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12341
目录前言第1章设备管理概述11-1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11-2现代设备管理的基本思想11-3我国设备管理的方针和政策2思考题3第2章设备资产管理42-1固定资产42-2设备的分类72-3设备资产的动态管理92-4设备资产管理的基础资料12思考题16第3章设备的前期管理173-1设备投资规划183-2外购设备的选型与购置213-3自制设备管理243-4国外设备订货管理253-5 设备安装工程的管理273-6设备使用初期的管理28思考题28第4章设备的使用和维护294-1设备的使用294-2设备的维护314-3设备事故33思考题34第5章设备的润滑管理355-1设备润滑管理的组织与任务355-2设备润滑管理制度和职责38思考题41第6章设备的技术状态管理426-1设备的技术状态管理概述426-2设备的可靠性476-3故障分析与故障管理506-4设备的点检52思考题55第7章设备的修理和管理567-1维修方式与维修类别567-2修理计划577-3设备修理前的准备工作597-4设备修理计划的实施617-5设备修理工作定额627-6设备的委托修理667-7设备维修技术资料管理677-8设备修理的技术文件68思考题70第8章备件管理718-1备件的技术管理718-2备件的计划管理与经济管理758-3备件入库和保管778-4设备维修备件管理的现代化80思考题81第9章设备的更新改造829-1设备更新改造的意义829-2设备更新改造的原则849-3设备技术改造的方向879-4设备技术改造的具体途径90思考题91第10章现代化管理方法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9210-1网络计划技术概述9210-2网络图的绘制和时间参数的计算9410-3网络计划的调整与优化98思考题99第11章设备维修概述10011-1机械设备维修体系10011-2机械设备维修的发展概况10011-3我国机械设备维修现状及发展趋势101思考题103第12章机械维修的理论基础10412-1机械故障10412-2机械故障发生的原因105思考题109第13章机械设备的安装技术11013-1概述11013-2机械设备基础11213-3机械设备安装11513-4设备试运行122思考题123第14章机械设备的润滑12414-1润滑状态与原理12414-2润滑材料12814-3润滑油润滑(稀油润滑)及其装置13614-4润滑脂润滑(干油润滑)及其装置14714-5典型零部件的润滑152思考题155第15章机械零件装配技术15615-1概述15615-2过盈配合的装配15715-3联轴器的装配16215-4轴承的装配16715-5齿轮的装配17515-6螺纹联接的装配17715-7密封装置的装配179思考题182第16章机械零件的修复技术18416-1零件的清洗18416-2零件的检验18616-3零件的修复原则及修复方法18816-4钳工和机械加工修复18916-5焊接修复19216-6电镀修复19516-7粘结修复19716-8典型零部件的修复199思考题205第17章机械设备安装与故障处理实例20617-1机械设备安装实例20617-2机械设备故障处理实例210参考文献217 
回答
目前众多企业都采用了当代理论与方法—设备综合。设备综合是运用长远的、周全的、体系的意见,采取一系列技术的、经济的、团体的措施,力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设备综合的特点:一是全过程(一生);二是全员参加(从企业领导到生产员工);三是。全过程是基础,全员参加是手段,是目的。搞好工作,必须根据国家及各部委、总公司所颁布的法规、制度行事。坚持专管与群管相结合;技术与经济相结合;与生产相结合;设计、制造与行使相结合;设备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相结合;设备维修与技术改造相结合;与技术开发及智力开发相结合;思惟政治工作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上述原则详细说明如下。专管与群管相结合 各企业应当按照上级规定,根据本单位生产规模与实际需要,直立一支强有力的设备专门体系。直立优化组合的团体机构及专业队伍,制订切实可行的制度。公司司理和生产厂长等首要领导干部要把工作列入首要议事日程,对的方针、目标做出决策。要有一名副司理(副厂长)主管设备工作,同时根据需要设置总机动师或分设总机械师和总动力师。总机械师和总动力师在主管司理(厂长)和总工程师领导下,负责设备技术工作。车间由一名副主任主管设备,并配备设备的专职工程技术人员;工段、班组也有兼职设备员;形成一个网。并直立响应的制度和规程,以使工作有章可循。在工厂企业中,直接操纵设备、维修设备的是广大生产员工和检修员工。他们对设备的性能、工作状况及存在的题目最熟习了解。他们是设备的主人,而且他们对本人操纵的设备日常维护负有详细责任。是以,完全应当施展他们设备的积极性。在工作中要强调人的要素,要充分调动生产员工和维修员工的积极性。中国化工总公司在其制订的《设备技术制度(试行)》中,要求设备维护实施专机专责制或包机制。要求做到台台设备、条条管线、个个阀门、块块仪表有人负责。操作人员对所用设备要做到“四懂”(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三会”(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搞好设备润滑,坚持“五定”和“三级过滤”(即定人、定点、定质、定量、守时;“三级过滤”为从领油大桶到岗位储油桶、岗位储油桶到油壶、油壶到加油点)。操作工应保持本岗位的设备、管道、仪表盘、油漆、保温完备,地面清洁。应增强静密封点,消弭跑、冒、滴、漏,努力降低走漏率。要搞好环境,做到文明生产。1990年4月,中
中国化工总公司搜检某石化总厂的一个循环水泵房:14台泵,台台无缺;14个润滑点都及时保持润滑优异;7692个静密封点,只有一点不显明的走漏,走漏率只有 13%。;37盏灯具无缺;774块玻璃,块块通亮完好;工具箱工具摆放划一,对号人座;备用设备班班盘车,靠背轮上有记号。泵体的颗颗螺丝发亮,阀门的根根丝杆见光。他们真正做到了“屋外与屋内一个样,高空与地面一个样,后院与前院一个样,体系与装配一个样”。
机械设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机械的部件磨损,间隙增大,配合改变,直接影响到设备原有的平衡,设备的稳定可靠性均会有相当程度的降低,甚至会导致机械设备丧失其固有的基本性能,无法正常使用。机械设备维修管理是一项技术全面、要求高、相互协同的工程。整个工程中设备维护间隔和周期的控制,维修项目的实施,维修改进等问题都需要制定出合适的管理维修规章制度。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一、机械设备管理的常见问题(1)管理模式相对落后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考虑维修是否符合现实的经济性,故这种管理模式是落后的,管理不仅要考虑的需要,更要追求维修的经济性,合理降低维修投入。(2)管理系统不健全管理没有健全的可行性高的管理,设备管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没有投入管理的常备资金,导致整体管理水平低下。(3)维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普遍精简机构,使整个维修人员群体素质低下。导致许多设备的技术改造和维修任务无法完成,或修理后的精度、性能达不到要求,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4)设备利用率低下企业普遍采用先进设备,但缺少相关的技术,因此许多情况下设备往往会因一个很小的故障而闲置,使资源浪费。(5)行业的指导作用减弱相应行业设备管理随着技术的进步变得愈加落后,使维修的“三新”难以普及,容易造成一些人为的安全事故。二、设备维修管理的改进(1)一对一的维修方式各个企业的设备、性能、工艺不同,作业环境及维修条件、维修人员技术水平等的差异,使维修成为一个工程。对此企业应采用多样化、复合化、弹性化的原则,选取合适的维修制度。(2)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一些应用了液压、电子技术的设备结构复杂,故障后维修较困难,应采用状态监测;一些简单机械,可采用事后维修模式;一些不可或缺的机械,应采用预防修理和状态修理相结合的维修模式。(3)不同的部件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设备各个零部件的状态、运动方式、可靠度要求等都不尽相同,对于那些结构复杂的液压动力、控制、执行元件,应采用状态监测模式;对于那些高速运转部件,应采用计划与预防相结合的维修模式;而车架之类的部件,可采用事后维修模式。(4)不同的场合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通常认为确定出设备故障的维修模式后,便可以在所有的同类设备上使用,事实上不能这么做。这是因为同类设备在不同场合有着不同的期望性能,另外同类设备在不同的环境下发生相同的故障可能会有不同的后果。三、机床设备操作的规程操作人员对于本岗位的设备,负有管好、用好、维护好的责任,要做到“四懂三会”(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1)正确使用设备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悉操作(包括开车前的检修准备、调整切换、停车和事故处理等),认真控制设备运行中的各项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时间、转速、电压、电流等),严禁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2)认真检查设备操作人员应根据工艺流程确定巡回检查路线,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采用听、看、摸、比、闻等手段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发现不正常情况及时查明原因及时处理,遇有危险情况时应作紧急处理,同时作好检查记录。(3)精心维护设备认真做好设备的润滑保养,实行润滑(定质、定人、定点、定量、定期)的“五定”的制度。要经常检查,注意防尘、防潮、防腐蚀、防冰冻。传动设备要定期盘车和切换,对主要设备的交接要有详细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