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rley04
为了贯彻县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使我区师生进一步明确方向,团结奋进,争创一流,根据县局对中小学发展规划的要求,并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五年学校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坚持依法治教,坚持深化改革,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育与经济、科技的紧密结合,为建设教育强镇,实现教育现代化打好基础。二、基本情况榜头学区位于仙游县榜头镇境内,是全县规模较大的平原学区这一,下辖20所小学,一所中心幼儿园。现开设202个教学班,拥有学生9178人,开设28个学前班,拥有幼儿793人;配备教职工480人,其中小学教师406人,幼儿教师74人,教师中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1人,小学高级职称的124人,全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学区设立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101人,预备党员2人。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特别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各村、校的共同努力,我学区各小学在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紫洋、东桥、官舍、何麓、岭下、芹山、桃源等6所学校被评为办学必备条件达标校;中心、承璜、榜东、东桥、紫洋、官舍、何麓、芹山等8所学校被县环保局评“绿色学校”;2002年,芹山小学被省教育厅评为“民族教育先进单位”;何麓小学被评为市农村示范小学和市级文明校;榜头中心、榜东、东桥、紫洋、官舍、芹山等6所小学被评为第八届文明学校。2001年以来,师生在县级以上竞赛活动中获奖的达100多人次,值得一提的是在2002年6月县举行的数学竞赛中,我区南溪小学陈建伟同学以满分的成绩取得了第一名;我区学生在参加第九、十届全国读书活动竞赛均取得第一、二名的好成绩,特别是在第九届读书活动中,南溪小学的陈益强同学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光荣上北京领奖。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1、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全区480位教师中,已获得大专学历的只有95人,仅占8%。现有教师中有4人因身体健康问题无法坚持上课;近两年来分配到我区的非师范类学校毕业的教师有25人,幼儿自收自支的有46人,这些教师专业知识参差不齐。由于教学设备跟不上,致使学区内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教师严重缺乏。2、办学条件仍然落后我区现还存在榜头中心、中心幼儿园、梧店、何麓、莲乾、紫洋等8所小学共有危房5018平方米,这些师生仍在危房中工作学习。教学设施、设备配备不到位,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一无所有,连中心校也没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等。3、办学经费不足4、幼儿自收自支收不抵支5、小学教师缺编这些存在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我区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但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榜头学区的全体教师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工作,我们肯定会战胜一切困难,实现以下奋斗目标。三、奋斗目标(一)办学规划1、学前教育。规范幼儿园管理,加强对幼儿园办学的监督、评估工作,切实提高公办幼儿园的整体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幼儿园硬件设施建设,扩大幼儿办班规模,争取到2005年全区100%幼儿园达县级合格园;中心园开办小班,基层各校开办中班,全区幼儿园学生数达1000人。加强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妥善解决自收自支幼儿教师问题。2、普及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要达100%,巩固率达100%,按时毕业率达97%以上;六年级会考及格率达97%以上,优秀率达70%以上;各科竞赛夺标获奖数保持在市前列水平,争取在质和量上有所突破;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各种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率控制在0%。(二)师资规划总目标是:建设一支素质好、数量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教师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思想业务素质等将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1、学历达标率:小学、幼儿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2、进修培训与学历提高:三年全体在校教职工60%以上教师参加市、县级骨干教师培训进修,专任教师100%参加课改培训、计算机培训。45岁以下教师100%取得信息技术合格证书,并能根据教学需求自行设计各种辅助教学软件,通晓网络知识,能熟练地借助校园网、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40岁以下的教师要达到95%以上取得大专及以上的学历。3、职称: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人数达到专任教师总数29%。4、政治素质: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利用各种进修培训和会议,大力加强支部党员和积极分子的思想和作风建设,树立先进模范典型。三年内,党员人数达到或接近教职工总数的30%。5、教研教改:积极学习研究、参与实践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实现科研工作常规化、常规工作科研化。完善教学科研的操作程序和考核奖励办法。探索开设研究性课程、选修课程,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区特点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三年内50%以上教师必须至少完成1个教研专题,并且每人有1-2篇教研论文在学区级以上刊物发表或收入汇编,形成学科带头人队伍,学校教育改革与科研,取得阶段性成果或明显进展。6、开齐上足技能科和常识科,成立中心教研组,加大研究力度。(三)加强推进教育科研工作。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探索课程改革的新路子。广泛深入地进行舆论宣传,转变旧的教育观念;加强探索与实践,及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抓好典型,推广经验,实现以点带面;在课改的背景下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使评价教师及学生的制度、标准更加科学、合理;注意理论的形成与提炼,形成较多的有分量的研究论文,争取课改工作走在前列。秉承十六大精神,大力推动教育创新。要实现“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要积极地进行思想观念创新、管理体制创新、教育环境创新,让学校的发展走上创新的轨道。以学区教导处为龙头,加强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积极推进课堂教学的探索,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认真总结,不断提炼,争取在教科研论文的发表上有新的突破。(四)硬件设施设施建设1、三年内完成紫洋小学综合楼、后堡小学教师宿舍楼小学和厕所及梧店小学教学楼的筹建工作。2、五年内再添置一些电脑,在中心校建设多媒体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和一间计算机网络教室。基层各校完成校校通工程。3、在原有创建文明校的基础上,再创一批文明学校,争取五年内县文明学校达60%,三年内市级文明学校2所。4、在原有条件下,充实各科较完整的教具和教学实验器材。(五)学校管理1、全面深化改革,真正把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结构工资制、量化目标考评制落到实处。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积极稳妥地搞好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裁减冗员,提高效率。2、始终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把安全工作、安全意识放在首位。继续加强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以安全的宣传和教育要进一步形成制度。各职责部门要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安全事故措施,落实执行安全责任制的有关条款,实行安全责任事故追究制度。继续完善全程管理,对于薄弱环节,有关人员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勤查严防,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万无一失。3、认真实施教职工代表大会制,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推进民主管理。进一步健全学校管理机构,精兵简政,提高素质,层层负责,分工协作。(六)办学特色巩固特色办学的效果,继续发挥何麓小学的德育基地、芹山小学的民族教育基地的作用,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实施“办特色学校,育特长学生”的办学方向。中心校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开展特长教育,组建一支展示校园文化的文艺队。四、具体措施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我区的两个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水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展开系列工作,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升级。2、充分领会上级的各项政策精神,努力争取县、镇和社会等多方支持,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建设步伐;3、积极协调周边群众关系,加强沟通,调动学生、家长积极因素,鼓励他们为办好学校出谋献策,营造办学的良好氛围,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4、注意发挥优势,利用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加强与所在村的联系,争取办学上更多的支持;5、教师职务实行评聘分开、合同聘任机制;实行内部定员定编,控制人员增长,科学合理地设岗用人;教师的在职培训进修与任职年度考核和评优晋级挂起钩,处理好学习培训与工作任务的关系,做到学习与工作兼顾,实现齐头并进;6、行政、党员队伍建设中要注意结构合理,注意综合效能和整体素质;进一步健全职责权利挂钩,层层负责,条块分明的行政运行机制;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精强干部队伍,树立先进典型;加强民主管理,实行校务公开,使行风建设继续保持优良水平;7、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弘扬无私奉献品质,建设学校精神文明;加强勤政廉政和师德建设,自觉接受多方监督,塑造教师良好形象;8、加强收费管理,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实行年度预、决算制度,科学合理分流有限经费,最大程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行工程建设,设备采购招标制度;9、实行质量目标量化管理,进一步规范管理行为,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继续搞好教研教改活动,加强校际交流、校内研讨和信息搜集统计与运用工作;开足省定课程,突出重点,办出特色;继续重视加强培优工作,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效率;10、加强德育队伍、网络、机制建设,注意德育科研,提倡严管与善管、教育与疏导相结合,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继续发挥关工委在教育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在继续加强校学区简报、广播室、宣传板地建设的同时,采取措施,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层次;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并重,以爱国主义和学生行为规范为重点,注意加强法制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公民教育;重视培养团结友爱、勤奋有为的团体精神和团结、严谨、勤奋、创新的校风;广泛表彰先进,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班级、团队活动;继续抓好学额巩固工作,实行学额巩固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初中毕业班和高中年段的竞争意识教育和理想目标教育;11、改革学生素质评价办法。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转变观念,面向全体,改革评价办法,强调过程性评价和学生发展趋势的评价,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构建适应学生个体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 
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作者:张建萍 内容提要:本课题旨在通过对校本培训——行动研究的探索实践,建立起学校自己的培训方式。本文从研究背景着手,确定了学校行动研究目标在于建设一支具有科研意识、掌握科研方法、善于从工作中发现问题开展实践研究、具有奉献精神、合作精神、充满凝聚力和生机活力的新型教师队伍,即促使教师专业(教育教学理论和业务、科研)得到可持续发展。在研究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学校开展行动研究的途径、方法和新的思路,并对研究的结果作了客观的分析和阐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关键词:行动研究 专业发展 有效途径一、研究背景 综观当前教育热点,教育科研和教师专业发展成了迫切要求改善的问题。一方面,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风起云涌,出版了大量的中小学教育理论专著,大有压倒高校专家研究成果的气势。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培训机构出台的有关提高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很多,脱产进修、在职培训、学历提高、教学技能培训、课堂教学比武、自学考试等,但这些培训,都侧重于教师学科知识、教学实践技能规范方面的培养,能促进教师创新素质提高的内容和方法的培训不多,从现代社会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来看,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问题的症结何在?中小学教师应该如何寻找教育科研、教学水平、自己职业成长发展的结合点,这似乎成为一个困惑。 目前,大家比较认同的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的培训方式是校本培训,而校本培训中最有成效的方法是行动研究。何为行动研究,它是由教育工作者通过批判性思考并采取相应行动所进行的研究。由于行动研究与专业研究者所进行的应用研究有着实质性的差别,它既是教师的研究方式,同时也是教师的工作方式,因此,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具有深刻、内在的意义。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业务水平协同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它是新形势下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当然,行动研究的目的不是发现问题严格的因果关系,而是注重此时此刻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具有时空性和时效性,其理论是针对具体教育情境中独特的教育问题进行探究的结果。因此,行动研究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但目前,能较系统科学地开展行动研究的学校还不多见。 2000年,我校参加了 “建立行动研究机制,促进学校改革与发展”项目研究,该项目由教科文组织APEID(联合国亚太地区教育为发展服务)计划浙江大学联系中心副主任汪利兵博士总协调,由浙大教育学院周谷平副院长、盛群力教授等知名专家组成课题实施小组。该项研究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在实验学校建立起基于行动研究的教师培养和培训机制,使学校教师在高校项目导师的指导下形成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良好氛围。实验过程中,通过专家对实验教师的行动研究理论知识培训,专业教育研究人员的专题报告,定期的学校访问,项目导师与实验教师的现场研讨,实验学校校际间研究的相互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促进学校业务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二、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 通过行动研究,使教师的专业水平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仅发挥所学理论知识的支柱作用,而且能促进教师教育实践的不断创新。 1、学校层面:初步形成学校校本培训的新模式。在专家的指导下,学校如何发挥管理优势,在制度建设和措施保障层面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条件, 建立起新的学校科研机制。 2、教师层面:培养一支能不断创新的教师队伍,使教师在不断反思研究教学实践各种问题的过程中, 形成新的教学思维方式——反思性教学,掌握新的教学科研工作方式——行动研究。 3、综合层面:通过行动研究,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工作态度,使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平等、民主的关系,使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及其教学的对象。三、研究过程 (一)制订规划 我们根据行动研究总课题组的要求, 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我们制定了学校的行动研究计划和设想, 提出了分阶段、科学系统开展学校行动研究的方案。 在培训保障机制上,我们通过建立研究制度、 研究汇报会、 研究座谈会、研究讨论会、专家会诊、信息通报等研究方式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效率。 (二)理论培训 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普遍的、一般的规律。抓教师的理论培训,是因为它是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在行动研究中主要抓教育教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培训,其一,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发展和现状深入了解可以使教师把发现的问题置于教育理论的大背景中予以考虑。其二,理论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在形成行动研究成果时,更科学、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手册 为帮助实验教师掌握系统的行动研究方法、程序,我们学习并研究了总课题组编写的《行动研究手册》,使全体教师明确行动研究的目的意义,对行动研究的关键部分——行动研究操作流程,进行了重点的学习,使实验教师明确行动研究的操作, 了解行动研究与经验总结、科学实验的区别,有助于教师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掌握理论 行动研究要求教师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必要的理论知识,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学习行动研究常用的方法——归因法,及观察法、调查法。探讨当前教育教学的最新教改前沿热点、难点问题,通过相关理论掌握教学情境变化的可能性,理解各种教学现象所蕴涵的深层含义,使教师能将专家的教学理论与个人的专业经验进行转换、修正与反省,以获得理论与实践的高层整合。 分析案例 案例,可以说,它既是实践的又是理论的,它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佳范例,是行动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校本培训内容。案例的主要的作用是提高教师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帮助教师掌握如何从实践中提炼出理论,用理论提升和改善自己的实践。当然,案例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失败的,也可以是同事和自己的教育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