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wh_bo
[转]毕业论文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有一定的要求,这也是考核论文成绩的基本依据之一。关于毕业论文写作的具体要求,在以后的有关章节中将作详细论述,这里先说说毕业论文写作的一些原则要求。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撰写毕业论文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研究,特别是社会科学的研究必须为现实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能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科学研究的任务就在于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性,并用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在选题和观点上都必须注重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密切注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理论研究的现实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就必须迈开双脚,深入实际,进行社会调查研究。这也是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的基本途径。人们只有深入到实际中去,同客观事物广泛接触,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才能从中发现有现实意义而又适合自己研究的新课题。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层出不穷,需要研究的问题遍布社会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对现实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敏感性,善于捕捉那些生动而具有典型性的现实材料,通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就能从中引出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高毕业论文的价值。当然撰写毕业论文可选择的课题十分广泛,并不只限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研究专业基本理论,中西方比较研究等。但无论选择什么研究课题,都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历史的研究中吸取有益于现实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从对外国的研究中,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或为我国的对外政策提供某些依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必须认真读书,掌握理论武器。李瑞环同志指出:“强调联系实际,绝不意味着否定读书的重要,恰恰相反,更要认真地读,反复地读,深钻苦研,做到真正读懂弄通。否则,没有掌握理论,怎么谈得上理论联系实际?”(《求是》杂志1989年第24期)认真读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好专业课,具备专业基础知识。这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具备了相应水平的知识积累,才能理解一定深度的学术问题;同时,也只有具备了某一特定的知识结构,才能对某学科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正如黑格尔所说,在讨论学术问题之前,必须“先有具备某种程度的知识”,否则,“没有凭借作为讨论出发的根据,于是他们只能徘徊于模糊空疏以及毫无意义的情况中”。(小逻辑》第三版序言)二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成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作为伟大的认识工具,虽然并不直接提供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答案,但它对我们如何正确地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因此,大学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应当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毕业论文的写作。二、立论要科学,观点要创新(一)立论要科学毕业论文的科学性是指文章的基本观点和内容能够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是从对具体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出来,而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科学研究作用就在于揭示规律,探索真理,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开拓前进的道路。判断一篇论文有无价值或价值之大小,首先是看文章观点和内容的科学性如何。文章的科学性首先来自对客观事物的周密而详尽的调查研究。掌握大量丰富而切合实际的材料,使之成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其次,文章的科学性通常取决于作者在观察、分析问题时能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科学研究中,既不容许夹杂个人的偏见,又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不着边际地凭空臆想,而必须从分析出发,力争做到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再次,文章是否具有科学性,还取决于作者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写作毕业论文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运用前人提出的科学理论去探索新的问题。因此,必须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前人的理论,具有广博而坚实的知识基础。如果对毕业论文所涉及领域中的科学成果一无所知,那就根本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论文。(二)观点要创新毕业论文的创新是其价值所在。文章的创新性,一般来说,就是要求不能简单地重复前人的观点,而必须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学术论文之所以要有创新性,这是由科学研究的目的决定的。从根本上说,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就是为了认识那些尚未被人们认识的领域,学术论文的写作则是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述。因此,研究和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论文如果毫无创造性,就不成其为科学研究,因而也不能称之为学术论文。毕业论文虽然着眼于对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基本训练,但创造性仍是其着力强调的一项基本要求。当然,对学术论文特别是毕业论文创造性的具体要求应作正确的理解。它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没有探索过的新领域,前人没有做过的新题目上做出了成果;可以表现为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有新的发现或提出了新的看法,形成一家之言3也可以表现为从一个新的角度,把已有的材料或观点重新加以概括和表述。文章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作出科学的说明,提出解决的方案,这自然是一种创造性;即使只是提出某种新现象、新问题,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这也不失为一种创造性。国家科委成果局在1983年3月发布的《发明奖励条例》中指出:“在科学技术成就中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才是发明,……至于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成就,则是发现。”条例中对“新”作了明确规定:“新”是指前人所没有的。凡是公知和公用的,都不是“新”。这些规定,可作为我们衡量毕业论文创造性的重要依据。根据《条例》所规定的原则,结合写作实践,衡量毕业论文的创造性,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来考虑:(1)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识和看法。(2)虽是别人已研究过的问题,但作者采取了新的论证角度或新的实验方法,所提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人以启发。(3)能够以自已有力而周密的分析,澄清在某一问题上的混乱看法。虽然没有更新的见解,但能够为别人再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和方法。(4)用较新的理论、较新的方法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取得一定的效果。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数据等。(5)用相关学科的理论较好地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本学科中的问题。(6)用新发现的材料(数据、事实、史实、观察所得等)来证明已证明过的观点。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要求对前人已有的结论不盲从,而要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敢于否定那些陈旧过时的结论,这不仅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还必须具有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任何创新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总是以前人的成果为基础。因此,我们要认真地学习、研究和吸收前人的成果。但是这种学习不是不加分析地生吞活剥,而是既要继承,又要批判和发展。三、论据要翔实,论证要严密(一)论据要翔实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仅有一个好的主题和观点是不够的,它还必须要有充分、翔实的论据材料作为支持。旁征博引、多方佐证,是毕业论文有别于一般性议论文的明显特点。一般性议论文,作者要证明一个观点,有时只需对一两个论据进行分析就可以了,而毕业论文则必须以大量的论据材料作为自己观点形成的基础和确立的支柱。作者每确立一个观点,必须考虑:用什么材料做主证,什么材料做旁证;对自己的观点是否会有不同的意见或反面意见,对他人持有的异议应如何进行阐释或反驳。毕业论文要求作者所提出的观点、见解切切实实是属于自己的,而要使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就必须有大量的、充分的、有说服力的理由来证实自己观点的正确。毕业论文的论据要充分,还须运用得当。一篇论文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全部研究工作所得,古今中外的事实事例、精辟的论述、所有的实践数据、观察结果、调查成果等全部引用进来,而是要取其必要者,舍弃可有可无者。论据为论点服务,材料的简单堆积不仅不能证明论点,强有力地阐述论点,反而给人以一种文章拖咨、杂乱无章、不得要领的感觉。因而在已收集的大量材料中如何选择必要的论据显得十分重要。一般来说,要注意论据的新颖性、典型性、代表性,更重要的是考虑其能否有力地阐述观点。毕业论文中引用的材料和数据,必须正确可靠,经得起推敲和验证,即论据的正确性。具体要求是,所引用的材料必须经过反复证实。第一手材料要公正,要反复核实,要去掉个人的好恶和想当然的推想,保留其客观的真实。第二手材料要究根问底,查明原始出处,并深领其意,而不得断章取义。引用别人的材料是为自己的论证服务,而不得作为篇章的点缀。在引用他人材料时,需要下一番筛选、鉴别的功夫,做到准确无误。写作毕业论文,应尽量多引用自己的实践数据、调查结果等作为佐证。如果文章论证的内容,是作者自己亲身实践所得出的结果,那么文章的价值就会增加许多倍。当然,对于掌握知识有限、实践机会较少的大学生来讲,在初次进行科学研究中难免重复别人的劳动,在毕业论文中较多地引用别人的实践结果、数据等,在所难免。但如果全篇文章的内容均是间接得来的东西的组合,很少有自己亲自动手得到的东西,那也就完全失去了写作毕业论文的意义。(二)论证要严密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论证要严密、富有逻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从文章全局来说,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程序,使人们的逻辑程序和认识程序统一起来,全篇形成一个逻辑整体。从局部来说,对于某一问题的分析,某一现象的解释,要体现出较为完整的概念、判断、推理的过程。毕业论文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文章样式,它诉诸理解大量运用科学的语体,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事物的本质或规律,从已知推测未知,各种毕业论文都是采用这种思维形式。社会科学论文往往是用已知的事实,采取归纳推理的形式,求得对未知的认识。要使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必须做到:(1)概念判断准确,这是逻辑推理的前提;(2)要有层次、有条理的阐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3)要以论为纲,虚实结合,反映出从“实”到“虚”,从“事”到“理”,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此外,撰写毕业论文还应注意文体式样的明确性、规范性。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科普读物、可行性报告、宣传提纲等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在写作方法上不能互相混同。 
浙江省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二)试题课程代码:0165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免疫应答的识别阶段中主要参与识别、摄取、降解、递呈抗原信息的细胞是( )AB细胞 BT细胞 CNK细胞 D巨噬细胞沉淀反应中抗体过量的现象称为( )A前带 B后带C等价带 D带现象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检测相应的抗体或抗原,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 )A特异性 B比例性C可逆性 D亲和性制备O抗原对细菌的处理方法是( )A100℃加温2~5h B5%甲醛C75%乙醇 D1%氯化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免疫佐剂先于抗原或与抗原一起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B颗粒性抗原多使用佐剂作皮内注射C超速离心法仅用于分离小分子抗原D采用盐析法分离纯化蛋白质可影响其活性基因工程抗体对杂交瘤单克隆抗体的优点关键在于( )A纯度高 B产量多C容易获得 D非异源性下列哪项不是双特异性抗体分子的应用?( )A免疫学诊断 B肿瘤放射显像C介导药物杀伤 D介导补体的生物学活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免疫浊度试验是抗血清效价滴定的常规方法B絮状沉淀试验是抗血清效价滴定的常规方法C单向扩散试验是抗血清效价滴定的常规方法D双向扩散试验是抗血清效价滴定的常规方法单向免疫扩散试验中,小分子抗原和较短时间扩散(24h)的结果处理宜用( )AMancini曲线 BFahey曲线C海德堡曲线 D直线下列抗原抗体反应中不属于沉淀反应的是( )A单向免疫扩散试验 B免疫电泳C肥达反应 D免疫比浊直接Coombs试验检测何类抗体?( )A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IgG B游离的IgGC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IgM D游离的IgM关于正向间接凝集试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抗原致敏载体 B用于检测标本中的抗体C出现凝集为阴性 D敏感性高CH50试验是以什么作为判断终点?( )A25%溶血 B50%溶血C75%溶血 D100%溶血机体补体水平下降常见于( )A急性炎症 B组织损伤C类风湿性关节炎 D某些恶性肿瘤关于酶免疫技术的特点,正确的是( )A酶标记物催化抗原反应,使其结果放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B酶活性易受理化因素的影响,酶标记物稳定性差C选择高质量的标记用酶是建立酶免疫技术最重要的前提D底物以酶催化后的成色,使酶标记免疫反应结果得以放大检测抗原抗体最常用的方法是( )A凝集试验 B化学发光免疫技术CELISA D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PEG广泛应用于RIA实验作沉淀剂的原因是( )A非特异结合率低 B其沉淀效果不受温度的影响C能非特异地沉淀大分子蛋白质 D能特异地沉淀小分子抗原下列哪种方法制备的胶体金是红色的?( )A白磷 B维生素CC枸橼酸三钠 D硼酸钠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系统中常用的酶是( )A辣根过氧化物酶 Bβ-半乳糖苷酶C碱性磷酸酶 DA和C均是淋巴细胞分离方法中的玻璃器皿粘附分离法是利用单核细胞的如下特点( )A贴壁生长特点 B体积不同特点C形态不同特点 D比重不同特点评价B细胞功能的试验是( )A淋巴细胞的细胞毒试验 B血清中免疫球蛋白试验C迟发型皮肤过敏试验 DCD3检测抗病毒活性测定常用于( )AIFN BILCTNF DSCF评估肾小球滤过膜受损程度,常测定( )A尿IgG B尿IgMC血IgG D选择性蛋白尿指数I型超敏反应患者常表现( )A血清IgG含量增高 B血清IgG含量降低C血清IgM含量增高 D血清IgE含量增高室间质量评价( )A是对实验室操作和实验方法的即时性评价B可以帮助实验室对自己的实验操作进行纠正C室间质量评价为室内质量评价的补充,属于实验室的内部质量控制措施D可以提高实验室常规工作中批内、批间样本检验的一致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补体的三条激活途径是经典途径、______和MBL途径。弱酸性的离子交换剂随着______的增大,电荷基团解离增加,交换容量加大。抗血清的鉴定内容包括效价、______、亲和力和纯度等。补体滴定时,以发生______的最少补体用量为1个实用单位。ELISA中最常用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和______。放射免疫技术主要包括放射免疫分析(RIA)、______和固相放射免疫分析(SPRIA)三种类型。细胞因子检测最方便和可靠的方法是______检测法。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的免疫学检验常用方法是人体斑贴试验,实际是对化妆品所致的皮肤______型超敏反应的检验。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抗原(Ag)多克隆抗体凝集反应荧光猝灭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简述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简述免疫浊度测定的基本原理。简述凝集反应的实际应用。对照RIA,分析IRMA的优缺点。ELISA用于细胞因子测定的优缺点有哪些?
15题答案: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病原微生物及各种生物疫苗: 每种病原微生物都是由多种抗原组成的复合体,都是良好的抗原,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如细菌、病毒螺旋体等对人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刺激机体可产生抗体,临床上可通过检测抗体诊断相关的疾病;亦可将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用于预防疾病。 细菌外毒素 (exotoxin) 和类毒素 (toxoid) 外毒素: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分泌到菌利外的毒性物质。毒性极强,对组织细胞有高度选择性,引起特殊的临床表现,外毒素为蛋白质,有很强的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如:破风外毒素、白喉外毒素。 类毒素:外毒素甲醛处理,失去毒性保留免疫原性,即成类毒素。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用于人工自动免疫,常用的类毒素有白喉类毒素和破风外毒素。动物免疫血清 (immune serum) : 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对动物进行人工自动免疫后,收获含有相应抗体的血清即为动物免疫血清。临床上用来治疗破伤风和白喉的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属此。是用类毒素免疫马制备的。马的免疫血清对人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含有特异性抗体(抗毒素),可以中和相应的毒素,起到防治作用;另一方面,马血清对人而言是异种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可引起血清病或过敏性休克。 异嗜性抗原 (heterophilic antigen): 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不同物种间的共同抗原,称为Forssman抗原。目前已发现多种异嗜性抗原:大肠杆菌O86与人B血型物质; 肺炎球菌14型与人A血型物质; 大肠杆菌O14型脂多糖与人结肠粘膜;溶血性链球菌抗原与肾小球基底膜及心脏组织;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 异嗜性抗原的医学意义:(1) 引起免疫病理损伤的物质基础; (2)借助嗜性抗原辅助临床诊断。 同种异型抗原 (alloantigen) : 在同种不同个体之间,由于基因型不同,表现在组织细胞结构上存在差异,形成同种异型(体) 抗原。(1) ABO血型抗原:ABO血型抗原由复杂的寡糖和多肽组成。该系统是A、B和O三个等位基因控制的,其中A和B是显性型基因。血型物质也可存在于体液和外分泌液中, 血型抗体是IgM,存在于血清中。 ABO 血型不符的输血,会引起严重的输血反应。人类 ABO 血型分类 表型 基因型 红细胞表面抗原 血清中抗体 A A/A , A/O A 抗 B B B/B,B/O B 抗 A AB A/B A、B -O O/O - 抗 A 、抗 B (2) Rh血型抗原:有些人的红细胞与恒河猴 (macaque rhesus) 的红细胞有共同抗原,故称此抗原为Rh 抗原。红细胞表面有Rh抗原者为Rh阳性,缺乏Rh抗原者为Rh阴性,人体内有存在抗Rh抗原的天然抗体,只有在免疫情况下Rh抗体才能产生,抗体主要是 IgG 类抗体。 Rh血型系统的基因型和型命名比较复杂,三对等位基因Cc、Ee和Dd 决定六种抗原。因此,来自父方或母方的可能组合只有Dce、Dce、DcE、dce、dCe、 dcE、dCE。其所编码的抗原中,只有D抗原(又称 Rh 抗原)的抗原性最强。因此,临床上通常只以D抗原的存在与否来表示 Rh 阳性或 Rh 阴性。 (3) HLA 抗原(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自身抗原 (autoantigen) :自身物质对机体本身不显示免疫原性,但在下列情况下可成为自身抗原,能刺激自身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 (1)修饰的自身抗原:由于微生物感染、外伤、药物、电离辐射等作用,使正常组织细胞发生构象改变,形成新的抗原决定簇;自身成分合成上的缺陷或溶酶体酶异常的破坏作用,暴露出新的抗原决定簇,成为“异已”物质,显示出免疫原性刺激自身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 (2)隐蔽的自身抗原:是指正常情况下与免疫系统相对隔绝的组织成分,如脑、晶状体蛋白、葡萄膜色素蛋白、精子、甲状腺球蛋白等,在胚胎期没有与免疫系统接触,不能建立先天性自身免疫耐受。因此,一旦由于外伤,手术或感染等原因使这些物质进入血流与免疫系统接触,被机体视为异物,引起自身免疫应答。如甲状腺球蛋白抗原释放,引起变态反应性甲状腺炎(即桥本氏甲状腺炎);晶状体蛋白和眼葡萄膜色素蛋白,可引起晶状体过敏性眼内炎和交感性眼炎;精子抗原可引起男性不育等。 (3)禁忌细胞株复活: 肿瘤抗原 (tumor antigen) : 指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或高表达抗原物质的总称。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概括为两大类。 (1)肿瘤特异性抗原 (tumor specific antigen,TSA) : 是指只存在于肿瘤细胞表面而不存在于相应组织正常细胞表面的新抗原。这类抗原一般是通过动物肿瘤移植排斥实验所证实,故又称为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目前只有少数肿瘤,如人黑色素瘤、结肠癌等肿瘤细胞表面证明有肿瘤特异性抗原存在。 (2)肿瘤相关抗原 (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 : 是指非肿瘤细胞所特有,正常细胞上也可存在的抗原,只是在细胞癌变时其含量明显增加,此类抗原只表现出量的变化而无严格的肿瘤特异性。 A胚胎抗原 (fetal antigen) :是在胚胎发育阶段由胚胎组织产生的正常成分,胚胎后期减少,出生后逐渐消失或仅存留极微量。当细胞癌变时,此类抗原可重新合成。在人类肿瘤中已发现多种胚胎抗原。 甲胎蛋白 (alpha-fetoprotein,AFP): 是胚胎期肝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是胎儿血清中的正常成分,出生后几乎消失,成年人血清中含量极微。患原发性肝癌或畸胎瘤时,病人血清中AFP含量显著增高,因此检查中AFP含量,可作为原发生性肝癌或畸胎瘤的辅助诊断。 癌胚抗原 (acrcino embryonic antigen,CEA) :正常情况下血清中CEA水平极度低,细胞癌变时可升高。测定血清CEA,有助于结肠癌的辅助诊断。 胚胎硫糖蛋白抗原 (fetal sulfoglycoprotein antigen FSA) :是一种含硫的酸性蛋白;在胃癌患者的阳性率可高达96%。因此FSA的检查对排除胃癌有一定帮助。 B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人类某些肿瘤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如鼻咽癌、Burkitt 淋巴瘤与 EB 病毒感染有关;人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