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爱爬树
一、多看新闻,看里面如何开展党史工作学习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技巧其实只是一个方法,更多的是要多看多学习,例如多看新闻联播,因为它里面可以有很多关于当时的一些内容。通过看新闻,知道其他地方是怎么开展党史工作,如何把党史运用到工作当中去,也可以学习到党史当中的一些内容,这样既不浪费时间去学习,也可以在平常休闲的时候就可以学习到党史。二、根据党史内容,结合工作进行学习学习中国党史的内容一定要结合工作当中的具体情况去学习,因为每个地区的国情是不一样的,可能有些地区更多的是偏向于制度化需要建设,而有些地区可能偏向于治理方法需要改变。党史的内容基本上是要让党员走进人民群众心中,把人民群众要办的事情落实到位,人民群众的事都不会是小事情,只要有人民反映上来,就得竭尽全力去办到去落实,去调查事件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应该如何去帮助群众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党史当中告诉我们的一些方法和内容。三、把党史学习内容落实到基层工作中去学习中国党史的技巧,其实就是把学习内容和实际情况相结合,最终把学习到的东西落实到工作当中去,做到学习力和执行力同步进行。学习党史重要性:1、学史明理,切实弄清楚历史和人民为何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进而在党的领导下夺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2、学史增信,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矢志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斗终身 。3、学史崇德,修好“政德修养”必修课,既忠诚干净担当,又为民务实清廉,永葆“人民公仆”“人民勤务员”的先锋本色与政治底色 。4、学史力行,立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使其有可持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党史如明灯,照亮前行之路;党史如清泉,洗涤心灵之尘;党史如号角,激发奋进之力。“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在百年党史的苦难辉煌、波澜壮阔中补足精神之钙、汲取奋进力量、厚植为民情怀,不断筑牢信仰之基、提升实干锐气、厚实德行底气。1,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从1921年到2021年,这一百年,是我们党奋斗的一百年,是洒满血泪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的一百年。站在2021年这个特殊的百年历史节点,转身回望,从古田会议到长征胜利,从抗日战争到延安整风,从党夺取全国政权到建立新中国,从抗美援朝到探索社会主义,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组织、团结、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历无数艰难、曲折、失败、牺牲,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和反动阶级统治的旧社会,创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主要原因在于拥有坚定信仰。信仰坚定是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战无不胜的精神武器。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年轻干部的“人生第一粒扣子”,大学生要把准政治方向,要像红军过草地时伙夫同志一样,起床不问有没有米煮饭,先问往哪里走,真正做到在党言党、在党护党、在党忧党,做到“党之兴亡、党员有责”,始终保持鲜明的政治本色,永不背党叛党、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不断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2,汲取奋进力量,提升实干锐气。“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党史中先辈楷模们的鲜活事迹,更是坚定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嘹望前行的路,唯有始终将人民,才是对“人民至上”理念的最好回应。有想为的意识,率先从思想意识上发力,激发出“想为”的原生动力。3,厚植为民情怀,厚实德行底气。勇于自我革命一一直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公生明,廉生威。大学生要继承发扬敢于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为他人提拔使用甘当“铺路石”、甘作“ 嫁衣裳”,履好“人梯”之职,以实际行动彰显组工干部平凡本色,以严的标准常“自检”、不定期回头多“复检”,确保防线筑得牢、底线守得住。 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我们更加清楚党的初心所在、使命所系,我们要把从中汲取的精神和力量运用到生活中。我们有幸处在新时代,更有责于新时代,精神的财富穿越时空,伟大的事业薪火相传。认真学好党史,汲取奋进力量,重温初心、叩问初心,立足实际、守正创新,才会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答卷。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握党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把握主流本质。其次,要紧跟时代热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师要及时了解党的重要论述、重大活动、重要讲话,把握时代潮流,为党史教育注入时代特色。教师在准备教学内容时深入学生、引经据典,结合红色资源,从实践到理论再指导学生实践,把学生眼里严肃的说教课变成有温度有深度的接地气的金课。再次,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党史理论课也可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演讲赛、辩论赛、小组赛、讨论会、成果展示等形式开展,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提前布置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自学理论部分,在课堂上开展辩论,让学生在思考中成长,在辩论中升华。
建党九十周年之际如何学好党史?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近日,中组部、中宣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关于在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中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决定2011年在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中开展中共党史的学习教育。具体到地方,比如我们中共张家口市委也在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学党章、学党史、学先进”活动的意见》,并召开大会对学党史等重要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 集中组织大家学习中共党史,是一件好事,很有必要。同时,学习中共党史,也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一个有利契机和一项重要内容。现在,号角已经吹响,动员令已经发出。接下来最重要的是付诸行动,抓好贯彻落实。那么,我们该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和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曾经有过中共党史课程的教学经历和平时学习思考的一些体会,谈几点学习中共党史的建议,供大家学习时参考。 一是了解过程。中共党史,简单来说就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现在这么一个过程。学习中共党史,首先就要搞清楚这个过程基本的来龙去脉和大致的阶段划分,这样就像一幅中共党史的轮廓和结构示意图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我们学习中共党史需要掌握的一种宏观把握和整体印象的方法,也是帮助我们尽快入门的必修功课。 二是关注变化。如果把中共党史比作是一幕好剧,自然人们欣赏剧目的时候,就会把目光集中到剧中的角色上,而观众的兴趣和主要看点却是角色的塑造和演绎。同时这种角色的塑造和演绎又是形象生动地体现在各种角色之间的差别和前后的变化之中。具体到学习中共党史,我们就应以关注党史人物的起落沉浮以及他们影响下的党的理论和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作为我们学习中共党史的基本线索,进而从中感知我们党的不断成长、日趋成熟和从中获得的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教训以及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突显出来党的显著特点、优良传统和可贵品质。 三是聚焦重点。一部中共党史自是波澜壮阔,浩瀚无比。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可能也不必要逐一学习、面面俱到。在我们有限的精力和条件下,学习中共党史应该是把握关键、聚焦重点,然后以点带面,了然全局。这里重要是选“点”。这些“点”应该是那些旗帜型人物、标志性事件、麻雀式典型。比如毛泽东、邓小平,比如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前后,比如党的指导思想或者某一项具体政策,比如地方或部门党史,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学习中共党史的切入点,以此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推开。 四是搞清逻辑。我们搞清楚了中共党史的点、线、面(轮廓和结构的示意图)之后,最重要的是把握中共党史的灵魂。这个灵魂不是别的,正是中共党史发生发展内在的逻辑(因果律),这是历史必然性的根本依据,即不是人为杜撰的历史。中共党史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里,各个“角色”(即人物、理论、政策、经验、方式等)都有变化,这些变化都会呈现一定的特点,这些特点之间和变化之中都对以后的事情有所预示和推动,这就表现为或者可以概括为其历史规律性的一面。所以,搞清逻辑,说到底就是要把握中共党史发生发展的基本特点、总的趋势和一般规律。 五是站对立场。学习中共党史也有一个立场问题。自然,立场不同学习的态度和看问题的角度就不同,直至导致不同的结论和不同的行动。我们提倡学习中共党史的起码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也是中国的,而不能是别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主要是学会从一个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出发,运用唯物辩证的思维和方法去学习知识,看待和处理问题。坚持中国的立场,就像毛泽东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讲的那样,“应该以中国做中心,把屁股坐在中国身上。”不要“言必称希腊”,更不要戴上“外国有色眼镜”对中国自己做的事情评头论足、吹毛求疵。 六是用好方法。学习中共党史还有一个方法问题。正如毛泽东同志当年讲的那样,我们的任务是过河,怎么过河呢?就需要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这个过河的桥和船的问题,也就是现在我们如何学习中共党史的方法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学习中共党史应该掌握“比较、总结、提炼、概括”这样一种基本的管用的方法。比较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比较就无法区分。作了比较、有了区分还不够,还要进一步,就是总结,就是作判断、分轻重、有取舍。取舍之后,还要再进一步,就是提炼,就是对选取保留的东西做深加工,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精益求精,形成一种更具条理、更趋集中的东西。最后就是概括,就是一个为了便于人们记忆和传播,再把提炼的东西进一步转化一种约定俗成、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符号、名称、模式。这样我们学习中共党史就能学得快一些、记得牢一些、理解得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