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28

袁瑾2017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高炉炼铁技术论文范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容若纳兰

已采纳
演讲稿也叫演说辞,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的内容和形式。除非是个别的大师,大部分人在演讲前都要准备演讲稿范文,因此演讲稿怎么写非常重要,本文提供演讲稿范文的写作方法。演讲稿的格式与一般文章的格式原则大致相同,分为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但演讲是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活动,具有一定的鼓动性和感染力,因而,演讲稿范文与一般文章还是略有不同,尤其是它的开头和结尾有特殊的要求。一、开头开头要点:要抓住听众,引人入胜演讲稿的开头,也叫开场白。它在演讲稿的格式中处于显要的地位,好的演讲稿,一开头就应该用最简洁的语言、最经济的时间,把听众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吸引过来,这样,才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二、主体主体要点: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主体是演讲稿的主要部分。在行文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思路、节奏和衔接等几个问题。首先是思路,思路清晰的演讲才能引导听众,最简单的思路是用数字序号来表达内容的层次,如提出3个问题,第1、第2、第3,或有3种方法等等。数字序号在结构上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能表达清晰的思路。此外,演讲稿中使用过渡句,或用“首先”“其次”“然后”等语词来区别层次,也是使演讲思路清晰的有效方法。其次是节奏,是指演讲内容在结构安排上表现出的张弛起伏。节奏变化会使听众不至于疲劳,如在演讲稿范文中,适当地插入幽默、诗文、轶事等,使演讲内容不单一,以便听众的注意力能够长时间地保持高度集中。当然节奏是为内容服务的,插入的内容应该与演讲主题相呼应,另外,节奏变换过于频繁,也会造成听众注意力涣散。第三是衔接,是把演讲中的各个内容层次联结起来,使之具有浑然一体的整体感。由于前面提到的节奏的需要,容易使演讲稿的结构显得零散。衔接是对结构松紧、疏密的一种弥补,它使各个内容层次的变换更为巧妙和自然,使演讲稿富于整体感,有助于演讲主题的深入人心。演讲稿结构衔接的方法主要是运用同两段内容、两个层次有联系的过渡段或过渡句。三、结尾结尾要点:简洁有力,余音绕梁结尾是演讲内容的自然结束。言简意赅、余音绕梁的结尾能够震撼听众,促使听众不断地思考和回味。演讲稿结尾没有固定的格式,可以是对演讲全文要点进行简明扼要的小结,也可以是号召性、激励性的口号,也可以是名人名言以及幽默的话,结尾的重要原则是:一定要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高炉炼铁技术论文范文

225 评论(14)

JHlc

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和破坏,综合整治环境,保护人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明确了环境保护的指导理论、目的、内容和应采取的措施,尤其是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纳入环境保护。这就要求人们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并掌握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根源与危害,有计划的保护环境,防止环境质量恶化;控制环境污染破坏,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和发展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 2月2日 国际湿地日 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全球性政府间的湿地保护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它是当时针对一种特定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全球性公约。 1996年10月国际湿地公约常委会决定将每年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利用这一天,政府机构、组织和公民可以采取大大小小的行动来提高公众对湿地价值和效益的认识,特别是对湿地公约的认识。 3月12日 中国植树节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为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 近代最早设立植树节的是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1872年4月10日,莫顿在内布拉斯加州园林协会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设立重视节的建议。该州采纳了莫顿的建议,把4月10日定为该州的植树节,并于1932年发行世界上首枚植树节邮票,画面为两个儿童在植树。 1979年2月,中国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 3月22日 世界水日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后,水利部即确定每年的7月1日至7日为“中国水周”,考虑到“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的主旨和内容基本相同,故从1994年开始,把“中国水周”的时间改为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时间的重合,使宣传活动更加突出“世界水日”的主题。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1970年4月22日,由美国哈佛大学学生丹尼斯·海斯发起并组织的环境保护活动,犹如星火燎原。全美国共有2000多万人参加,约1万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全国的各大团体参加了这次活动,这一天就成了第一个地球日。 1972年全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此后保护环境的政府机构和组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地球日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日也成为了全球性的活动,我国从1990年开始,每年都举行地球日的纪念宣传活动。 5月22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在所有形式、层次中生命的多样化,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 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把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以提醒人们重视香烟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6月5日 世界环境日 1972年6月5~16日,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来自113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和民间人士就世界当代环境问题以及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制定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提出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以鼓舞和指导世界各国人民保持和改善人类环境,并建议将此次大会的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宣传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时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召开表彰“全球500佳”国际会议。 6月11日 中国人口日 6月11日为中国人口日。在中国,人口从建国初期的5亿增加到1964年的7亿,每增加1亿人平均用7年半时间;1964年到1974年,是中国人口高速增长阶段,由7亿增加到9亿,每增加1亿人仅用5年时间;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每增加1亿人口所需时间又延长到7年多。1981年中国人口达到10亿,1988年超过11亿,1995年突破12亿,1998年底为12.48亿,占世界人口的21%。 6月17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由于荒漠化造成的严重后果及扩展的趋势,引起了国际社会极大的关注,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防治荒漠化被列为国际社会优先采取行动的领域,大会成立了"《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谈判委员会"。1994年6月17日,《公约》的正式文本完成,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在《公约》上签字。1994年12月19日,联合国第四十九届大会又通过决议,宣布从1995年起,每年6月1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7月11日 世界人口日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不断加快。1800年为10亿,1930年为20亿,1960年为30亿,1974年为40亿,1987年达到50亿。 联合国从1988起年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提高人们对世界人 口问题的重视。 9月16日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1987年9月16日,46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开始采取保护臭氧层的具体行动。联合国设立这一纪念日旨在唤起人们保护臭氧层的意识,并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以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10月4日 世界动物日 意大利传教士圣·弗朗西斯曾在100多年前倡导在10月4日“向献爱心给人类的动物们致谢”。为了纪念他,人们把10月4日定为“世界动物日”。 爱护动物已成为目前世界大环保工作之一。中国从一九九七年开始纪念“世界动物日”。 10月16日 世界粮食日 全世界的粮食正随着人口的飞速增长而变得越来越供不应求。从1981年起,每年的10月16日被定为“世界粮食日”。 不少人的饭量随着口袋里的钱不断增加而减少。鸡、鸭、鱼、海鲜、蔬菜、水果的极度丰富使得人们对于粮食的感情不断地淡化。也许,没有几个人知道今天———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也许许多人根本就不关心“米袋子”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影响,但是,在全世界的粮食正随着人口的飞速增长而变得越来越供不应求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重复粮食这一话题
318 评论(15)

机器人1886

从初中“空气”知识中“空气污染”的简介,“水”中“三废”的介绍,“一氧化碳”中“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的叙述,到高中化学制硫酸、硝酸知识中尾气的回收和利用,“炼铁”知识中高炉煤气的处理,“石油”中石化工业产生的“三废”、“煤和煤的综合利用”中废气和废液的处理,无不紧密地渗透着环境保护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围绕新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深人探讨教材中环保教育的因素,详细列出中学化学各章节可进行环保教育的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施以环保教育。 以“水”为例,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应明确给学生指出: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我国434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188个,年影响工业产值200多亿元。我国不仅水资源不足,而且“工业三废”、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也造成了水的严重污染。据1987年的统计显示,我国污水排放约416亿吨,其中,45%A源于城市污水,55%为工业废水。根据我国有关部门对532条河流的监测,有436条河流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据推测,每年排人海洋的污水和固体废物已超过1000亿吨。 在讲述酸雨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其主要污染物SO2,是煤炭燃烧时排出的。练习题如下:某城市每年用煤约300万吨,其中含硫量按1%计,每年排放二氧化硫多少吨?一般80%的硫氧化成SO2,若此二氧化硫全部转化为硫酸,可得多少吨硫酸?以上硫酸若以20%集中在城区,城区降雨量75×108立方米/年,那么,雨水中硫酸的摩尔浓度是多少?假设体积不变,其酸雨的pH值是多少?(答案pH=1)此题既让学生练习了化学方程式计算,摩尔浓度计算,又能真正了解到酸雨的危害性。通过化学知识与相关环保知识的有机结合,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使“爱护自然,保护环境”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
326 评论(15)

庆达

主要内容:  宝钢的流程创新来自哪里呢,只有一个来源或者说一个动力,那就是宝钢的战略。战略规定和指导业务流程创新,而业务流程创新决定和指导信息系统的建设。核心和桥梁是业务流程创新,它承上启下、起承转合。宝钢的战略目标是世界钢铁企业前三名,宝钢的抱负是瞄准和赶超浦项。宝钢的战略是中国钢铁企业中最值得称道的战略。它不仅有战略目标,不仅有战略方针和具体战略措施,也不仅有战略的落实(中长期计划、两年滚动计划和年度计划),也不仅有战略的具体分解(部门战略),宝钢战略的精髓是:第一、在国际一流咨询公司帮助下建立了一整套战略生命周期管理的体系(把战略本身进行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第二、建立了战略流程创新工程;第三、有一整套战略组织体系来具体负责实施。在宝钢,战略的落实,战略的立脚其实就是两个基点:一个是流程创新(或者也可以称为管理创新),另一个就是技术创新。流程创新以提升管理,技术创新以提升产品,二者相辅相成。宝钢的信息化实际也分成两部分。基于ERP的整体产销系统出自流程创新体系,基于自动化的冶炼和轧钢模型、设备的自动化改造出自技术创新系统。因此,这里可以看出,整体产销系统只是流程创新的结果。  日钢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我们也进行了对标分析,其实大体思路都差不多,主要是一些操作诀窍必须自己来琢磨,来突破!”炼铁技术研究所大高炉研究室主任李传辉在对标日钢中颇有心得。  《中国冶金报》曾在2010年12月23日刊发了一篇有关日钢《低品质矿高效炼铁技术》的文章,一些数据引发炼铁技术人员的浓厚兴趣。由于近年来济钢与日钢走的同是低品质矿冶炼路子,一些推进措施上也互有借鉴。特别是烧结工序经济料配比烧成方面,济钢曾在350m3高炉系统达到60%的经济料配比,一度引领着经济料冶炼方向。  创新发展,时不我待。谋取低品质矿冶炼诀窍引起集团公司的高度关注,副总经理薄涛曾率生产部、技术中心人员到炼铁厂与各个高炉负责人就此展开全面会诊,并形成了全面对标大纲和推进实施计划,  “日钢大渣量冶炼的喷吹技术是对传统大喷吹低渣量理论的创新,这是我们学习的重点。”李传辉介绍说,大渣量冶炼需要两个要件,就是焦炭和喷吹煤质量都要过硬,而焦炭质量体系支撑不够、固废处理不科学成为制约的瓶颈,下一步要通过煤种优化、操作制度优化来提升焦炭质量;重新修订喷吹煤采购标准,增加热值监测,加强采购和进厂检测,更要尽快启动固废处理项目,力求产能与富氧的匹配平衡。  “2003年,我们使用赤铁矿配比达到50%,长期稳定在40%左右,培育出成熟的经验,后来受资源影响,我们就很少配加赤铁矿,但日钢借鉴了这一做法,四处搜集资源,形成了优势。”据了解,日钢还在深入研究矿粉性能和了解失常价格的基础上,综合铁品位、脉石成分、烧损和其他有害元素对烧结矿及铁水质量的影响,设计了成本预测模型,将市场、工艺进行了系统考虑,结果用于指导采购,降低系统成本。
296 评论(11)

飞翔的蜗牛梦

我有一篇硕士的论文,要不要 要的话给我留言
134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