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科研论文选题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88

aguirong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科研论文选题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ellow248

已采纳
(1)文献研究法根据所要研究内容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获得充足的资料,从而全面地了解所研究课题的背景、历史、现状以及前景。(2)研究项目分析法在进行理论的搜集与分析之后,根据现有的研究项目整体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使理论有理有据,设计更合理。

科研论文选题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290 评论(8)

圣彼得堡

撰写教科研论文本无什么限制,从积累资料,确定课题,提出观点,选择论据到安排篇章结构都应因人因时因地因题而异。结合笔者多年的教育教学和写作实践,分析了一些优秀的受欢迎的论文,也剖析了一些不够理想的文稿,从成功与不足中又感悟到写教科研论文还是有一些特征可遵循的,逐渐归纳出以下几点,本着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宗旨,与同行一起探讨。一,题好一半文 一般说来,提出论题比解决论题更困难,对于给定的论题增加一些文字色彩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少一些“严肃”面孔,多一些“活泼”气氛,因为可读性强的文章必然会抓住更多的读者,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仅以文章的题目看,当前充斥刊物的“例说……”,“一道……题的推广”,“浅说……的教学”,“关于……的探讨”,“从一项调查(实践)看……”,“也谈……”,给人以一种单调乏味的感觉,故需注意这方面的工作,比如《答疑不答,贵在启发》,《碰壁点拨──高三数学教学的好模试》等等,既点明主题又耐人寻味。不必讳言,刚开始撰写教科研论文,确实感到写作功底稍差一点,但主要不在于基础薄弱而在于锻炼不够,即非不能而在于不为也。二,论题的来源 凡事需要研究,才会明白,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是最重要的研究,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被认为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与创造才能的一个极其重要指标。那么,良好的论题从哪里来?在这几年的笔耕实践中,笔者感到论题可来自如下四个方面。 1,从教学实践中来 这是因为,通过实践就有可能本来处于游离状态的知识与经验,思想与方法自然而然地围绕某个中心凝聚积集起来,从而孕育出某个论题,很多论题植根于教学实践,并且在教学实践中析出结晶。其实,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可写的题目确实很多,如学生在想什么?同行在想什么?在当今研究些什么?著名女作家冰心告诫人们:“不要写经验以外的东西”,真是至理名言,教科研论题完全可以在来自实践基础上酝酿、形成、选定。 2,从潜心思索中来 我国古代学训甚多,宋朝大学者程頣说过“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者不得也”,平常要经常留心发生在身边的问题,应具备问题意识,如果能对问题的直觉有所发现,在发现中有所思索,那么就不愁没有论题。 3,从外界信息中来 “时间是金钱,信息是资本”这两句话是否符合当今时宜,另当别论。但对于教科研人员来说,信息确实是一种重要资源,是产生论题的肥沃土壤,搞任何研究必须捕捉来自各个方面的新思想,新动态,新观点,因为只有新的信息输入到人脑,知识才会发生新旧冲突,激发创造性思维活动,从而构造出好的论题,有志于研究的人,要像蜘蛛那样能张开收集信息之网,像蜜蜂一样那样及时处理与加工收集的信息。信息两大来源──阅读书刊杂志(或上网)和参与学术交流,经过筛选索取有用的成份。 4,从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来 研究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论文是作者德,才,学,识,语言修养与写作技巧等综合能力的反映,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天,人人是创造之人,要舍得花时间,费心血,在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中,在有益的追索中,论题会在无意之中得到。三,提笔三思 在论题决定以后,也要想好了才能下笔,怎样才称得上想好了呢?应注意提笔三思。 思考一,主题是否明确? 有了题目,不等于主题就明确了。同样一个题目,可以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用不同的方法,写出几篇不同的文章。例如,就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研究而言,可以讨论的多种解法,可以写一种未经人发现的解法,也可以简化别人的解法,可以研究它的引申和变化,也可以讨论它的推广,还可说明它的应用,它与实际联系等等。还有,同一题目,对不同对象,有不同写法。因此,下笔之前,要明确它的视角,文章的侧重点和需表明的主要意思,即要把文章的主题搞明确。 思考二,资料是否充分? 文章主题明确之后,要问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资料是否充分?所谓“资料”主要指关于这个问题别人已经发表的见解和意见。如果搞到一个问题就写,也不调查了解别人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文章,别人早已发表过,甚至比你结果更好,论述得更深刻,这样,你的文章只能是“马后炮”,没有发表的可能。因此,确定论题明确主题以后,一定要找几篇别人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来读一读,至少需三四篇以上,全面收集有关论述,越完备越好,资料不充分不要动笔,要注意平时养成阅读习惯,而且做札记,注意平时资料的积累。 思考三,是否提炼出一点新意? 作为一篇教研论文发表在杂志上,总有点新意。所谓“新意”,就是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哪怕是一两句都行,杂志社在挑搞的主要标准也在于此。一篇文章,如果说确实是一个新结论,新的解法,当然新意盎然。如果说的问题是别人已经发表过的意见,那么就要选择一个新的角度,或者换一个更为典型的例证,或者某一方面补充自己新的见解,甚至提出不同的意见。四,立论三法 我们很想写教研论文,不知从何立论?回答是立论就在眼前,手边,看是否注意! 1, 怀疑法 在读别人的文章的时候,不断提出疑问,以便自己开动脑筋,认真思考。 首先,将文章的主题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文章的观点,结论有没有道理?论据是否真实可靠?论证是否充分?是否符合逻辑? 文章所用材料是否符合实际?例证是否有效?教学,计算是否准确? 如果某处疑问成真,或者结论有误,或者论证有错,或者论理不充分,或用所用的材料不可靠,例证失效,或者计算出错,那么,就发现一个问题,一个立论之处,如果发现的问题是原则性问题,不是笔误或一时疏忽,那么,由此可立论,做出一篇新文章─—纠正别人原则性错误的新文章。 其次,将别人的结论加以引申和推广 如果能在广度和深度上,将结论进行引申和推广一步,会发现一个好论题,做好一篇好文章。 2, 嫁接法 将甲文的方法,移用于乙文论题的论证。或用乙文的观点,移用于甲文论点。如解题研究中,甲文举例说明构造法的应用,乙文说解析法。可否将甲文中原用构造法解某些典型题改用解析法来解?是否可将乙文中原用的解析法改用构造法来确定。 3, 综合法 关于同一论题的若干篇文章集中起来,加以综合研究,写出一篇综述,这也是立论的一种方法。一般说来,在大家都不甚注意之处立论,较为方便,不易与别人撞车,其实也不尽然,对于某些热点问题或曾是热点问题,如果说能将有关问题的论文收集全面,将各家的论点,论据,方法,意见加以系统地分类整理,写出一篇综述报告,那么也是有价值的。
285 评论(15)

chenlan0804

1、首先得确定自己论文的大致内容并依此先拟一个初步的题目。可以先给自己的论文列一个提纲,根据提纲写文章内容可以使论文层次分明,进一步提炼出文章的重点。以科技论文为例,文章结构一般包含四个部分。2、写完论文的主要内容会对自己的论文有一个整体性的清晰和细致的理解,这时可以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论文的核心内容,即论文摘要,并提炼出关键词。这可以让作者进一步提炼自己论文内容的核心和创新点。通常通过一篇论文的题目就可以看出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3、如果论文需要发表的话,在正式确定论文题目之前还可以在多个论文查询网站上搜索一下自己定的题目是否有跟其他人的论文题目重复,也可以参考一下其他的同行作者是怎样给自己的论文定题目的。
214 评论(14)

闪闪的红星!

什么是科学问题?  特定含义是:科学问题是科学认识主体与科学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表现,是科学认识中需要探讨和解决的疑难和课题。  科学问题的规定  美国科学哲学家图尔敏将科学问题定义为“解释的理想与目前能力的差距。”可表示如下图:  科学问题 = 解释的理想 — 目前的能力  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未解决的矛盾,它包含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  把握好以下几点,可以理解科学问题  科学问题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 科学问题与科学认识主体的“欲求”以及智能状况相联系  科学问题是有结构的  科学问题包含着问题的指向——现状和性质;求解的目标——求解的方向和要求;求解的应答域——预设的求解范围。  科学问题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 科学问题的真实性。就是说任何一个科学问题都可以用科学事实加以证实或证伪,从而获得有意义的解答或解决;反之,如果不能用科学事实去证实或证伪的问题,就不是科学问题。  科学问题的待解决性。这是指在科学发展中,前人或他人对本学科领域里的问题还没有或没有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又确实具有科学探索价值,具有需要研究解决的性质。在科研中,只有把具有待解决性质的科学问题选为研究课题,并加以解决,才是有意义的;否则,把前人或他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再提出来,那就是无知,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说的不是问题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学习、查阅文献资料。  科学问题的正确性。这是指科学问题提出后,根据它的指向,在预设的应答域中,能够找到“解”的性质或答案,使问题得到解决。而科学问题的错误提法,则会使问题无法解决,既不能证实,又不能证伪。  科学问题的分类  根据学科的性质可以区分为基础理论问题和应用研究问题  根据问题在整个所要达到的目标中的地位可分为关键问题与一般问题  当代美国科学哲学家劳丹把科学问题分成经验问题与概念问题  根据求解的类型也可以把科学问题划分为:⑴是什么的问题;⑵为什么的问题;⑶怎样的问题等。  科学问题的来源  第一、从实践与实践之间的矛盾产生科学问题。  第二、从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矛盾产生科学问题。  第三、从理论与理论之间的矛盾产生科学问题。  第四、从理论自身的逻辑矛盾产生科学问题  第五、从社会实践的需要,同现有技术手段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矛盾中产生科学问题。  科研选题的意义、  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工作便是科研选题。这不仅因为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而且还因为它对科研全局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是决定整个科研工作成败的关键。  第一、科研选题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方向、目标和内容,具有战略意义。  第二、科研选题直接影响到科研的途径和方法,决定着科研成果的水平、价值和前途。  第三、科研选题还决定着科研工作的“多助”或“寡助”,直接影响到科学研究的工作环境。  基本原则:  第一、需要性原则。需要性原则是指课题选择应面向社会需要和科学理论发展需要。  第二、创造性原则。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具体说来可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概念、观点上的创新。(2)方法上的创新。(3)应用上的创新。  第三、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要求人们选择课题时,必须以一定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作为依据,按客观规律办事。  第四、可行性原则。此原则主要指选题应与主客观条件相适应,根据已经具备的或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进行选题。  第五、效益原则。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  选题程序:  科研选题的一般程序包括下述4个步骤:  第一、调研、分析、发现问题。  第二、初步论证和筛选课题。  第三、评议和确定课题。  第四、制定规划,确保实施。    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 需要性原则  需要是选题的基本前提。科研选题必须满足社会需要和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需要包括经济发展的需要,国防建设的需要,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的需要等等。从一个国家的科学政策往往可以透视出政府对于科学的需求,所以科学工作者应充分关注政府的政策导向。科学理论发展的需要包括开拓科学领域的需要,更新科学理论的需要,必进科学方法的需要等。  创造性原则  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创造性原则是指选出的课题应是前人未曾提出或没有解决的问题,并预期友爱从中产生出创造性的科学成果。创造性原则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成果可以是概念和理论上的创新、方法上的创新、应用上的创新。为此,研究者应努力到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去探索,应在矛盾的前沿和富有挑战性的难题中选择,应在知识的空白带、在各学科的连接点上选题。要保证研究成果的创造性,必须充分了解和熟悉已进行的工作,准确地评价别人工作意义以及恰当地估计自己的课题的价值和可能包含的创造性成分。  科学性原则  科研选题应以一定的科学理论或科学事实为依据,把课题置于当时的科学背景之下,使之成为在科学上可以成立和可以探讨的问题。就理论依据而言,首先应考虑所选择的课题是否有正确的理论作为基础,与已确证的理论相违背的题目不应选择,毫无事实根据的题目也不应该作为选择的对象。  可行性原则  可行性原则要求所选择的课题要与自己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即根据自己已经具备的或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进行选择。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这些条件到达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 效益性原则  效益性原则是指所选的课题应考虑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一定时期内没有效益的项目应该减少选择的机会,因为现在的研究经费是一定的,所以要抓住重点。  应当指出,在科学研究的实际活动中,充分具备以上条件的情况,或把这些原则兼顾的情况并不多见。这些原则之间常常会有矛盾,比如,需要性与可行性、科学性与创造性之间的矛盾,使得难以在各个方面都做的很周全。只能在上述原则的综合乃至折衷上选出相对合理的课题方案,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好上述原则之间的关系也成为科研选题中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241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