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6

手机用户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百家争鸣的议论文高中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啊毛毛

已采纳
百家争鸣发生在社会变革的时期。这场争鸣由儒家开启,墨家、道家、法家、名家等学派纷纷加入。各家各派的思想家们纷纷就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问题作出自己的回应。百家争鸣主要围绕四个问题展开。第一是儒墨之争,仁爱与兼爱问题。墨家主张爱人如己,无分亲疏远近,兼相爱的目的就是为了交相利。这样不仅不能建立起道德的内在纯粹性,还会抹煞人禽之辨、义利之辩、王霸之辩、华夷之辨的界限,导致世界主义的民族、文化、历史、道统虚无主义。儒家认为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不仅建立在内在的纯粹性上,还必须建立在内外亲疏远近的差别上,否则仁爱就会沦为道德虚无主义的说教。第二是儒道之争,道家看到了文明的异化对于人性本真的遮蔽,主张自然无为,儒家则主张沿着道家的文化反思路径重建新的文明形态,重新调整人的天然情感与文化成果的关系。儒道之争更多的是互补性而不是观点的根本对立;第三是儒农之争,这次争鸣主要体现在《孟子》当中,由孟子和许行发起,许行主张取消社会分工,大家共同生产、共同交换、共同分配、共同消费,这种观点也是墨子所抱持的平均主义。孟子则指出社会分工的合理性,“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出现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分别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平均主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合理的,如果奉行平均主义,人的主体性就根本无从谈起。

关于百家争鸣的议论文高中

179 评论(9)

exist0619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 ( 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 战国 (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 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132 评论(8)

648468278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最辉煌的时期。
101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