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bin598
这个一般来说的话,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艺术应该更全面更创新更多元化嘛。 
人工智能是使用计算机编写的程序可以与人交流,使人感到与之交流的是一个人,而不是一台机器,比如可以和人下棋的计算机 程序,或者可以帮人决策的程序,如专家系统,如帮助病人的医疗诊断程序,或者帮助人决定投资的程序,人工智能应用范围很广。比如:博弈、自动推理、专家系统、自然语言理解、规划和机器人学、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是一种计算机程序,可以辅助人们解决一些问题。
艺术领域像是人工智能即将攻破的下一个领地,作为理性运作的人工智能大举进入感性主导的创作型领地,而且表现出了不凡的“创作”能力,它们可以按照不同画家的画风作画,还可以像音乐家那样编曲,甚至写小说,作诗歌,创作剧本,编辑电影等等,这些行为让人类觉得大为吃惊同时也不置可否。曾经在巴黎画廊展览过的一副画作,便是由人工智能“绘画傻瓜”画出来的一把椅子,写意的造型、随意的线条,表现出了原创性。写了《人工智能真的来了》这本书的杨澜,就拿着这副画作给画家叶永青先生,叶画家的解释是:“人的艺术是关于我们的主观感受的,常常是我们的偏见、我们自身的不完美定义了作品。但机器的作品看上去‘很正确’,似乎还是关于‘方法’的,而不是‘理念’的,更难以表达感情。”我们人类对艺术的创作,可以说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情感,而机器的,或许只能说是反映现实中的事物。2017年5月,人工智能小冰的原创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出版,这是通过对1920年以来519位中国现代诗人的作品进行分析,不断更新迭代,从而获得的现代诗的创造力,并且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 除此之外,2016年,IBM的人工智能Watson完成了电影《摩根》的预告片的剪辑。2016年,索尼的人工智能Flow Machines创作了一首具有披头士乐队风格的流行歌曲。2016年,日本研发的人工智能创作的科幻小说《电脑写小说的那一天》,骗过了所有人类评审,成功入围日本微小说文学奖。可以说,人工智能已经大举进攻艺术创作领域,让人不由得担心的是,真正的人类艺术家该何去何从?或许,到最后,真正值得宝贵的是,机器在创造的时候没有感情,但人类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欲望,从作品中去了解人类作者的经历和感情,才是AI无法替代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