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关于政治论文的文献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38

手机用户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政治论文的文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HansonR

已采纳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践特色,二是民族特色,三是 时代 特色。这三个方面的特色,是 科学社会主义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吸收实践经验、融入民族传统、反映时代要求的必然表现。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表现出独特的魅力,体现出特有的生机。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践,它源于科学社会主义,但主要是从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由实践来检验,并在实践中获得 理论 上的突破,实现制度上的创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立足于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要求。离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偏离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 规律 和价值要求。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特征上是民族的,它在实现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也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与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相贯通,表现出民族的气派和风格。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都愿意用自己熟悉的 语言和风格反映自己的情感和追求。可以说,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总是渗透着不同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体现着民族的特色。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时代的产物,它解决中国 经济 社会发展 问题 的同时,也顺应着时代的潮流,体现着时代主题的要求,提升着时代精神,从而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上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在动荡中发生了重大变化,争取和平,谋求合作,促进发展。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感想:《形式与政策》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一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作为一名大学生,深刻、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形势是非常必要的,而学习这一门课程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和观点。

关于政治论文的文献

207 评论(15)

wslhz

逻辑分析 开宗明义,本文所说的经济增长是指健康、稳定、长期的经济增长,不是指“吃老本、欠新帐”、浪费资源、破坏生态、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本文所说的中国政治改革是指民主化改革。根据达伦多夫的说法,这种体制有四个基本的条件:必须在机会均等的基础上实现公民的(个人的、政治的、社会的)基本权利;社会冲突应当被认可为积极的、创造性的,解决冲突时应有理性控制;社会利益的多样性必须通过领导群体(精英)的竞争表现出来;在追求私人利益的同时,作为共同利益的“公众道德”必须发挥其作用。(注:参见沃尔夫冈·查普夫:《现代化与社会转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1998年版,144-145页。) 首先质疑和批评两个流行的命题。 命题1:只要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中国政治改革自然会提上议事日程并顺利实现。 政治是经济的上层建筑,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得到中西学界的广泛认同。显然,在渔猎采集社会不可能建立国家,在农业社会也不会诞生自由民主制度。问题在于,所谓“一定程度”究竟是怎样的程度,有没有量化的指标?在清军开进山海关的时候,英国国会已经把政府的钱袋子攥在自己手里,当时英国的城市化水平是多少?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时代,美国的言论自由便已受到他们的高度评价,当时美国民众的识字率又是多少?刘少奇在1954年关于宪法草案的报告中说:“由于现在的各种具体条件,我国在选举中还必须依照法律在一定时期内剥夺封建地主和官僚资本家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还必须规定城市和乡村选举代表名额的不同的人口比例,实行多级选举制,并且在基层选举中多数是采用举手表决的方法。我国的选举制度是要逐步地加以改进的,并在条件具备以后就要实行完全的普遍、平等、直接和秘密投票的制度。”(注:刘少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1954年9月16日《人民日报》。)时间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国民经济也翻了几番,我们是否满足了“各种具体条件”呢? 质言之,民主并不是一种装置或者技术专利,只要花钱就可以全套引进。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制度演化进程。政治传统是在实践中逐渐养成的。发达国家建立比较成熟的民主制度经过了几百年的努力,现在还在继续改进完善;中国具有后发优势,或许会缩短这一进程,但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命题2:只有实行民主化改革,中国经济增长势头才能够保持下去。 从长时段来说,政治对于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反作用,这一论点肯定是可以成立的。但是从短时段来说,上述的命题就不一定能够成立。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都可以算作短时段。从远处说,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瑞典和德国对于政治体制的选择不同,但是它们都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工业化。从近处说,八十年代以前的东亚“四小龙”,从最不自由的军人独裁统治的韩国到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香港,但这并没有影响它们在经济上的崛起与腾飞。政治改革在短时段上并不一定是经济增长的直接诱因。 在泰国,多年来形成了一种经济方面的高速发展与政治方面的低度发展同时并存的奇特局面。1932年至1992年,泰国共发生了19次政变,13次成功。从1932年到现在,泰国有80%的时间处在军人的统治之下。最近的军事政变发生在1991年,并导致了大规模的冲突。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泰国的经济仍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且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1951年到1961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4%;1960年-1970年,泰国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4%;1970-1982年为1%。有学者从泰国模式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说经济发展意味着给大部分人提供了致富的机会,从而很容易获得人们的拥护,而政治发展则不仅意味着权力模式的重新构建并使得一些人有可能丧失自己拥有的特权,同时也意味着一个民族的政治文化价值的转变,换言之,政治发展意味着整个民族的整体现代化,也意味着人的观念的彻底现代化。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真正的政治发展比经济发展更为艰巨、更为困难,一个民族必须付出比经济发展更为艰苦的长期的努力,才可能在政治现代化方面取得相应的进展。”(注:陈晓律等:《高速增长中的低度政治发展——泰国模式分析》,《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显而易见,如果以政治改革作为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事实上都很难说得通。
136 评论(14)

yguohn71

一、三十年改革开放之路  总的说来30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具体说主要是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持续提高。市场化程度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经济增长是大起大落还是平稳增长。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极低,各种商品和服务产品的价格形成几乎完全由政府管制,市场因素在经济生活中受到极端压抑,计划体制的管制力量远远大于市场力量,外在的政府干预因素经常冲击正常的经济周期,导致经济多次大起大落。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就是导致经济增长?  其次是宏观调控的完善,适宜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撑,也就是1998年年中以来扩大内需的政策,其政策手段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6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政策转向是成功的,理论分析上也站得住脚。扩大内需的政策能使新一轮经济周期呈现出新特征,还在于这项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该项政策组合持续达6年之久。2004年积极财政政策逐渐淡出,转向中性的财政政策,这种转变是很必要和及时的,避免了严重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出现,确保经济稳定增长。政策需要一定的稳定性、连续性,否则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这方面有个很好的反面案例,就是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财政政策。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后,为了刺激经济,日本政府积极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政策缺乏连续性的影响。  二、金融危机考验中国模式  这一轮的经济危机似乎打乱了整个经济周期的波动规律。中国经济一下子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的时候。但是,三十年来奠定的基础和进一步开发的潜力会帮助我们挺过这个经济的寒冬。一来市场化的力量还在不断地深化加强,经济体制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弊端在这次经济危机中暴露出来,接下来的就是进一步的改革推进市场力量;二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及时性与适度保证了其有效性,经过了大大小小的经济危机之后,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已经大大提高。  毫无疑问,改革开放三十年遗留下很多未解决的问题并且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而这次经济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就是放大了这些问题来让国人从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中清醒过来。低端的出口加工贸易模式让沿海经济失去光泽,暴露出经济发展瓶颈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大量持有美元储备却只能眼看其贬值,意识到中国金融的弱势以及人民币的不对称地位;竭尽全力的促进农村消费来扩大内需,发现城乡差距的巨大……一连串的问题依然存在,而所有这些问题的出路只有一条—继续改革。  三、经济改革深水区  强化市场力量,就是要进一步推进改革,提高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存在一些严重问题急需解决,主要是各个领域和各地区之间的市场化程度严重不平衡。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三大领域中,资本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最低。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关键还是要继续深入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强化市场力量,通过与旧体制力量的不断反复“搏杀”,市场最终确定自己的统治地位。尤其是资本市场领域,一定要最大限度淡化其行政性,还资本市场盈利性的本性。  政策组合也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今后一段时间,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重点是总需求,这几年扩大内需的重点是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扩大投资需求,但是消费需求增长则相对较慢。然而,消费是最终需求,投资增长最终必须得到消费需求的支持,因此,消费增长相对缓慢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总需求的调控中,未来相当长时间的重点主要是如何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因此,今后稳健的财政政策应将重点转向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  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财政政策是大有作为的,最主要的是要发挥财政政策在收入再分配上的功能,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保障最低收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财政和货币政策组合也应作些调整,前些年过多地依赖财政政策,今后应积极发挥货币政策作用。货币政策对消费的刺激作用是很直接的,例如发展消费信贷,对于扩大消费需求,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实现消费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此必须进一步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发展货币市场,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而促成货币政策逐渐增强效果,直至淋漓尽致地发挥应有作用,取得与财政政策势均力敌的“显赫”地位。  四、结语  改革是经济发展不竭的动力,而现在的经济危机背景正是经济改革的天然时机。美国经济通过30年代大危机得到了结构性的调整,奠定了其二战后世界霸主的地位。而八十年代的经济调整,又为其在九十年代的经济神话打下基础。中国经济能否实现凤凰涅盘,危机中求生存求发展,关键就在于能否继续改革,延续属于中国的经济神话
179 评论(10)

xuyani

有信箱吗,有CAJ浏览器吗?如果有,我给你发两篇专业的文章!-14&Id=2005041502543661650
189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