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cy_2011
人不同于动物的一点是人有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但正因为如此,人比动物活得累。由于人们对利益的敏感辨别能力,因而在成人的世界里满是压力,满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攀比,这种明争暗斗在我看是无聊得很。 对事物辨别那么清有什么意义呢?前两周央视十套《百家讲坛》节目向人们介绍老子的理论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人们如何辨别君子与小人。看这个节目的过程中,我不断发出疑问——我就算学会辨别君子与小人又能够怎么样?这并不显得我特别清高,反倒有种看破红尘的意味,那么,我的下一步是否应当选择出家为尼呢,否则,我必然会为如何避免与小人产生摩擦而发愁。其实,辨清君子与小人,并不能让一个小人上升为君子,就算这可以为立足社会起点作用,但是一旦小人盯上了你,悲惨的命运还是跑不掉的,因为你并没有学过对付他们,所以辨别就成了徒劳,还伤神费事,最后人们总是不禁会自问辨别的意义何在。因此,在当初就不要徒劳的去辨别些什么吧。 在现实中,有很多东西没有绝对的界限,它们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没有必要刻意去辨别,顺其自然就好。就像太极标志上的黑白两块,扭成一个“S”型,人们难以辨别是黑色压白色还是白色压黑色,但要刻意去辨别,两者都各有道理。再比如,有人说先有鸡后下蛋,还有人说先有蛋后孵鸡。我实在想不通,辨别清楚了鸡与蛋的产生先后有什么意义,这不过是无聊人的一场无聊游戏罢了。像这种事情,我们辨不清,当然也没有必要去辨清,只要心里知道有这样一回事就可以了。 “辨”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是在不断地变化。文革时候,政治阶级身份极为重要,地主阶级就是要被批斗,工人阶级就是光荣,因此,在当时看来,辨别人的身份很重要,每个人的命运与各自的阶级辨别息息相关。随着时间推移,四人帮粉碎,改革开放后的今天,阶级身份显然不那么重要了,不论是有钱人、知识分子、工人或是农民,只要是劳动者都光荣。从现在的角度,当初的身分辨别就显得极为可笑,而且也正因为阶级斗争——当时认为极为重要的身份辨别,让中国整整停滞了10年时间。可能现在,你认为辨别清某些东西很重要,但就像是上述例子一样,可能几年或十几年后,你也会为当初的徒劳感到可笑。 生活中很多东西真的分不清道不明,很多道理就如同雾里看花,看得见一片红红绿绿,但却没有清晰的轮廓,也有很多东西有轮廓,但却辨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万事万物都具有两面性,是非都不是绝对的,好坏也是因人而异。所以,我们在看问题时,应看到双方面,而且看事物也应随和一些,顺其自然一点,刨根问底很必要,但是刨根“辨”底就没必要了,因为“辨”终究不是“变”,即使辨别结果不利于自己,但也没法改变, 不必要“辨”,一个人只要在自己原则的道路上走好就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