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我国教育如何改革创新论文2000字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05

1175635590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我国教育如何改革创新论文2000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imei1

已采纳
12月21日上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应何厚铧邀请在澳门出席“2009两岸四地大学校长高峰会”。这次高峰会是在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之际,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主办、澳门大学承办的,来自内地和港澳台地区的近30位大学校长到会,围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问题展开研讨。 袁贵仁在开幕式上作了主题讲演,分析了当前世界高等教育的态势,回顾了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历史性成就,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展望了未来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思路。他指出,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教育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将努力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性转变,更加重视保证教育质量持续提高的有效机制,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使结构体系更为合理,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及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为把我国建成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 袁贵仁强调,当前内地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要在三个方面下更大的功夫。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深化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鼓励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依法明确政府管理高等学校权责,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积极鼓励支持和宣传推广成功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二要健全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在政府主导下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建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事业政绩观和人才质量观,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运行方式进行宏观调控。明确政府、企业、社会和高校共同承担起人才培养、使用、激励的责任,建立多角度评价人才发展潜质的测评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个体发展相协调。三要继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终身学习机制。加大“985工程”、“211工程”建设力度,加强重点特色学科建设,加强中西部和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搭建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成长“立交桥”,从有条件的地区做起,逐步建立弹性学习、工学交替,教师和企业科技人员相互兼职等制度,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袁贵仁高度赞扬澳门回归祖国10年来高等教育的可喜成就,对加强两岸四地大学合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高等学校师生的交流,促进人才联合培养,取长补短,为造就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和学术领军人物而努力;二是充分发挥中华文化优势和四地高等教育资源优势,加强学术合作,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形成更多原创性、先进性的科研成果;三是进一步凝聚共识,搭建更多更好的交流合作的平台和载体,使两岸四地大学交流与合作常态化和规范化,构建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大学群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会后,袁贵仁会见澳门特别行政区新任行政长官崔世安,双方畅谈了对胡锦涛主席为澳门大学题词“爱国爱澳、博学笃行”的深刻内涵和深远意义,回顾了澳门回归祖国10年来同内地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历史,表达了遵循“一国两制”方针、深入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意愿。(实习编辑:刘艳艳)

我国教育如何改革创新论文2000字

249 评论(12)

supercapa

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高等教育改革正在成为进入大众化之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的战略目标。什么是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改革的内涵是什么?这是我们在讨论有关高等教育问题时必须首先考虑的。有研究认为:“人们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本质与特征的解读似乎都与高等教育的实力或贡献密切相关,即认为高等教育改革是一个综合性概念,评价指标是系统而多元的 无论人们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涵义做何种解释,也无论高等教育改革的概念是综合的还是的多元的,有一点应该比较确定:即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诸多内涵中,培养人才的大规模、高质量是其基本要义。这是因为培养人才不仅是高等教育自产生以来就具有的基本功能,而且在当今高等教育社会功能不断扩展的状况下,高等教育为社会能够做出的最大且为其他机构所不能代替的贡献仍然是培养人才。 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以多样化为基本特征的。所谓多样化是指在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如办学、管理、教学、研究等体现出多元、多样的态势。培养人才也不例外。现代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从层次上讲,有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之分;从类型上讲,有学术型、应用型、技能型之别;更不用说学科类别上的多种多样。因此,这就给我们讨论什么是高水平、高质量的人才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人们也很难给出一个关于高水平、高质量人才的确切定义。不过,综合众多的有关高校人才培养的研究、论说,我们似可以对高水平、高质量人才做以下一些基本理解。首先,由于高校所培养的人才类型较多、层次有别,因此高水平、高质量人才不应是一把尺度、一个标准,如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型人才与高水平、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的衡量标准肯定是不一样的。其次,不论高校培养的哪种类型、哪一层次的人才,要达到高水平、高质量必须具备一些共同的品质与能力。在这些共同的品质与能力中,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与较强的创新能力应该是最为基本的。 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来讲,虽然很难给出一个有关高等教育改革对高校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准确的数量或质量要求,但是我们可以从世界上一些高等教育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中有的毫无疑问可以称作为高等教育强国)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中找到一些认识高水平创新人才数量或质量的思路。例如,诺贝尔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医学奖被公认为是世界自然科学界最具权威意义的奖项,它被授予那些在这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果的研究人员。因此,这些诺贝尔奖的获奖人数不仅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一所大学乃至一个国家的自然科学研究水平,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一所大学乃至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创新人才的能力。 如何才能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需求的人才呢?根据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我认为可分三步来进行:一、积极进行课程体制的改革,优化教学质量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三、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激发学习兴趣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21世纪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应用型的技术性人才,不再是需要只会死啃课本,视课本为真理,墨守成规的书呆子。 人的素质核心关键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表现在创造行为和创新认识两大邻域,就创造认识来说,创造力是由敏锐的感觉力、高超的逻辑思维力、直觉思维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构成。我们的中华民族是富有创造精神的创造能力的伟大民族,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高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天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从而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对联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和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的这种“应试教育”,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 教育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个性化很强的艺术,没有一种通用有方法可以适合所有的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在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培养出高效的人才。
356 评论(12)

浩瀚猫

美国空军上将阿诺德说过“创造力的运用,自由的创造活动,是人真正的功能”。是啊!如果人类是医生,创新就是手中的医具;如果人类是厨师,创新就是手中的锅铲;如果人类是猎人,创新就是手中的猎枪;如果人类是鹰,创新就是飞翔的翅膀。有的人推陈出新,果真就成功了!齐白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齐白石,一个木匠靠着自学成为画家。然而,他不满足这些,他不断汲取历代名画家的长处,试图改变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后画明显不同于60岁前。70岁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的画的风格再度变化。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仍马不停蹄、开拓创新,所以他的画在晚年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纽可门发明了抽水式汽轮机,瓦特研究了纽可门的发明,但没有按纽可门的路往下走而发明了热蒸汽机;狄塞尔研究了瓦特的外燃机原理,也没有沿着他的思路想而发明了内燃柴油机。由此可见,只有创新,才有发明。  创新要落实到社会每个角落。教育要创新,改革要创新,科技要创新。我们的生活需要创新,我们的社会需要创新,我们的国家与民族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要在创新中进步,发展。  踩着前人的脚印前进,最佳结果也只能是“亚军”。学会创新,让我们一起奋斗出自己的脚印!  以创新为话题的作文2  不满现状,挑战自我,勇于创新,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有一则寓言:乌鸦效仿老鹰抓绵羊,觉得抓不起想飞离,却被羊毛缠住而被捉。乌鸦此举固然有些鲁莽,但精神可嘉。虽然失败了,可以为后辈提供经验教训,为创出一片新天地定下了基础。  如果乌鸦因盾守旧,墨守成规,在鸟类世界的残酷竞争中,将会走向衰败。凭什么你老鹰就能吃新鲜的羔羊?难道我天生只能吃你剩下的残羹剩饭?乌鸦的这种精神和理念,不正和我国开放政策的思路相吻合吗?  若不改革,芊芊学子能参加高考吗?忆往昔,有多少风华正茂的学子,停课闹革命,荒废了血液,对自己国家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忽如一夜春风来”1977年。新一代领导人,高瞻远瞩,不但恢复了高考制度,还实施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使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就是说,高层领导具备了“乌鸦学老鹰”的创新精神,才使中国由昔日的“乌鸦”变成了今天的“老鹰”。当然对我也有帮助,若不是高考回复,明年我如何高考!如何实现理想!而且国家榜样对于我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也要和国家一样放飞理想!高瞻远瞩!学习乌鸦的敢于创出新天地的精神!  当然话又说回来,如果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能做道知己知彼,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做出理智的判断,在付诸实施,就会事半功倍。抗日战争时期,日寇铁蹄来势汹汹,我抗日勇士,审时度势,利用中国幅员辽阔的特点,巧用游击战与敌人周旋。坚持了八年,壮大了自己,消灭了敌人。西安音院的党宁同学,在遭受去年超女海选的淘汰情况下,之后一年她不畏强手,借鉴教训,卷土重来,一举杀出重围,在长沙赛区脱颖而出,终被天娱公司签约成为歌手。这些不正是敢于挑战自我成功的例证吗 ?不正是“乌鸦”变“老鹰”吗?(看电视也有好处哦!)  在人的一生中,要做成一件事,肯定有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困难。竞争对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自己没有勇气接受挑战。可见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只有首先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对手。2002年韩日世界杯时,韩国足球队利用东道主优势,在神奇教练希丁克的带领下,发扬高丽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破天荒地杀进四强,创下了亚洲球队梦寐以求的奇迹。这块肥肉是从欧美列强的口中叼来的,这个“叼”字,就是我们应具备的精神。我在学习中也学习了这种伟大的精神!  所以,请再不要嘲笑乌鸦“不自量力,痴心妄想,想充老鹰”了。请记住:爱拼才会赢,爱创天地宽。
352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