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02

woodlee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语文与人生论文选题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54yanhui

已采纳
优质解答高考语文作文技巧:夹叙夹议夹叙夹议,枝繁叶茂  [训练目的]  学会写夹叙夹议的文章,以记叙为主,在记叙中运用恰当的议论  [复习指导]  何谓"夹叙夹议"?"夹叙夹议"既是一种写作方法,又是写作的一项基本技能它既不是一味地记叙,也没有单纯的议论,而是记叙中有议论,议论中有记叙,把议论穿插于具体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中"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升华(深化),两者有机结合,水乳交融,使文章内蕴丰富,枝繁叶茂,从而使揭示文章的主题,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纵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许多得高分的考生,大都善于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  如何处理记叙和议论的关系?  (一)记叙和议论的结合是有机的,二者不能相互脱钩记叙为主,议论为适当的提炼、概括和升华  (二)合理安排议论的位置议论用在全文或一个大层次的开头,起提示、概括文章内容、表明作者思想、立场而展开下文的作用也可以用在文章结尾或一个大层次的结尾,用来深化主题,揭示自己的思想、看法  第一步,写好"夹叙夹议"中的"叙"一般说来,"夹叙夹议"中的"叙"常见的有三种情况:记叙性叙述、描写性叙述和议论性叙述记叙性叙述带有很强的叙事性描写性叙述有浓厚的描写色彩议论性叙述往往由几个事例构成,常采用排比的句式,酣畅淋漓,大气磅礴,表达出飞扬的激情和深邃的思想,极具感染力这种"叙"难说是叙还是议,实际上是理性化的叙述,叙议一体,渗透了作者的思想与情感这三种叙述方法,记叙性叙述要把事件的过程写清楚,适合举一个事例时使用;描写性叙述要有对人物和情节的想像再造,适合对一个场景或情境的描述;议论性叙述要选择几个相关的事例,具有概括性,适合列举一组典型事例时使用在训练中,可以针对所选事例和自己的写作习惯而采取恰当的叙述方法  第二步,写好"夹叙夹议"中的"议""议"是"夹叙夹议"语段的核心、灵魂,是事例叙述的意义之所在"议",有四种常见的议论方式  (一)分析性议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议论形式,是对叙述的事例加以分析,揭示事例的内涵,阐释事例的意义,透析事例的实质,使读者能够悟道明理  (二)感悟性议论这种议论在叙述事例之后生发开去,着重表达作者的感想和领悟  (三)联想性议论由事例引发联想,由此及彼,联想到过去、现实、未来,联想到包含着类似道理的事例,表达出作者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  (四)对比性议论先是对所叙述的事例阐述、挖掘,然后再举出事例与之比较分析,找出二者的相同点或不同点,通过对比,孰优孰劣,褒贬分明  [典题探究]2007?高考江苏卷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试题解读]  从题干所提示的内容来看,"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针对其中"明净""辽阔""深邃"三个定语,作文时应扣住人生、社会、历史中的"天空"来构思;又要注意,无论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事物,都一定要以"怀想"的方式出现在作文中写出遥望星空时所产生的积极的联想或想象,并由此进行思索,提出自己的见解当然,也可以写真实的人和事例如,①实写自己生活、成长的经历如写在小学、初中、高中学习中曾经挥洒过奋斗汗水的生活片断的"天空";写在父母、老师等人的翼护和培养教育下快乐学习的故事"天空";还可以具体写自己读书、立志的"天空";如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做学问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便是立志、奋斗、成功的三个境界的人生"天空"②实写自然界的"天空"可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写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如天空浑浊、昏暗;也可以写环境污染使得天空的飞鸟少了;森林没有了、空山鸟语听不到了;蓝天白云的舒卷和美丽的火烧云也不见了等不过,如今加强环保成了全球性关注的头等大事,有些地方,落实环保的措施得力,从此天空变得湛蓝了,到处可见鸟语花香了这样,从消极和积极两个不同的视角去选择安排材料来写③也可以由此及彼,浮想联翩,虚写"天空"如既可以追忆历史的天空,去与屈原对话,与陶潜"东篱采菊",与李白"将进酒",又可以怀想曾经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死去的英烈等还可以想到开发中国大西北沙漠天空,让那里的日照、风力造福于民、造福于国还可以向宇宙天空、海底世界发出未来的畅想与探索如想到"可上九天揽月"--"航天探月",想到"可下五洋捉鳖"--建立海底隧道、城市、公园,以及向海底堆积物探求能源等  除了立意的多元化之外,表达方式与文体也可以丰富多彩擅长哲理思维的,可以选择写议论文;善于发挥"情商"(人文性)的,可以选择记叙文来写;特别是文采好的,可以将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写成优美的散文当然,内容决定形式,切入口一定要小  [范文引路]怀想天空  仓皇南飞的大雁不知又带走了谁的思念天空仍然很蓝,不知是人们的爱点亮了天空,还是天空照亮了人们心中的爱  一个人的天空  在这古老的东方大地上,生活着一位歌者,他用自己的爱筑起了一个舞台,用这个舞台的所得为那些失学的孩子撑起了一片天空丛飞,那个在与癌症作斗争的男子,捐出了自己的所有,却没有想到去治疗自己的不治之症丛飞走了,带着自己对失学儿童的爱飞走了,飞向自己那片蔚蓝的天空有人说:"丛飞的所作所为,并不能让每一个孩子的眼中都铺满灿烂的阳光"但是,正是丛飞用自己的歌声唱出的那片天空,刺痛了我们的双眼,让慈善事业的大门逐渐开启这是爱的天空  三个人的天空  你能想象一个人从万丈悬崖跌落下来是什么后果吗?是灭亡,还是幸存?几年前的那件缆车事故,至今仍历历在目当一辆坐着享受天伦之乐的三口之家的缆车从缆绳上跌落的时候,只见四只手同时托起一个不大的身体,也同时托起了一个脆弱的幼小的生命,然而这两双手的主人却义无反顾地逝去了!这是父母为自己的孩子撑起的一片由血和肉组成的天空!有人曾说:"那件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天,天空显得异常恬静让人看了有一种想家的冲动"是的,当父母用自己的双手呵护着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一片永远也看不到风雨的天空,就在孩子们的头上铺展开来这也是爱的天空  一群人的天空  为什么这个古老国度的慈善指数总像一个不想长大的孩子?为什么人们总是在一张张充满中彩希望的"小纸片"上去关注福利事业?为什么人们总爱追问一个个富翁的资产,而不去关心富翁们对慈善事业的捐款?但是,青岛出现的那个爱心团体,却努力地改善着这一切"微尘",这个爱心团体见证了一张张不同的面孔,却有同一个名字--微尘!人们早已不去追究"微尘"到底是谁,他究竟捐了多少钱因为,了解这个团体的人都成为了"微尘"的一员!"微尘",寻觅不到却又随处可见,自认渺小却又成就伟大!它代表了一个城市的良心!看啊,远方慈善事业的天空,已露出了鱼肚白这更是爱的天空  一个人的爱是渺小的,但是两个人、三个人甚至是一群人呢?当人们的爱汇聚起来,天空就被人们的爱点亮,同时,这由爱点亮的天空,又指引着芸芸众生,去点燃更多人心中的爱  [例文评析]  这篇散文构思精巧,选例典型,画面生动全文以"一个人的天空""三个人的天空""一群人的天空"三个标题式的短句,领起三幅图画--三个生活场景:"丛飞用自己的歌声唱出的那片天空","父母为自己的孩子撑起的一片由血和肉组成的天空",还有"微尘"--"青岛出现的那个爱心团体"用爱点亮的广阔天空文章叙议结合,难说哪是叙哪是议,实际上是理性化的叙述,叙议一体,渗透了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呈现出"爱的天空"和"爱"的终极关怀,歌颂了亲情、友情和人性之美  [作文训练]  有人说,对手是要战胜的对象,要想尽办法击垮它;有人说,对手是竞争的伙伴,要在竞争中共同发展;有人说,对手是要攀登的高山,山越高,征服它就越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有人说,对手是论坛上的辩友,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会失去意义  请以"对手"为话题写一篇夹叙夹议的散文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一提到对手,大多数同学都会想到和对手之间的一些事情,可据此构思立意如果对手是你的同学,可写你某次考试因对手超过了你而憎恨他,而对手却一如既往地帮助你,关心你,使你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果对手是你的长辈,可写他们和你比赛学英语、学电脑等趣事,以展现长辈们"活到老、学到老"的可佳精神;如果对手是你的老师,可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写你与老师之间的竞争趣事  人有对手,动物、植物有对手吗?有!猫是老鼠的对手,棉铃虫是棉花的对手我们通过可以一种现象或一个事例来表现动植物在与对手的竞争中才得以生存的情况,或许他们和人也会成为对手,那又会有什么故事呢?如能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定会有妙文诞生  再换一个角度思考,难道对手就一定是动植物吗?不!对手也可以是人自身的一些坏毛病,还可以是动物自身的一些缺点比如,你要想变得勤快,就向自身的"惰性分子"宣战;你想成为一个诚实的人,就要向自身的"虚伪细胞"进攻;仙人掌为了生存就必须改变自己的形象以适应干旱的环境;长颈鹿为了生存就必须拉长脖子以吃到高处的树叶若能这样立意,就技高一筹了  凡事不仅可以从正面看,还可以从反面看可设想假如没有了对手,这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一牧场主为了羊群的安全,把那一地区的狼全部消灭了,可没想到羊大批死亡,后来牧场主又请来了狼这个羊的对手,羊群才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这不正说明了对手的重要性吗?  不管选取何种立意,都要能在文章中充分表现或证明自己的观点,那就要用到议论的表达方式了,切忌两种情况:一、大量事例的堆砌,缺少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语句;二、议论空乏,缺少说服力最好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使文章的主题得到深化  [佳作赏析]感谢对手洪微  在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体会议上,北京战胜多伦多、大阪、巴黎、伊斯坦布尔,获得第29届奥运会主办权全国人民为之欢呼雀跃,而主持人水均益却说了一句令人难以忘怀的话:"我们要感谢对手"  是的,正是有了多伦多、大阪、巴黎、伊斯坦布尔这样强大的对手,北京才有紧迫感、压力感,才使我们的申办工作做得更扎实、更细致、更完美这样的对手,可使中国更强大,在国际上的威望更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确要感谢对手  世界充满了竞争,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竞争就会有对手,有了对手才有战胜之而成为强者的念头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就是竞争,这就是要战胜对手的根本原因  《动物保护》杂志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在秘鲁的国家森林公园,生活着一只世界上濒临灭绝的年轻的美洲虎秘鲁人为了很好地保护这只虎,在公园里专门开辟出一块近20平方公里的森林作为虎园,精心设计和建造了豪华的虎房,好让它自由自在地生活虎园里林木茂密,绿草芳菲,沟壑纵横,流水潺潺,并有成群人工饲养的牛、鹿、兔等供老虎尽情享用凡是到过虎园参观的人都说,如此美妙的环境,真是美洲虎生活的天堂然而,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从没有人看见过美洲虎去捕捉专门为它准备的"活食",也从没有人看见过它的王者风范它只是耷拉着脑袋,睡了吃,吃了睡,一副无精打采的"熊样"于是,政府又通过外交途径,从哥伦比亚租来一只母虎与它做伴,结果依然如故一天,一位动物学家来公园参观,看到美洲虎那副懒洋洋的样子,便对管理员说,老虎是森林之王,在它所生活的环境中,不能只放上一群整天只知道吃草、却不懂得猎杀的动物,要放一些猎性动物与其共存,否则美洲虎无论如何也提不起精神来管理员听了动物学家的话,不久便引进了几只美洲豹投放虎园这一招果然奏效,自从美洲豹进园那天起,这只美洲虎再也躺不住了它每天不是站在高高的山顶愤怒地咆哮,就是如飓风般俯冲下山冈,老虎那刚烈威猛、霸气十足的本性被重新唤醒它又成了一只真正的老虎,成了这片广阔的虎园里真正意义上的森林之王  在美国北部,人们为了保障鹿群的生活,捕杀了狼,结果鹿群的体质越来越弱,生命力也逐渐降低后来,又在鹿群中引进了狼狼是鹿的对手,鹿在某次被追捕的过程中逃脱了,之后它便懂得了只有跑得更快,才不会被狼吃掉的道理接下来的结果是它不停地奔跑,然后超越自我,勇敢地繁衍了下去,而体质和生命力也一代更比一代强狼也是一样,为了追杀跑得更快的鹿群,奔跑再奔跑,而它的子孙成了比鹿的子孙更为强大的对手  一种动物如果没有了对手,就会变得死气沉沉;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对手,就会甘于平庸,养成惰性,最终导致庸碌无为;一个群体如果没有了对手,就会因为相互的依赖或潜移默化而失去生机与活力;一个政体如果没有了对手,就会逐步走向懈怠,甚至走向腐败和堕落;一个行业如果没有了对手,就会丧失进取的意志,就会因为安于现状而逐步走向衰亡美洲虎因为有了美洲豹这样的对手,才重新找回了失去的威风;鹿群因为有了狼这样的对手,才长久地保持了生命的延续有了对手,才会有危机感,才会有竞争力;有了对手,才知道自己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有了对手,才有了超越自我的一切力量和勇气;有了对手,才使你不得不奋发图强,不得不革故鼎新,不得不锐意进取否则,等待你的只有被吞并、被替代、被淘汰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把对手视为心腹大患,是敌人,是异己,是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马上除之而后快其实,只要仔细想一想,便会发现拥有一个强劲的对手,反倒是一种福分,一种造化,一种力量,一剂强心针,一副推进器,一个加力挡,一条警策鞭因为一个强劲的对手,会让你时刻有危机四伏的感觉,会激发你更加旺盛的精神和斗志,会让你排除万难去克服一切艰难和险阻,会让你想方设法去超越、去夺取胜利  正由于此,我们要说:感谢你--对手!  【简评】本文事例丰富,内容厚实更为难得的是在叙述之后的精当议论"一种动物如果没有了对手,就会变得死气沉沉;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对手,就会甘于平庸,养成惰性,最终导致庸碌无为美洲虎因为有了美洲豹这样的对手,才重新找回了失去的威风;鹿群因为有了狼这样的对手,才长久地保持了生命的延续有了对手,才会有危机感,才会有竞争力"  这些议论揭示事例的内涵,阐释事例的意义,透析事例的实质,使读者能够悟道明理倒数第2段巧用排比句式,增强了语言的节奏与气势,升华了文章的中心

语文与人生论文选题

224 评论(12)

raychan1991

生活处处有语文 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化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在你写字时,就在运用语文;上网时也在运用语文;看书时也是,还有走在路上,你总能看见各种各样的商店招牌,如:好又便,就运用了语文中的多音字,便(pian),说他们的东西又好又便宜,便(bian),说他们的东西又好又方便一些搞笑的、新颖的网络用语。若他们没有很好的语文功底,怎么可能会想出这些别出心裁的新鲜词儿来呢? 语文紧紧地连接着生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之一,也便是语文了。你口中讲的语言,手下写的文字,都属于语文。还有你学的数学,那题目都是语言,要你看懂你才能做出来的那些好听的音乐,歌词都是用语言编出来的 古代的那么些文人墨客平平常常说的一句之乎者也,就更是语文了。每年的春节,那是家家户户都感到高兴的日子门前都喜欢贴春联,如 :“爆竹声声一岁已去一岁又来?梅花朵朵一枝刚绽一枝即开。” 还有我今年看到的春联: “银花万簇迎金鼠, 火树千株展玉龙” “子夜鼠欢爆竹乐, 门庭燕舞笑声喧” “花香鸟语山村好, 雨顺风调鼠岁丰” 等,都是语言文化,都是好好学语文的好处 语文就只是语言文化吗?不,还有标点符号!如果一句话没停顿好的话,那可是会落下很大的笑柄的! 唐朝时,有一个书生到一位好友家做客。谁知,下午就下起了倾盆大雨。这雨看起来要下上好一阵子。书生家离着儿远,又没有伞。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眨眼太阳就要下山了。好友又刚走开,他羞于直接开口让好友留他住下,便写了一张写有“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纸条,让下人交给好友。当下人回来时,只交给了他一把雨伞和刚才那张纸条。但上面多了两个标点,变成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书生为了面子没能说什么,只好拿着伞再雨中“漫步”,结果就因淋了雨染了风寒,死了。其实,当时他想说的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就是小小的几个标点,用与不用,用在那里,都要很讲究。 语文是人们沟通的桥梁,而语言的基准,就是语文,没有语文哪儿来的语言呀!你说是不?谈话时,你想没想过语文在帮你表达你的意思;当你写日记或作文时,你想没想过语文在帮你传递你的感情? 你说,还有什么地方没有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
93 评论(13)

xzf962

随着我们的长大,语文学习和我们的关系似乎越来越疏远。记不得从几年前开始,老师不会再布置纯动笔而不用动脑的作业了,如果哪天偶尔哪位语文老师让我们再重温一下小学那段水深火热、记忆犹新的整日抄书的漫漫时光,他光辉的形象会瞬间淹没在来自讲台下的吐沫里。就算他布置,学生也会集体罢写的。小翅膀有些硬,开始学会表达不满,开始学会抗议的我们,有的说:“这年头了,我们又不像小学生,不会写字,没有积累,抄书作什么?”有的会说:“现在学习这么紧,又不是只学语文,有九门课要学,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抄书这种没什么实用价值的事上,不值得。”更有甚者说:“如果是好词好句,我们一定会积累摘抄下来的,但做任何事都要讲求效率,可以有选择摘抄,可全抄就没有必要了。况且,语文书上有些文章未必写得有多精妙,凭什么我要这样供奉它?”先不去深究“义愤填膺”的我们的话到底有几分实理,几分蛮不讲理,总之,几乎没有哪位初中老师会不明“引起公愤”的弊端,为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美满结局,都不会主动挑起这个事端。这样一来,与语文亲密接触的机会似乎变得少之又少了。你会听到有人说他每晚复习预习物理化学,会听到有人埋怨昨天的数学难题思路多么的难理,可你绝对不会看到有人下课围在一起讨论哪篇语文课本上的文章的结构划分,你也绝对少有听到有人会每晚复习预习语文课本,毕竟,大多数学生会想:“谁不会说中国话,谁没有一般理解能力,语文课本有什么好预习的?”既然课后不重视已是普遍现象,那么课上就好好尽点本分吧。
111 评论(8)

swsm3908

那一次,我真后悔 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但我一想起来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酸、
215 评论(10)

freeoflove

北大中文系百年系庆时,我曾谈及:“‘母语教育’不仅仅是读书识字,还牵涉知识、思维、审美、文化立场等。我在大陆、台湾、香港的大学都教过书,深感大陆学生的汉语水平不尽如人意。”前一句好说,后一句很伤人,这其实跟我们整个教育思路有关。  记得4年前,在上海哈佛中心成立会上,与哈佛大学英文系教授交流各自的心得与困惑,我谈及“大一国文”的没落以及大学生写作能力的下降,对方很惊讶,因对他们来说,“阅读与写作”是必修课,抹不掉的。准确、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文字,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的大学生都很重要。而这种能力的习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政治课或通识课所能取代的。  学习本国语言与文学,应该是很美妙的享受。同时,此课程牵涉甚广——语文知识、文学趣味、文化建设、道德人心、意识形态,乃至“国际关系”等。2“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高中的语文课或大学的文学史课程,依旧注重自由自在的阅读,没有那么多“先修课程”的限制,也不太讲究“循序渐进”。面对浩如烟海的名著或名篇,你愿意跳着读、倒着读,甚至反着读,问题都不大。这也是大学里的“文学教育”不太被重视的原因——“专业性”不强,缺几节课,不会衔接不上。  可这正是中学语文或大学的文学课程可爱的地方,其得失成败不是一下子就显示出来的,往往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比如多年后回想,语文课会勾起你无限遐思,甚至有意收藏几册老课本,闲来不时翻阅。另外,对于很多老学生来说,语文老师比数学、英语或政治课老师更容易被追怀。不仅是课时安排、教师才华,更与学生本人的成长记忆有关。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语文课很重要,影响学生一辈子,一点都不夸张。  语文教学的门槛很低,堂奥却极深。原因是,这门课的教与学,确实是“急不得也么哥”,就像广东人煲汤那样,需要时间与耐心。如何在沉潜把玩与博览群书之间,找到合适的度,值得读书人认真思考。  今人读书如投资,都希望收益最大化。可这一思路,明显不适合语文教学。实际上,学语文没什么捷径可走,首先是有兴趣,然后就是多读书、肯思考、勤写作,这样,语文就一定能学好。《东坡志林》里提到,有人问欧阳修怎么写文章,他说:“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做自能见之。”这样的大白话,是经验之谈。欧阳修、苏东坡尚且找不到读书作文的“诀窍”,我当然更是“无可奉告”了。3“经典阅读”与“快乐阅读”并不截然对立  为何先说“学”,再说“教”?因本国语文的学习,很大程度靠学生自觉。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这门课上表现特别突出。教师能做的,主要是调动阅读热情,再略为引点方向。若学生没兴趣,即便老师你终日口吐莲花,也是不管用的。  说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必须区分两种不同的阅读快感:一是诉诸直觉,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是含英咀华,来得迟,去得也迟。“经典阅读”与“快乐阅读”,二者并不截然对立。我只是强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的目光”。发现什么?发现表面上平淡无奇的字里行间所蕴涵着的汉语之美、文章之美、人性之美以及大自然之美。而这种“发现”的能力,并非自然而然形成,而是需要长期的训练与培育。这方面,任课教师的“精彩演出”与“因势利导”,都很重要。  讲课是一门艺术,课堂即舞台,单有演讲者的“谈吐自如”远远不够,还必须有听讲者的“莫逆于心”,这才是理想状态。去年我在《文汇报》发文章,承认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在普及教育、传播知识方面的巨大优势,同时又称:从事文学教育多年,深知“面对面”的重要性。打个比喻,这更像是在干“农活儿”,得看天时地利人和,很难“多快好省”。别的课我不懂,但深知语文课不能对着空气讲,“现场感”很重要,必须盯着学生们的眼睛,时刻与之交流与对话,这课才能讲好。只顾摆弄精美的PPT,视在场的学生为“无物”,这不是成功的教学,也不是称职的教师。4太富贵、太顺畅、太精英,不一定是好事情  关于中学语文课以及大学的文学教育,我说过两句话:一是请读无用之书,二是中文系是为你的一生打底子;现在看来,有必要增加第三句,那就是:语文学习与人生经验密不可分。  先说第一句,那是答记者问时说的。我谈到提倡读书的三个维度,其中包括“多读无用之书”。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今天中国人的阅读,过于讲求“立竿见影”了。在校期间,按照课程规定阅读;出了校门,根据工作需要看书。与考试或就业无关的书籍,一概斥为“无用”,最典型的莫过于搁置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历史等。而在我看来,所谓“精英式的阅读”,正是指这些一时没有实际用途,但对养成人生经验、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有意义的作品。  第二句则是在北大中文系2012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中文系出身的人,常被贬抑为‘万金油’,从政、经商、文学、艺术,似乎无所不能;如果做出惊天动地的大成绩,又似乎与专业训练无关。可这没什么好嘲笑的。中文系的基本训练,本来就是为你的一生打底子,促成你日后的天马行空,逸兴遄飞。有人问我,中文系的毕业生有何特长?我说:聪明、博雅、视野开阔,能读书,有修养,善表达,这还不够吗?当然,念博士,走专家之路,那是另一回事。”  这就说到了第三句。引述章太炎“余学虽有师友讲习,然得于忧患者多”(《太炎先生自定年谱》),似乎有点高攀;那就退一步,说说普通大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中学毕业生,通过高考的选拔,走到一起来了;可实际上,他们的学习能力及生活经验千差万别。一般来说,大城市重点中学的学生学业水平高,眼界也开阔,乡村里走出来的大学生,第一年明显学得很吃力,第二年挺住,第三、四年就能渐入佳境——其智力及潜能若得到很好的激发,日后的发展往往更令人期待。如果读的是文史哲等人文学科,其对于生活的领悟,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对于幸福与苦难的深切体会,将成为学习的重要助力。  某种意义上,学文学的,太富贵、太顺畅、太精英,不一定是好事情。多难兴邦,逆境励志,家境贫寒或从小地方走出来的大学生,完全不必自卑。  5还得学会独立思考与精确表达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来说,单讲认真读书不够,还得学会独立思考与精确表达。这里的表达,包括书面与口头。几年前,我写《训练、才情与舞台》,谈及学术会议上的发言、倾听与提问,其中有这么几句:“作为学者,除沉潜把玩、著书立说外,还得学会在规定时间内向听众阐述自己的想法。有时候,一辈子的道路,就因这十分钟二十分钟的发言或面试决定,因此,不能轻视。”  具体的论述容或不准确,但强调口头表达的重要性,我想八九不离十。大陆、香港、台湾三地大学生在一起开会,你明显感觉到大陆学生普遍有才气,但不太会说话——或表达不清,或离题发挥,或时间掌握不好。这与我们的课堂教学倾向于演讲而不是讨论有关。实行小班教学,落实导修课,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记分数,若干年后,这一偏颇才有可能纠正过来。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语文课最有可能先走一步。  在一个专业化时代,谈“读书”与“写作”,显得特别小儿科。或许正因此,当大学老师的大都不太愿意接触此类话题。既然没有翅膀,若想渡江,就得靠舟楫。不管小学中学大学,对于老师来说,给学生提供渡江的“舟楫”,乃天经地义——虽然境界及方法不同。在北京大学的专题课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的讲论会上,每当循例点评学生的论文时,我不仅挑毛病、补资料、谈理论,更设身处地帮他们想,这篇文章还可以怎么做。学生告诉我,这个时候他们最受益。  说到底,中学语文课以及大学人文学科,就是培养擅长阅读、思考与表达的读书人。只讲“专业知识”不够,还必须“能说会写”——这标准其实不低,不信你试试看。
151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