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493764
毕业论文 (设计)文档规范格式毕业论文(设计)的整理、装订要求统一采用A4纸打印、左面竖装;毕业论文(设计)的书写格式规范毕业论文正文由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作者、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9部分组成。(1) 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5个字,要简练准确,可分两行书写;(2) 作者:处于论文题目正下方,须写明系、专业、年级、姓名; (3) 摘要:中文摘要字数应在200字以内,英文摘要实词数应在200个实词以内;(4) 关键词:中、英文均限制在3—5个词语内,各词间用“;”间隔;(5) 正文:论文正文包括引言(或者绪论、概述等)、论文主体、结语等,正文要标题清晰,图表和公式要编号,公式应另起一行书写。字数要求:正文字数要求4000-6000字(6)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撰写论文时围绕论题参考的著作、论文、期刊、网上资料、图片音像资料等。参考文献总数不得少于8篇,鼓励结合学科特点查阅外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在文中出现的地方用上标予以标明,序号用加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2][3]),列于正文文末。毕业论文(设计)的排版格式规范版面尺寸:A4(210×297毫米)。装订位置:装订线1cm,左面竖装,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5cm。页码:采用页脚方式设定,采用小4号宋体、用第×页和随后的括号内注明共×页的格式,例如“第1页(共10页)”,处于页面下方、居中、距下边界5cm的位置。正文文本:宋体小4号、标准字间距、行间距为固定值26磅、所有标点符号采用宋体全角要求排版。论文标题:小2号黑体,居中。中文摘要和中文关键词:抬头用5号黑体加粗,内容用5号宋体、两端对齐方式排列,行间距固定值26磅。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抬头用5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内容用5号Times New Roman体、两端对齐方式排列,行间距固定值26磅。 正文内标题:见附后格式。(分文理科版本)文中图表:所涉及到的全部图、表,不论计算机绘制还是手工绘制,都应规范化,符号、代号标准统一,字体大小与正文协调,手工绘制的要用绘图笔,图表名称和编号准确无误。参考文献:位于正文结尾后下空2行,行间距单倍行距,排版见附后格式。 
地磁场是地球固有的物理场之一,人们主要通过地磁观测资料来了解地磁场的物理特性。地磁观测资料对固体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地球内部电导率结构和地球动力学研究,以及空间天气学、地震学等基础学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并被直接或间接的应用于地质勘探、环境监测、飞机船舶导航、无线电通信、自然灾害预测等社会领域,与人类生活、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密切相关;尤其在地震监测预报研究过程中,近年来备受科学家们的关注。地磁观测的基本任务就是获取连续完整,准确可靠的地磁场变化的观测资料。为了获取更为精确和丰富的地磁观测资料,急需大量可靠的地磁观测设备,特别是用于地磁场绝对观测的DI仪。DI仪是高精密仪器,加工工序复杂,生产难度大,生产厂商少,产品供给量有限。国产DI仪存在着观测精度较低、性能稳定性不高等问题,且产品已经基本处于停产状态,售后运行维护能力不足;而进口DI仪价格又十分昂贵,售后维修周期长。本文设计的GMDⅠ-1型磁通门地磁经纬仪是为了缓解这种供需不平衡的状态,研制的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较高稳定性的DI仪,以来满足我国地磁台网以及野外流磁测量对DI仪的需求。本文首先介绍了磁通门地磁经纬仪的工作原理,其中包括磁通门地磁经纬仪的观测原理和观测方式的介绍;磁通门检测系统各部分的原理分析与数值计算的阐述;无磁经纬仪观测误差的理论分析以及能够有效地减小或消除观测误差的方法的数学推导。结合磁通门地磁经纬仪工作原理,借鉴现有磁通门地磁经纬仪的研究成果,完成了GMDI-1型磁通门地磁经纬仪整机设计,其中包括磁通门检测系统的设计,主要阐述了磁通门传感器的材料选取和机构设计以及模拟电路设计;无磁经纬仪的选型,重点分析了经纬仪的各组成部分的结构特点,提出了设计要求和磁性检测要求;磁通门传感器机械固定部分的设计,详细表述了传感器与无磁经纬仪之间的机械固定装置的结构设计以及传感器定向的操作步骤。最后,对GMDⅠ-1型磁通门地磁经纬仪所用磁通门检测系统和无磁经纬仪进行了测试,并且在满洲里地磁台将整机与在运行的MINGEO DIM型磁通门地磁经纬仪(洛阳台)进行了同墩对比观测,测试结果表明,GMDⅠ-1型磁通门地磁经纬仪各项技术指标完全达到设计要求,个别指标大大优于设计要求,整机测试结果达到甚至超过国产同类产品,与进口高精度磁通门磁力仪相比,部分指标达到其相当水平,但是在无磁经纬仪的精度等方面与之比较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术堂收集了一部分关于农业问题的论文题目,大家可以参考: 科技社团信息化发展策略及政策建议--以中国农学会信息化建设为例 氮肥种类及用量对旱地玉米肥料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 秸秆深埋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腐植酸增效复混肥对玉米产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不同水肥管理措施对寒地水稻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对黄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两种产量水平下减量施氮对杂交中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氮钾和有机肥在生姜上的肥效研究 猪场肥水施用对玉米-小麦农田氨排放、氮素利用与表观平衡的影响 不同肥料对土壤物理特性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长期施肥对山东潮土磷盈亏及农学阈值的影响 氮肥施用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减量施肥条件下生物炭与耕作方式对玉米氮吸收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