩哲,这是今天晚上数学自习做的卷子,你总是不去,损失太大了。”教数学的毛老师身子靠着门框,一手提着沾满雪的摩托车头盔,一手把两份题递给我,瘦削的脸上满是疲惫。毛老师骑着摩托车的背影慢慢驶远,我的眼泪不可抑制地往下流。我知道,从学校到我家骑摩托车要一个小时。回到房间,我咬破食指,写下3个血字——走下去!泪水一滴一滴地打湿白纸,血和泪慢慢交融在一起,刺得我睁不开眼睛。我咬着牙对自己说——为了毛老师,你也要把数学学下去!距离高考只有100天了,每个班都开始了倒计时,备战进入白热化状态。每天上课及晚自习前,整幢高三大楼口号声此起彼伏。班主任严肃地站在讲台上,我们拼命地吼着,歇斯底里。对面是理科实验班,他们的口号清晰地传来——我们都是清华北大,永不放弃!我不再张口,看着窗外的夕阳,眼泪滑落下来。“北大”就像松手的气球,越飘越远,可望而不可及。我的“北大”,就这样逝去了。我陷入了一个怪圈,就在离高考不足百天的时候。我反复地问自己,我为什么要高考?高考于我而言有什么意义?我苦行僧般地追寻答案。而这一切,只有步入大学才能明白。依旧玩命地做着数学题,发疯地背着政史地,只是,好象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失魂落魄。我又在放纵自己,给自己找一个又一个逃避的理由。终于有一天,武校长在操场上抓住了闲逛的我。当时,同学们都在教室里上课。他扳住我的肩膀,大吼:“你不想活了?!”我面无表情地盯住那张愤怒得几近扭曲的脸,无语。班主任把我从校长那里领回去,只是看着我,什么也没说。猛然飞起一脚,两脚,我倒了下去……清清楚楚的26脚,每一脚都刻骨铭心。我已经躺在地上不能动了。班主任心疼地把我抱起来,“孩子,你不能这样下去了,你明白吗?”老师哭了。走在外面,班主任指着枝头那黄得耀眼的迎春花,一字一顿地对我说:“这是你生命的春天,你要怒放!”我漠然地看着班主任充满希望的眼睛,甚至觉得自己已经透支了。不是因为学习,而是因为压力。还是那样过着,浑浑噩噩,痛苦却又快乐。直到有一天,老师宣布第二轮复习已经全面结束,我们将迎接最后一次全市模拟考试。成绩很快出来了。全班17名,全市500名开外。满分150的数学,我只得了八十几——尚未达到及格线,本是强项的文科综合还不到230(满分300)。这意味着我只是有希望上二本,若照这个状态下去,二本也没戏。班主任已经决定不再管我。她把我叫出去,只对我说了一句话:“自生自灭吧!”回到教室,我重重地在课桌上刻下八个字——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没有人能救得了我,只有自己拯救自己。我要孤注一掷了!就在离高考只有一个月的时候,我才刚刚找到高三的感觉。各科老师都以十分“忧郁”的目光看着我这个从全市28名“堕落”到500多名的学生,揣测着我在决战中是上线还是落榜。我在慢慢地调整自己,努力忘记高三一年发生的所有事情。我把高中全部课本找出来,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又认认真真地把数学课本上的所有例题“扫荡”干净。现在只记得那一个月真的特别心无旁骛,不去想自己能考上什么,只想着要自己坚持下来。爸爸妈妈没有给我施加任何压力,他们知道,在这个特殊时期,说什么都是徒劳的。他们只是默默地平静地为我做着一切。心态越来越平和,学过的东西也慢慢系统起来了。成绩开始回升,并最终稳定在全班前三。6月4日离校以后,我仍每天坚持在学校图书馆学习,只为了让自己保持临战的状态,不要松懈。高考前的那个晚上,我站在空荡荡的操场上,望着如水的夜空,我问自己——多少天以后,你就可以站在另一个校园里仰望同一片星空?6月7日高考时,心态已经极其平和。我在左手中指上用红笔写下:“我是最优秀的!”红色,又是刺目的红色!我又看到了那个年少轻狂的我,那个固执地抱着“北大”不放的我,那个伤痕累累的孩子。爸爸妈妈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我打开车门,慢慢走进学校。试卷发下来了,心如止水。两天鏖战。当结束的哨声吹响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是高考!我的高考,我的高三,我的高中,已经结束了!下一步,我就要上大学了!第一次如此真切地呼吸阳光,我叫着喊着,发疯般地冲出考场。守候在学校门口的班主任把我紧紧拥住,泪光闪闪,“孩子,你终于走过来了!”高三的点点滴滴猛地涌进我的脑海。这一年,我过得太艰难。我不再兴奋,眼泪夺眶而出。2004年6月8日下午,京杭大运河边,夕阳西下,垂柳依依,我泪流满面。不久,成绩公布。数学120,文科综合262,总分全班第二。然后,我郑重地在第一志愿栏中写下“华东政法学院”,倾尽我全部的力量和激情。再然后,我收到了华政的录取通知书。7月,我回到学校看那间承载了我一年梦想与希望的教室。依旧是那熟悉的黑板和桌椅,还有桌子上堆放的满满的书——里面已坐满了复读生。又是一批人在艰难地寻梦,落水之后跳上岸向着那座独木桥发起又一次冲锋。暑假里同学们聚在一起,班长拿出录音机,轻轻按下,里面清晰地传出那段日子我们喊过的口号,震耳欲聋,然后就是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没有人再提起高考,泪珠却真实地挂在每一个人的脸上,怀念着那些我们共同走过的日子。我的北大,我的未名湖、博雅塔、石狮子还有山鹰社……就将这样永远停驻在我心中,挥之不去。高三已逝,梦想犹存…… 
华政没上过,不知道,在谈论法学的时候也很少提到华政。西政,宿舍设备没问题,四人一间,空调,独立洗手间。上网两种选择,校园网或者铁通,校园网40/人/月,铁通全宿舍都可以用,一个人一个月十块,更快更好用。区别是校园网可以免费登录中国知网下载论文。不过现在图书馆免费wifi覆盖已经解决这个问题了。校园管理和正常学校都一样,没啥区别,唯一提醒你的是宿管大妈黑骄傲,要小心。近年来教授有流失,但教学生绰绰有余。学习风气看自己,不爱看书的话看大家都像是天天翘课打dota,爱看书的话会发现教室和图书馆永远都坐满了自习的孩子。老师人都很好,尽全力解答问题,包括课业和生活。不过如果你想靠学校帮助就业的话,西政的资源比较偏向重庆和广东(广东校友会真·大触)。over。
回答
华东政法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是公认的法学领域知名大学。虽然该校既不是211,也不是“双一流”,但颇受高考生欢迎,在部分省份的录取线直逼985高校。
2019年湖南高考,理工类,华东政法大学投档线为591分,录取线超过985高校兰州大学;文史类,华东政法大学投档线为616分,录取线与吉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相同。
2019年江西高考,理工类,华东政法大学投档线为597分,录取线与中国海洋大学相同,仍在兰州大学之上;文史类,华东政法大学投档线为605,录取线在中国海洋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85高校之上。
一所“非双”地方大学如此受欢迎,主要还是因为其在法学领域拥有超高的认可度。
被誉为“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的华东政法大学,法学一级学科实力名列全国前五
从办学至今,大连理工发展迅速,已经是众多荣誉加身的宝藏大学了。它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
大连理工大学不仅重视本科生教育,同时也注重研究生教育,努力做到两者并重,能够齐头并进。现已形成以理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哲、艺术等协调发展的多学科教育体系。
让我们再通过一些权威的数据排名,来了解一下大连理工大学。
众所周知,国家科学技术奖是衡量学校实力重要依据之一。截止2020年,专注于高等教育数据研究的第三方机构——青塔汇总了2016年至今的有关数据,在统计结果中,大连理工大学成绩不禁让人眼前一亮。
在国家自然科学奖方面,大连理工大学斩获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包括2020年初评结果1项),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14名。
在国家技术发明奖方面,大连理工大学斩获了1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包括2020年初评结果3项),获奖数量并列全国高校第4名。
2020年10月,全国第三方大学评价研究机构——艾瑞深校友会网正式发布《校友会2020中国大学双一流建设评价报告》,报告最新发布校友会2020中国大学学术排名,自然科学榜单中,大连理工大学位居全国第19名。
具体说不出谁好谁差,你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和需求来衡量
更多11条
有西北政法大学吗?我听说过西南政法大学。如果有西北政法的话,我估计是西北好考无论是地狱还是学校的档次都在那摆着呢!华政虽非985,211,但是在法律这个圈里,比清华可牛多了,在全国也出不了前十!这个我不多说了!
看你所报考的专业与你所在省份。华政是一本的,但西北在部分省份是一本,如河南、山东、安徽等。看看往年的录取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