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欧洲文化论文题目有哪些特点

  •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25

绿毛水怪7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欧洲文化论文题目有哪些特点

7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哟匀砍

已采纳
欧洲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欧洲史前美术体现了欧洲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建筑、雕刻、绘画和工艺的成就,其中欧洲旧石器时代艺术是迄今所知人类最早的真正的艺术品。此外欧洲史前器具艺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被学者们称之为活动艺术。

欧洲文化论文题目有哪些特点

260 评论(15)

陌小北哦

关于欧洲历史爱琴海,据统计岛屿数量在世界上要排在第一位,获得“多岛之海”的称号。到了20世纪中期,因世界大战,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巴洛克时代,艺术达到了发展的顶峰时代。古典时代,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在音乐上到达了至上的境界。
287 评论(11)

馨燕子

美国历史短,建国前是殖民地,文化大多是外来的,文化元素多样,也很开放欧洲文化有传承性,特色明显
235 评论(8)

Jordan_23

欧洲有着悠久的文明发展史。公元前4000~前2500年在南欧和西欧曾广泛分布有巨石文化,随后位于欧洲东南部的爱琴海地区勃兴为世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称爱琴文明,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公元前6世纪,古罗马国家兴起,逐渐发展成一个囊括半个欧洲(大不列颠群岛至多瑙河口一线以南)及北非、西亚在内的庞大帝国,而意大利所在的意大利半岛一直是其政治和经济的核心区域。纪元初年,欧洲人口约3200万,其中半数以上分布于南欧,而东欧、北欧及不列颠群岛合计尚不足1/10。公元3世纪后,罗马帝国渐趋衰弱,原先居住在北欧的日耳曼人及居住在东欧的斯拉夫人相继大量入侵,这一历史进程所伴随的人口大迁移和经济、文化上的广泛交流,大大促进了欧洲的全面开发,14世纪中叶全洲人口达到8100万,南欧的比重降至1/3,其他地区尤其是东欧均明显上升。   15~16世纪,在南欧和西欧的一些国家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通过地理大发现和对海外殖民地的掠夺,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相继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强国,在随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中,西欧进一步确立了在欧洲经济、文化中的领先地位。19世纪中叶,北欧、中欧和东欧诸国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南欧国家发展则相对缓慢。   1900年欧洲人口为15亿,南欧的比重已不足1/4。由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19世纪欧洲的经济、文化水平在世界上已遥遥领先,几个欧洲列强的殖民地遍布各大洲,几千万欧洲人移居海外,对世界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0世纪的前半期,欧洲先后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策源地。由于战争的破坏,以及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欧洲在世界上的地位相对下降,其人口占世界的比重由1900年的25%下降到1950年的20%,工业生产所占比重亦由65%降至45%。在这个过程中,欧洲政治地图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17年并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涌现出一批新的社会主义国家。自50年代起,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为一方,以华沙条约缔约国为另一方,在欧洲形成了政治上和军事上的长期对峙,这一基本形势迄今没有根本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40年中,欧洲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世界上仍有着广泛的、举足轻重的影响。由于原有基础或社会制度等的不同,战后欧洲各地区的发展速度有较大差异,南欧、中欧和东欧发展较快,但西欧、北欧的经济、科技发展总的水平在全洲范围内仍处于领先地位  文化:欧洲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欧洲史前美术体现了欧洲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建筑、雕刻、绘画和工艺的成就,其中欧洲旧石器时代艺术是迄今所知人类最早的真正的艺术品。此外欧洲史前器具艺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被学者们称之为活动艺术。  11~17世纪,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奠定了现代高等教育的模式。  欧亚:欧洲各国在帝国主义时代曾多次入侵位于东亚的中国,现在已与中国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中华民国在欧洲仅与梵蒂冈有邦交,但与欧洲各国均有深厚的经贸关系。欧洲各国在亚洲各地曾建立广大的殖民地,例如:英国拥有印度、香港、马来西亚等;法国拥有印度支那,即今日中南半岛东部地区;葡萄牙管治澳门和东帝汶;荷兰曾拥有东印度群岛,亦即今日的印尼。也因此东南亚国家与欧洲国家的关系非常深厚,由于这般深厚的关系,今日国际关系中,欧洲对于东南亚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力;在曾受西班牙统治,以天主教为国教的菲律宾,教宗所指派的枢机主教亦有政治及社会上的影响力。东北亚的日本曾与德国、意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组成轴心国,现在日本、韩国与欧洲各国主要是以经济关系为主,政治上的结盟已渐次减少。  欧美:欧洲与美国虽然在文化、民风等各方面,有著浓厚的历史渊源和联系,但大致上于二十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和欧洲有一种较紧密的盟友关系。在此之前,由于美洲在17世纪时期,曾是欧洲国家流放异见人士和囚犯的地方,所以,在美国开国1786年的初期,与欧洲殖民主义者,尤其是曾经统治过美国的英国,有著对立的关系。其后由于美国和欧洲长时期实施政治互不干预的政策,两者在18至19世纪各自发展。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令欧洲元气大伤,但美国经济却有高度增长,西欧诸国均需要美国的经济援助,自然靠近美国。再加上东欧诸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因而与美国关系降落冰点。冷战时期,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威胁加强了除东欧外其他欧洲国家与美国的亲密度。但是在冷战结束后,威胁消失,欧洲(主要是欧盟成员国)与美国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欧洲更需要有自己的声音,因此某些欧洲国家在九一一事件、伊拉克问题、以巴冲突等方面与美国产生了不同意见,甚至有较大的分歧,但是其根深柢固的盟友关系还将保持不变。英国却在上述事件中更加靠拢美国,与美国结成极为坚定的同盟关系,但也遭人取笑这个美国原属的殖民主几乎反倒成了美国的附庸。西班牙、波兰等在美伊第二次战争时对美国的强力支持,使得美国称赞这些国家为新欧洲,但随著恐怖份子对西班牙发动攻击,西班牙已退出她与美国间的盟约,从伊拉克撤军。  欧洲与中东:地理上,欧洲与中东是紧邻,历史上,欧洲与中东的关系一向紧张,基本上是由于两者在宗教理念上的根本不同:欧洲大部份国家以基督教为主要信仰,而中东阿拉伯国家多以回教为国教。中东多个地区曾经在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成为英国和法国的委任统治地。欧洲帝国主义统治者在区内制造民族矛盾,导致今时今日中东地区的政治动荡。横跨欧洲与小亚细亚的回教国家土耳其本身与传统欧洲各国的关系就非常微妙,她既终结了拜占庭帝国,现在又极渴望加入欧盟。另外,欧洲各国对于阿拉伯世界遭到美国的控制与攻击产生同情,因为欧洲亦希望得到阿拉伯国家所拥有的石油资源。二次大战纳綷德国虽曾屠杀犹太人,但仍有许多视阿拉伯人为宿敌的犹太人居在欧洲,并发挥影响力。  欧非:欧洲和北非的关系,跟她与中东的关系差不多,因为北非与欧洲隔地中海相望,而北非亦是回教国家地区。历史上,只有中世纪时期,阿拉伯帝国曾经统治过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南部。自欧洲殖民主义兴起,非洲各地成为欧洲的殖民地,法国在中非﹑西非和北非建立的法属西非洲殖民地,是非洲大陆当时最大的殖民地。欧洲殖民主义者在非洲争夺自然资源,情况直至1950年代开始非洲国家各民族的独立运动浪潮,多个国家纷纷独立,才有所改进。欧洲和非洲亦循著经贸的方向发展。  1492年 哥伦布发现美洲  1517年 欧洲宗教改革开始  1521年 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出现  1555年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与新教诸侯签订《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1566—1609年 尼德兰革命  1588年 西班牙无敌舰队远征英国失败  1600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  1603—1868年 日本德川幕府统治时期  1618—1648年 欧洲三十年战争,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国际关系大事年表(二)  1640-1648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3-1715年 法国路易十四在位  1644年 中国清军入关  1659年 法国和西班牙签订《比利牛斯和约》  1682-1725年 俄国彼得一世在位  1683—1699年 奥土战争  1688年 反法的奥格斯堡联盟成立,英国光荣革命  1701—1714年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参战各国签订《乌得勒支和约》  1709年 俄国在波尔塔瓦会战中打败瑞典  1718—1721年 英西战争,签订《马德里条约》  1733—1735年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签订《维也纳和约》  1740—1748年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签订《亚琛和约》  1756—1763年 七年战争  1775-1783年 北美独立战争  1789年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1793年3月 英、普、奥、西等国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  1795年 俄普奥第三次瓜分波兰,波兰灭亡  1796年 拿破仑远征意大利  1798年 拿破仑远征埃及,英、俄、奥等国组成第二次反法同盟  1799年 雾月政变,拿破仑上台执政  1801年2月 法奥签订《吕内维尔和约》  1802年 英、法签订《亚眠和约》  1804年 拿破仑加冕成为法兰西帝国皇帝  1805年 英、俄、奥等国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  1806年11月 拿破仑颁布《柏林敕令》,推行大陆封锁政策  1807年7月 拿破仑与沙皇来历山大一世在涅曼河上会晤,法国同俄、普签订《提尔西特条约》  1808年3月 法国入侵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战争开始  1809年4月 英、奥等国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  1812年 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  1813年3月 英、俄、普、瑞典、西班牙组成第五次反法同盟  1814年  4 月6日 拿破仑退位,波旁王朝复辟  9月 维也纳会议开幕,战胜国重建欧洲秩序  1815年  9月 俄、普、奥签订《神圣同盟条约》  11月 法国与反法同盟国家签订第二次《巴黎和约》;英、俄、奥、普签订《四国同盟条约》  1818年 亚琛会议  1820年 特洛波会议  1821年 莱马赫会议  1822年 维罗那会议  1823年 美国提出“门罗主义”  1827年 英、俄、法签订《伦敦条约》  1828-1829年 俄土战争,签订《亚德里亚堡条约》  1830年 法国爆发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  1832-1834年 葡萄牙王位继承战争  1834年1月 英、西、葡三国同盟条约签订  1840-1842年 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  1846年 美墨战争,美国吞并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  1848年 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法国、普鲁士、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等国爆发革命  1851-1864年 中国太平天国革命  1852年 路易·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53年 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迫使日本向西方开放  1854年  3月 克里米亚战争开始  3月31日 日美签订《神奈川条约》  1856年2月 克里米亚战争交战国签订《巴黎和约》  1857年5月 印度民族起义  1859年 苏伊士运河开工(1869年完工)  1861-1865年 美国内战  1861年 意大利统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1864年 普奥联军向丹麦开战  1866年 普奥战争  1868年6月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年7月 普法战争爆发  1871年1月18日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加冕称帝,德国统一  1873年10月22日 三皇同盟成立  1874年 中日签订《北京条约》  1876年2月 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  1879年10月7日 德奥同盟成立  1881年6月18日 三皇同盟重新订立
194 评论(15)

笑问1989

美国:  美国文化集中表现在美国人的性格、特点与行为方式上。要适应美国文化,自然就要了解美国人的性格、特点与行为方式。在美国留学,无法不与美国人打交导,总要一起学习、一起工作。因此,要走出中国留学生的小圈子,多与美国人接触,了解他们的性格和特点,熟悉他们的兴趣与爱好,这样就可尽快适应美国文化。以下以比较的方式,大略介绍美国人的一些性格特点。  个人独立性:与中国人相比,美国人具有强烈的个人独立性。美国人一般都认为自己是独立的个人,其重要性超乎其他价值之上。在美国,家庭和集体也重要,但个人独立性和个人权利则至高无尚。这与中国人的观念差别很大,中国人往往将家庭、集体和国家的重要性置于个人之上。美国人的强烈个人独立性,与从小的培养和锻炼密切相关。美国小孩出生六个月后,一般就与父母分开单独睡觉,父母亲也从小教育和培养孩子自我独立和倚靠自己的特性。绝大多数美国人长大之后,都是自己选择生活道路,自己选择主修专业,自己选择工作生涯,自己选择婚姻对象。总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依附父母或社会之命。  这种强烈的个人独立性,往往使美国人凡事以自己为考虑的中心点,自私的味道颇浓。但美国人的个人独立性,主要建立在倚靠自己奋斗和个人能力基础之上。而且,强调个人独立性的态度,也使美国人一般能尊重他人,相信所有人应是平等的。  竞争的意识:与个人独立性密切相连,美国人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相互间经常处于竞争状态。在美国,到处可见到友好或不太友好的竞争,处处反映出美国人的竞争意识。美国人对体育的狂热,与他们的强烈竞争意识一脉相承。由于强烈的竞争意识,美国人非常崇拜运动场和生意场上的破记录成就,甚至日常一些不足道的成就也为他们所迷恋。有时竞争意识对美国人误导很大,如对一本书或一部电影,他们往往不是以内容的如何,而是以能否成为畅销书或多少票房价值来衡量其成就。在大学里,学生则非常重视表面的学习成绩和评分等级,或平均积分达到多少等。  相反,中国人一向推崇“和为贵”,行为准则讲究谦虚谨慎,四平八稳,走路要一步三摇,做事要三思后行。这与美国人的处处讲竞争有很大不同,所以中国人往往一下子很难适应美国人的激烈竞争心态。因此,留学生要想适应在美国的生活,就必需改变中国人的传统习惯,要有闯劲,要有竞争精神,要记住在美国讲谦虚谨慎,机会就会擦肩尔过;讲四平八稳,成功就将失之交臂。不过,中国留学生在强化自己竞争意识的同时,还要看到美国人虽热中竞争,但也重视工作中的协作配合与合作精神,而且一般不会把相互竞争变成个人之间的敌对。相反,中国人重“和”轻“争”,一旦竞争起来,不是把合作精神破坏无遗,就是相互之间敌对起来。  坦承与直率:中国人有讲“面子”的文化传统,对人对事比较婉转曲折,深怕伤了自己和别人的面子,有时甚至会作出“宁要面子,不要里子”的事来。相反,美国人坦承和直率,举指言谈直言不讳,不善于转弯抹角。对他们来说,问题的实质和利益的所在,远比保全“面子”更重要。在交谈中,美国人愿意很快言归正传,不希望用太多时间客套寒喧,也常会提出使人尴尬为难,甚至冒犯唐突的话题。美国人的坦承与直率,也表现在愿意发表自己意见上,如课堂上相当主动发表意见和提问,即使文不对题,甚至漏洞百出,也不在乎,没有什么丢面子的心理约束。中国学生努力、勤奋、素质不低,但课堂上却较少主动发言,主要是怕英文不行,怕讲得不对,说到底就是怕丢面子。  对美国人直截了当、不讳分歧、不讲面子的性格,中国人开始会不很习惯,需要一段适应的时间。但要记住,在美国一定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话一定要说,否则将会为了面子,为了不伤和气,使自己的利益受损。而且,美国是个多元化社会,大多数人已养成“对事不对人”的态度,有意见大声说出来,即使不正确也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这说来容易,做来难。中国人要克服讲面子、怕丢脸的习惯,还需下点功夫。尤其来美留学的中国人,一些在国内已有一定的地位和身份,要把面子放下来,也就更难些。但在美国留学,无论如何也得放下架子,该学就学,该干就干,该问就问。  时间的观念:美国社会由于竞争激烈,充满了运动和变化,人们始终处于奔忙之中,结果也就养成了美国人的紧张时间观。大多数美国人都有一个时间登记表,每天的事情安排得满满的,非常紧张。在外国留学生的眼中,美国人似乎总是生活在匆忙之中。由于紧张的生活节奏,美国人常给人一种不注重礼貌和缺乏耐心的印象,不是彬彬有礼而常显得有些粗鲁。他们做事一般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一件之后,又迅速转向别的事情。  美国人紧张时间观的最大好处,是作事效率高。确实一天到晚总是在奔跑,怎能没有效率!相比而言,中国人的时间观很长,做事动辄以天来计算,而不像美国人以小时来计算,效率自然要差。美国人的紧张时间观,也使他们约会一般非常准时。相反,不少中国人没有时间观念,约会经常迟到,甚至迟到数小时。这种习惯在美国很难被人接受。在缺陷方面,美国人的紧张时间观,除对事物和历史缺乏深刻认识外,就是与实利主义密切相连。美国人的紧张工作,就是为了成功,而成功的衡量标准,最容易表现在赚钱多少上。  守法与公德:在许多中国留学生心目中,美国人与人交往常常不拘礼节,即使与年龄和社会背景非常不同的人来往也是如此,如学生对老师以名字直呼。但比较而言,绝大多数美国人不仅非常守法,而且公德心也很强。美国人处处以法为先,强调按法律办事,做事大都有合约,双方签字,依法行事,如违反则按规定处理,没有什么情面可讲。这与中国人重情,法中讲情很是不同。所以签署任何文件时,务必弄清其中规定,如有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弄明白再签字,或拒绝签字;一旦签了字,就要依约行事,违反就要受罚,不可不慎。  绝大多数美国人都有很强的公德心性格,在一举手一投足的行为中都能表现出来。如进入室开门时身后有人紧随,美国人一般都会将门扶住等后面人接手,以免门关上时撞到后人身上。如果你替别人扶住门,他也一定会说一声谢谢。再如美国人很少随手扔垃圾,随地乱吐痰,做事遇到人多时也能按先来后到很有秩序地排队。相反,中国人在国内缺乏这种习惯,往往注意不到这些小事细节。这在中国也许无所谓,但在美国学习与工作,与人相处必需注意公德心。这不仅是基本的处世礼貌,平日如能多加注意,也会得到别人的善意回应。  权利与义务:美国人的一大特点,是权利与义务分明。美国人讲权利是有名的,口中整天挂着“这是我的权利,那是我的权利”的话语。对美国人而言,该享有的权利决不会放弃,如遇受损必据理力争,即使好朋友也不行,该上法院时决不会忧豫。如租房按规定在多少度以下必需供应暖气,如房东未照规定,应立即交涉,通知房东照办;如房子有损坏,房东应修理完善供房客居住。大多数美国人都知道遵守规定,只要按照规定,维护应有权利,美国人一般都会照办。所以,中国留学生如遇权利受损,就要据理力争,不可忍气吞声,以为留个情面,套个交情,以后事情好做。但美国人是只讲规定,不讲交情。  不像权利,美国人嘴里很少讲义务。但他们对该负的义务很清楚,尤其对他人该负的义务更清楚。同以租房而论,住户和房主的义务订得很清楚,然后按规定行事;如大家合住,每个住户都有维护房间整洁,保持住所安静的义务。如果某人未尽义务,合住的其他人就会出来纠正。一般来说,美国人只要认为有人未尽义务就会管,甚至告到警察局去。这与中国人“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传统非常不同,留学生初到美国往往会觉得不能适应。总之,美国人的权利与义务讲得分明,一切按照规定来,自然相安无事,而且更可相互尊重,容易相处。  欧洲:  德国人  和德国人初交,他们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沉默寡言、不苟言笑,显得呆板而沉重。接触长了,你就会觉得德国人待人接物虽然严肃拘谨,但态度诚恳坦率。如果你在街上向陌生的德国人问路,他会热情、耐心地为你指点迷津。如果他也不知道,他会替你去问别人,或不辞劳苦地陪你走上一段,直到你明白为止。  在公共社交场合,德国人显得非常拘泥形式,不擅长幽默。他们一板一眼、正襟危坐,做事谨慎小心,一切按规矩和制度行事。不过德国人十分喜欢热闹的场面,也会利用一切机会举行娱乐活动,但还是人一种沉重的感觉,缺少真正的放松。德国人办事认真仔细,责任心极强,对工作不能有一点敷衍了事,一旦马虎失职,那只有请你另谋高就。德国有句俗话“公务是公务,烧酒归烧酒”,私下烟酒不分的朋友,办起公事却公私分明,不讲一点儿私情。  一)讲究秩序的民族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讲究秩序的民族。接触过德国人、或是去德国观光访问过的人对此都有深刻的印象。在德国大到空间、地、建筑物,小到家庭主妇外出购物都被事先安排得井井有条。维持秩序的标志牌和禁令牌随处可见,事无巨细都有明文规定,并要求人们严格遵守,等等。如商店的营业时间是有严格规定的,一般店员早7时左右上班,擦拭门窗、整理货物,8时开门营业,中午不休息直到下午6时关门。从星期六下午2时起,各商店停止营业,星期天关门休息。这一营业时间各商店都要严格遵守,不得超时营业。  在德国有着严格的交通法规,路上各种各样的路标清晰醒目。高速公路旁的蓝色路标夜间在路灯的反射下,很远就可见到。标志地铁的蓝色大型字母U(U-Bahn)的标志牌高悬空中,百米之外便一目了然。不夸张地说,对于一个外国人,只要识得各种交通标志牌,不用张口说一句德语,即可游遍德国各个城市。这些标志牌已成为维护德国交通秩序的重要手段。德国的公共交通以守时著称,不光是飞机,火车也以安全正点闻名于世,就是公共汽车也有自己的运行时刻表,必须按点行驶。居民只需在家查准时刻表,按时到站上车,不需提前到站候车。汽车即便提前到达,也会等到正点发车。德国汽车司机可称得上是遵时守刻的模范,作为乘客也必须按规定购票乘车,如果违反,将受到严厉的罚款惩处。德国汽车都为无人售票车,乘客要按汽车交通图上指示的票价在自动售票机上买票。买票时,你一定要弄准所乘车的票价,否则一不留心,在自动检票机上少打一个票孔,一经查出,一律要交数十马克的罚款。德国人对于法规执行起来说一不二,其原则性是最强的,讲不得半点情面。德国人有一样东西总是随身携带的,那就是记事本。德国人凡事都记录在本上,他们的一个习惯性动作就是伸手掏记事本,一个习惯用语就是:请稍候,让我看看记事本。记事本人人都有,大到公司经理,小到中学生、家庭主妇,人手一本。在德国办事务必提前预约,方可成行。德国人做事必先制订计划,就是家庭主妇外出购物也都是先列张购物单。一对夫妇如打算出国旅游,那么他们可能早在一年前就开始制订旅游计划了。他们会先打电话向各旅游局询问报价、服务项目、.游览日程等情况,然后进行比较。选择好委托的旅行社后,还要亲赴该旅行社详谈,直至一切准确无误,旅行计划输入电脑。接下来还要就所去.国家的人文地理、语言等做一番了解。这样一个一年后才付诸实行的旅游计划早早就被安排得井井有序。由此可见德国人办事的计划性及严格认真的态度。  (二)严肃沉稳不尚浮夸  和德国人初交,他们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沉默寡言、不苟言笑,显得呆板而沉重。接触长了,你就会觉得德国人待人接物虽严肃拘谨,但态度诚恳坦直。如果你在街上向陌生的德国人问路,他会热情地、不厌其烦地为你指点迷律。如果他也不知道,他会替你去问别人,或不辞劳苦地陪你走上一段,直至你明白为止。在公共社交场合,德国人显得非常拘泥形式,不擅长幽默。他们一板一眼、正襟危坐,做事谨慎小心,一切按规矩和制度行事。但在私人交际圈中,德国人也会无拘无束地与朋友聚会,他们可以丢开自己经理、官员的身份,用小名称呼朋友,与朋友坦率地谈论生活中的烦恼。德国人十分喜爱欢乐场面,也利用一切机会举行娱乐活动,但此时还是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缺少真正的放松。德国人办事认真仔细,责任心极强,对工作不能有一点儿敷衍塞责,一旦出现马虎失职,那只有请你另谋高就。德国有句俗话"公务是公务,烧酒归烧酒",私下烟酒不分的朋友,办起公事来却公私分明,不讲一点儿私情。德国人工作起来一丝不苟、不徇私情,就像一部机器,严格而冷峻。德国人具有强烈的"实事求是"的意识,注重实际、不尚浮夸。德国人的住室朴实无华,整齐大方。各种生活用品,如门、锁、开关、衣架、玻璃、灯罩等都牢固结实,注重实用,宁肯失之笨重,决不虚有其表。对一座建筑、一件家具、一套设备似乎都讲究百年大计,讲究内在质量,就如同德国人办事一样注重脚踏实地、绝不夸夸其谈。  (三)勤劳整洁的德国人  德国人具有勤劳整洁的生活习惯,一般人家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起居室整理得井然有序、一尘不染。德国的家庭主妇爱洁成癖,她们早晨送走丈夫和孩子之后,便换上工作服,开始一天最有意义的工作:清洁宅院。她们会跪在地上,将每一个旮旯角落都擦洗一新,即使请清洁工和花匠帮忙,主妇们也往往跟班劳动,直干到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方心满意足。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美观、清洁的家,这是每一个德自主妇的最大愿望。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走在德国的乡村、城镇,美丽的花园小别墅随处可见。德国人对住房的要求极高,拥有一套单独宅院的住房是普通德国人毕生奋斗的理想。人们平日辛勤工作,积攒钱盖房,为自己和子孙后代营造一处宽敞、体面、舒适的住房被视为人生完美充实的标志。德国人勤奋工作、埋头苦干的精神不仅体现在受雇于人的职员身上,就是高级官员和大企业家也不例外。德国式严格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也决定了他们和散漫作风格格不入。有一位美国教师对德国进行长期观察后,在他的调查报告中对美德儿童作了这样的比较:在一个雨过天晴、阳光明媚的日子,一位美国小姑娘会被明媚的阳光所吸引,在外面玩上一会儿再读书;而一位德国小姑娘则会在做完作业之后,再出去玩。先工作,后娱乐,这就是德国教育。人们只有在辛勤劳动之后,才有权力享受生活。  (四)遵纪守法的民族  有一个笑话:在半夜12时开车,看见红灯还停车的,全世界只有德国人。这一方面说明德国人在遵纪守法方面具有很强的自觉性,同时也说明德国是一个执法严格的国家。在德国,人们视遵纪守法为最高伦理原则,人们普遍存在着求稳怕乱、安于现状、自满自足的心理。这一心理的形成是有其一定的历史渊源的。纵观德国的发展历史,历次改革或革命可以说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从俾斯麦以"铁血政策"统一德意志到独裁者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极权和独裁导致下层百姓普遍存在着一种"顺从精神"或称"臣仆意识"。盲目服从、驯服地跟随统治者,就像德国历史剧中描写的"官吏们既已作出决定,皇上也已首肯,服从就是我们的天职。贯彻帝王圣旨,想必无上荣耀。"战后德国在西方大国的推动下,走上了资产阶级议会民主的道路,德国人的民主意识得到了加强。人们主动参与政治生活,自由发表个人见解,那种顺从的臣仆意识虽已被摆脱,但长期历史沿袭下的一些心理仍存在于德国人的性格与意识中。在企业里,下级绝对服从上级,一切按规章办事,缺少灵活性和主动性;职工们以服从为天职,而领导者则以是否服从命令、遵纪守法作为衡量职工好坏的标准。这也是形成德国人拘泥、呆板性格的原因之一。德国人受地形、气候的影响,各个地区的人们在性格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比如北德人就比较开放,特别是汉堡人地处港口城市,见多识广,但也有些排外,对外地人或外国人显得不那么热情好客。相反,南德人,特别是巴伐利亚人地处内陆山区,思想较为保守,但为人朴质、热情、乐于助人。从总体上说,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团结守纪律的民族,他们在公共场合礼让老弱妇孺,不打闹喧哗,讲究公共卫生,对别人也不喜欢在背后说长道短。德国人很维护国家的声誉,尽管在大选时,各政党间相互攻击、揭短,但对外很少发表对本国的不满之词。  在德国,习惯上结婚之后丈夫的姓便成了夫妻双方共同的姓,即妻子婚后改用夫姓。如英格·施莱尔小姐同保罗·韦贝尔先生结婚,女方便随夫姓,被称为英格·韦贝尔。不过德国的法律规定夫妇双方可自行决定姓从哪方,可姓丈夫的姓,也可姓妻子的姓,而且在选用对方姓的同时,也可把自己的姓置于双方共同姓之前,如上面提到的那对夫妻,妻子可改英格·施莱尔-韦贝尔,或丈夫改用保罗·韦贝尔-施莱尔。
95 评论(15)

lorderon

一个荷马史诗(当然北欧有自己神话),一个圣经一切都是这两本书起源的其实LS说的很好
87 评论(9)

cheman

总体特征是资本主义开始兴起,封建主义势力加速衰落。 政治上的表现主要有宗教改革和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经济上表现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思想领域:文艺复兴运动。
168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