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58

passion0507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论文题目有哪些特点及答案解析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鞠开林2011

已采纳
你深入的了解他们的思想你就明白了的,可以看一些专家学者的书,他们的书很多都通俗易懂,也很有深度,比如傅佩荣老师的《傅佩荣细说论语》等等,或者观看这位老师的视频讲座也有收获或者上他们的博客,这位老师有新浪博客,内容也是很丰富的: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论文题目有哪些特点及答案解析

264 评论(14)

手机用户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孟子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不可轻视,说:“民为贵”,“君为轻”。他主张实行“仁政”,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并放宽刑罚,减轻赋税。但孟子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这是一种为统治阶级辩护的思想。 荀子是一位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星坠日食,刮风下雨,春生夏长,是自然界的变化,自然界的变化又是有一定规律的。人力能够征服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这是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它反映了战国时期人们对自然斗争力量的加强。
295 评论(9)

没事情干

能用一句话概括一门学说的,要么是圣人,要么是寂寞,o(╯□╰)o
157 评论(11)

chengmengg

孔子:仁爱孔子主张中庸之道,提倡周礼,政治上提倡“德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仁义孟子提“性善”&“仁政”在【告子】中,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认为人生而就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在【鱼我所欲也】中,孟子提出他“舍生取义”的思想,也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不义可耻的思想。可将其对义的重视。荀子:礼法荀子的思想已接近法家他主张“性恶论”,重视学习与教育他认为人的知识,才能,品德,并非天生,是通过学习与累积,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养成高尚的品德(可以看一下他的【劝学】)
172 评论(10)

木易木分

儒家的政治思想具有的特点  1.重视传统,注重继承。儒家—贯标榜祖述尧舜,效法文武,欣赏古昔,崇拜先王。孔于说他自己,“信而好古”。孟子提倡“法先王”。荀子主张“法后王”,不过他说的后王指的也是文武周公,与孟子的先王是一致的。后儒也都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传统。  2.礼与仁,是儒家的基本范畴。孔子对礼与仁作了系统地阐述并构成了礼学的理论基石。后来,孟子系统发挥了其仁说,荀子则全面展开了其礼论。以后的儒家门徒都继续在这两个范畴上论述发挥。  3.政治和伦理结合。对儒家来说,政治是伦理的扩大,伦理是政治的基础。忠是孝的延伸。他们主张的修身.齐家,目的在于治国平天下。因此,儒家提倡的“礼”,既是政治准则又是道德规范。违反了“三纲五常”,既是道德问题,又是政治问题。  4.在治国方略上主张以德为主,德刑相辅。如何治民,统治阶级历来有德和刑两手,即教比和镇压两手。孔子认为用道德和礼教来管理民众,民众不但有廉耻而且民心归服,是最高尚的政治。  5.在天与人的关系上,重于人事,虚于天命。从孔子开始就不大深究“天”或自然的奥秘。孟子虽然讲天人合一,但他是把天道德化了,把天合于人,归于地上的人间伦理。荀子则提出人定胜天的精神。
294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