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08

乐来悦好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鲁迅人物的论文怎么写高中历史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xian0shi

已采纳
针对他所处的环境 出身 以及他的作品综合写就好~重要的是突出个性

关于鲁迅人物的论文怎么写高中历史

321 评论(14)

张小小小仙

鲁迅先生用一生来揭示批判中国存在的种种问题,然而一直到现在,有些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经济制度改革,思想的解放,犹如纸上谈兵,人们的生活依旧,并没有因为国家改变某些制度而改变。“在经济方面得到自由,就不是傀儡了吗?”鲁迅先生看到了问题的实质。也仍然是傀儡,无非是被人所牵的事可以减少,而自己能牵的傀儡可以增多罢了。鲁迅用幽默的语言说出了存在的问题,如何解放女性,如何得到经济权。鲁迅不羞于贪钱,因为他深深体会到没钱的痛苦,他用一个例子说明了他对于金钱观的认识,“在冬天,我们只有这一件棉袄,然而必须救助一个将要冻死的苦人,否则便须坐在菩提树下冥想普度一切人类的方法。普度一切人类和救活一个人,大小实在相去太远了,然而倘叫我挑选,我就立刻到菩提树下去坐着,因为免得脱下唯一的棉袄来冻杀自己。”这使得鲁迅的视角与其他读书人不同。他是怀着对穷苦人的深深的同情,来讽刺那些所谓的君子。又比如:给人搬行李的无赖者,对他说这行李小,他说要两元,对他说道路近,他说要两元,对他说不搬了,他仍要两元。这无疑显示出对于经济权是多么重要。中国传统观念的束缚太严重,女性不仅在那个年代无法实现自身价值,就算是现在,女性也仍然肩负着重担。即使女性掌握了经济重权,也无非是可以稍稍抬起头,但她们的脊背始终都是弓着的。并不是所有的女性都能拥有经济权,那些无法拥有的就只能做傀儡,即使逃跑,然而最终的路也无非是死路。反抗也不能算是好事,你拥有经济权,但思想却被禁锢,仍然是逃不出牢笼。因此,对于女性的解放至今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女性作为社会重要的一份子,对社会的贡献是无需置疑的,然而,社会仍用旧的眼光来对待女性,比如,当代女大学生的就业率是比男大学生的高,这说明什么?无非是企业招聘者对待女性有着“另类”的眼光。难道能说女性没有经济权吗,显然不是这样。女性能够自己养活自己,可社会却仍旧没有解放女性,这就能说明问题。光女性努力是不够的,整个中国不努力,就算有几个女性掌握大权也是没有多大作用的。这样,我们又回到了鲁迅先生的根本出发点——国民性,不管经济如何发展,女性如何自救,只要国民没有改变,一切都是徒劳。鲁迅用他独特的视角,幽默的语言揭示了这个重要的问题。谈论了女性解放和经济权的问题,其根本还是国民性问题,从此可以看出中国的国民性是多么严重,国民性改造问题是多么急切。鲁迅通过他的小说,散文揭露批判国民性,能够使我们找出民族的病根,也为我们以后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因此,一系列的问题也就随之解决,女性的地位才能真正提高,女性才能真正的解放
129 评论(9)

呆呆鱼火

鲁迅精神永存——纪念鲁迅先生逝世68周年 今年10月19 日,鲁迅先生去世68周年。 我开始接触鲁迅是在中学课本上,好象是短篇小说《孔乙己》,后来读过《药》、《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及杂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友邦惊诧’论》、《为了忘却的记念》等等。先是零散的读,后是系统的读。跟许许多多热爱鲁迅作品的人一样,我被鲁迅石破惊天的文字和战斗不息的精神深深吸引。 鲁迅的小说思想深刻、技巧精练,《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故乡》里的闰土,还有阿Q、祥林嫂……那一个个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他们的悲惨遭遇,他们的愚昧无知,无不是对封建思想、礼教吃人本质的控诉、揭露和批判。还有鲁迅大量的杂文,那更是“喜笑怒骂皆成文章”,是战士和诗人高度一致的产物,象投枪、象匕首,矛头直指没落的道德、文化、礼教和现实的一切腐恶,读时酣畅淋漓、击案叫绝,读后发人深省。 无论是鲁迅杂文还是小说,始终贯穿着一种精神:张扬科学与民主,向一切腐朽没落的道德、文化、礼教、制度宣战。 这就是鲁迅精神。 鲁迅精神是历史的思想丰碑。 鲁迅在世的年代,中华民族灾难深重,饱经内忧外患,鲁迅曾经用“风雨如磐”、“寒凝大地”、“万家墨面”描绘自己生活的时代。一方面,主权丧失,山河破碎,百姓流离,生灵涂炭;另一方面,自太平天国起义以来,维新变法,义和团斗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抗。鲁迅就是在这种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光明与黑暗、前进与倒退的搏斗中,产生出来的思想巨人。 鲁迅作品的思想深度、历史容量和战斗性,是中国文化史上所少有的;他的作品的精神力量,在唤起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奋斗,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提高民族的自信心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所产生的深远影响,都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中国任何别的作家都无法比拟的。 鲁迅精神是中国的民族魂魄。 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严重扭曲了中国的国民性,“中国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资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坟灯下漫笔》)人一旦丧失独立地位和独立品性,剩下的也许只有奴性了。正是对国民灵魂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鲁迅不遗余力,全方位地展开对我们民族存在的劣根性的批判,鲁迅塑造的阿Q形象,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他的“精神胜利法”,可以说是“国民劣根性”的活写照。为此,他把根除奴性、扫荡封建文化视为改造国民精神之根本任务,提出“立人”思想,即把“沙聚之邦”改造为“人国”。正如毛泽东所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逝世后,上海人民和全国各地人民为他举行隆重葬礼和悼念活动,上海民众代表在他的灵柩上覆盖了写有“民族魂”三个大字的旗帜。“民族魂”正是中国人民对于自己伟大代表的最中肯贴切的评价。 鲁迅精神是我们继续前进的锐利武器。 今天,鲁迅所诅咒的那个中国人民当奴隶或当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闰土、祥林嫂的后代们已经成为今天小康生活的建设者。我们正一步步告别贫穷落后,一天天走向繁荣富强。但鲁迅精神没有过时,如果我们丧失了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鲁迅精神,那些封建专制的东西就会卷土重来。 虽然我们已经取得民族独立、国家主权,但国际敌对势力一天也没有停止对我国的颠覆企图,如果我们丧失了最可宝贵鲁迅精神,让“奴性”统治我们的思想,我们还会重新沦为西方大国的附庸。 其实,鲁迅去世68年来,歪曲和贬损鲁迅重来就没有停止过,近些年还把贬损鲁迅说成什么“研究”、“探讨”,其实不过是根植在他们骨子里的那些“奴性”的表现罢了。 他们的贬损丝毫无损于鲁迅先生的伟大! 先生去世68年了。68年来,历史已发生巨变,但先生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向一切封建专制、腐朽没落、腐化堕落宣战!向那些人骨子里的“奴性” 宣战! 纪念先生逝世68周年的最好方式就是:接过先生的匕首和投枪! 鲁迅精神永存! 要像鲁迅那样生活 今天,我们上海人民,同全国人民在一起,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 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为了争取中国人民的解放,鲁迅代表着全民族的大多数,在文化战线上,向着敌人冲锋陷阵,贡献了他的伟大的一生。我们上海人民感到光荣的是,在很长的时期内,鲁迅的光辉的战斗生活,是同上海人民在一起度过的。因此,在今天,我们上海人民怀着极大的尊敬和亲切的感情,来纪念我国文化革命的最伟大最英勇的旗手鲁迅。 二十年来,我国人民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鲁迅所憎恶的旧社会、旧势力已经溃灭,“大小无数的人肉的筵宴”已经“掀掉”;鲁迅所欢呼的社会主义的曙光已经普照祖国大地。假如鲁迅能够亲眼看到这一切,他该是多么高兴呵! 社会主义革命在我国的胜利,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艰巨任务。为了克服我国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为了克服我国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我们需要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力量,利用一切有利的条件,来完成这个伟大的任务。毫无疑问,我们的文化战线,必须在实现这个任务的过程中,继续发挥它的巨大作用,并把我国人民的文化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繁荣的时代。 社会主义革命为我国的文化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自由天地。今天的文化工作者,同鲁迅当时的处境相反,可以在自己的作品中公开地、不受干涉地揭露反动势力的罪恶,歌颂革命人民的伟大,批评新社会的落后现象,畅所欲言地说自己要说的话,可以到他们愿意接近的人民群众中间去,到火热的斗争中间去,可以自由地为革命斗争、为工农兵群众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政策的贯彻执行,拾我们的文化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但是,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并不是没有困难的。我们的文化工作者,如同我们的人民一样,正在做我们的先人没有做过的事。比如,表现社会主义的新人物,就是我们这一代的作家、艺术家遇到的新的、必须解决的问题。但是,也正如鲁迅说的:路是人走出来的。鲁迅以战斗的一生,探索过多少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呵。我们的作家,艺术家,要想成为鲁迅的好学生,最根本的是:学习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在工作中作出最坚决,最勇敢、最热忱的努力,在同革命实际、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联系的过程中,寻找出最适当的前进的道路。大家知道,在创造性的劳动中,“安全地带”是没有的。遇到困难就“绕过去”,那只会停滞不前。鲁迅在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面前,从来不畏缩。他为了表现中国人民的生活,写了至今仍然光芒四射的短篇小说。这些作品不但在思想上是深刻的,在表现形式上也是综合了中国和外国的经验创造出来的,正因为这样,他的作品为我国的文学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在白色恐怖十分严重的那些年份里,鲁迅仍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题材和艺术形式,写了那些不朽的杂文,来为革命斗争服务。今天,我们的作家、艺术家有着广阔的天地,可以自由地接近人民,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题材和艺术形式,创作各式各样的作品来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我们相信:我们的作家、艺术家学习鲁迅的战斗精神,像鲁迅那样创造性地工作和生活,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为人民喜爱的优秀作品。 随着人民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更广泛地组织文化工作者的队伍。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努力,清除各种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现象,更好地安排现有的各种力量,继续逐步地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以便于他们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另方面,要加强对新生力量的培养教育,使他们经过刻苦的学习,得到不断的提高。上海的文化工作者的队伍还有很大的潜在力量,我们希望各个有关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作出更好的安排,使上海文化工作者在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化中作出更出色的贡献。 “忘记我。”这是鲁迅二十年前的嘱咐。但是,二十年过去了,不论是敌人,还是朋友,谁也没有忘记鲁迅。鲁迅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成为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鼓舞力量。不断地向鲁迅学习,用新的学习成绩来纪念鲁迅,这就是我们的责任。鲁迅先生永垂不朽!
184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