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xp026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文物与博物馆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培养具有考古学、博物馆学、文化遗产及文物学全面专业知识、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熟悉文物考古与博物馆、文化遗产等领域的研究与工作理念、方法,能够从事考古与文物、博物馆及文化遗产相关专业的科学研究,博物馆的管理、策展与教育,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管理等文博相关领域的工作。
培养特色
本专业重视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技能的教学与训练,在坚持文博学术研究为本的基础上,强调教学实践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主动适应社会需要。本专业已建立了与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国内顶级文博机构及各地方、尤其是边疆地区与民族地区文博部门的长效合作机制,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特长在实践中得以加强;强调国际合作与交流,建立了与国际知名高校与文博机构的合作机制,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先进理念。
本专业课程围绕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学及文化遗产四个方向设置,核心课程包括:考古学导论、中国考古学、博物馆学概论、博物馆陈列设计、博物馆管理、博物馆教育、文物学概论、文博技术、物质文化史、中国青铜器、中国陶瓷、石刻学、文化遗产概论、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等。
教学科研力量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是我校重点发展专业,拥有优秀的教学科研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4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3名,讲师7名;具有博士学位者13人,“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绝大部分教师具有国外知名高校留学或访学经历。
本专业教师具有一流的科研水平,始终保持与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与互动,特别是在边疆民族文物与考古研究、民族文化遗产和民族博物馆等研究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传统和学术影响;在民族文化遗产、出土文献、岩画研究和边疆民族地区考古学研究等领域承担有多项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等并获得多项教学、科研奖励。
就业及深造前景
通过四年的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级政府文化部门从事管理、研究与咨询工作;在国家和地方各级各类博物馆、艺术馆从事策划与管理工作;在文化产业与文化传播机构从事文化相关的出版、传媒工作;还可进一步在国内外的考古学、博物馆学、文化遗产、美术史及人类学等相关领域进一步深造,攻读研究生学位,进而在高校及科研机构从事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
本专业文理兼招,学制四年,合格者毕业时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