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ystal1087
北京故宫的历史背景:1、故宫又称紫禁城。中国古代讲究“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用天上的星辰与都城规划相对应,以突出政权的合法性和皇权的至高性。2、天帝居住在紫微宫,而人间皇帝自诩为受命于天的“天子”,其居所应象征紫微宫以与天帝对应,《后汉书》载“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3、紫微、紫垣、紫宫等便成了帝王宫殿的代称。由于封建皇宫在古代属于禁地,常人不能进入,故称为“紫禁”。明朝初期同外禁垣一起统称“皇城”,大约明朝中晚期,与外禁垣区分开来,即宫城叫“紫禁城”,外禁垣为“皇城”。4、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扩展资料:建筑形制1、北京故宫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为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1米,宽753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用10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注:“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而是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2、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兽。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京故宫 
有没有题目呢?有题目的话好说点 ,这样太笼统了,有什么问题可以咨询我
这个~~~确实有点儿不怎么好回答~要不你自己去网上找下(世界文学研究)吧~看看下别人这类文章是怎么写的
1979年夏,作者正式动手写本文,但头一年秋天始,作者已经开始酝酿这篇文章。在写另一篇文章《天安门颂》的时候,作者翻阅的有关天安门的资料大多是和故宫的资料连在一起的。天安门和紫禁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激发了作者写故宫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