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21

chenxing12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战后国际关系史论文摘要怎么写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foreveryq

已采纳
从利比亚事件看当代国际关系摘要:联合国授权的联军对利比亚的轰炸,被全球关注。围绕利比亚事件,我们起码可以看到三个史无前例现象,这不仅令人瞩目,也对今后世界走向更广范围的民主、和平具有启迪作用。利比亚事件中的第一个史无前例,是联合国授权对利比亚动武。这在联合国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虽然五十年代联合国曾经授权美国等多国军队进入朝鲜半岛,保住了南韩,但南北韩是两个政府,而不是像利比亚只有一个政府。而且,对比利亚,是从人道立场制止卡扎菲镇压本国人民,是“干预内政”。这等于是开了一个先例,那就是国际社会有权对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从人道立场进行军事干预,包括轰炸那个政府的军事力量和设 施等等。正因为此,有的国家对利比亚事件十分敏感,对多国部队的行动大加挞伐。第二个史无前例,是美国自二战以来首次没有领衔正义的军事行动。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国际上重大的西方军事干预等正义行动,都是美国领衔,所以美国被誉 为“自由世界的旗手”。从二战,到韩战,到越战,到科索沃战争,再到伊拉克、阿富汗之战,更不要说用军事手段捉拿巴拿马独裁者诺利加等等,都是美国主导的。但这次,美国首次没有主导。为什么?因为美国史无前例地是一个只会耍嘴皮子,无能又怯懦的奥巴马在主掌白宫。所谓“奥巴马主义”就是不痛不痒、左右摇摆、模糊不清,面对邪恶不果断采取行动。奥巴马上台之后,就从上任总统布什的向全球传播民主价值的外交政策后退,强调什么美国尊重其他国家的选择。所以,在前年伊朗人/民抗议的时候,奥巴马政府沉默不语、纹丝不动。在突尼斯革命、埃及人民怒吼的时候,奥巴马政府也没有在第一时间给予支持。奥巴马为什么是这种表现?因为他根本不清楚什么是邪恶。早年的奥巴马在夏威夷成长时,他的导师是一位黑人共/产/党/员;后来奥巴马在芝加哥的教会牧师(也是他两个孩子的教 父)是赖特,更是以“反美”著称。奥巴马一路得到的是反美教育。直到他当上总统,他妻子才说,他们第一次感觉为美国而骄傲。这说明这对夫妇以前是不懂得美国的价值,甚至是反对美国的主体价值。以那种左倾和反美薰陶的背景,对正义和邪恶都弄不清楚,奥巴马又怎么会懂得去对付邪恶?这次,西方领袖在法国商讨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的关键时刻,唯一缺席的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哪里去了?在利比亚平民每天都被杀害的、人命关天的时刻,奥巴马却带着穿着鲜艳的老婆孩子到温暖舒适的巴西访问旅游去了。目前美国和巴西之间没有任何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而且巴西对利比亚设禁飞区跟中国一样是投弃权票 的。奥巴马这个时候去巴西,不等于是奖赏跟美国不一致的“弃权”行为吗?奥巴马为什么对巴西那么锺情?因为巴西那个刚当选不久的女总统是一个出名的左派,跟奥巴马一样,也是迷恋社会主义。他们俩等于是精神伴侣。难怪在西方联军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的关键时刻,奥巴马都不放弃那趟以国事为名的潇洒旅游。这在美国也史无前例。也许有人会说,这次美国没有领衔,但提供支援,也发射战斧飞弹了。但是,这是在美国左右两派舆论批评和压力下的结果。保守派媒体对奥巴马的批评当然是每天 的发射量比扔在利比亚的战斧飞弹还多。但对奥巴马形成更大压力的是来自他所属的左翼阵营的批评。而且这次左派的批评更加强烈。美国知名的自由派 历史学教授弗格森(Niall Ferguson)在《新闻周刊》和MSNBC上,都毫无留情地痛斥奥巴马的外交战略无能。由弗格森等自由派知识份子对奥巴马发难,再加上CNN和左翼旗 舰《纽约时报》等跟进,这个舆论压力,是奥巴马的不可承受之重,会直接影响他明年的总统连任竞选。所以奥巴马最后不得不支持英法提案,但拒绝美国领衔。在这个事件中,最坚定果敢的是法国总统萨科齐,法国最早对利比亚的反抗军政府给予外交承认,而美国至今都没有。另外是英国首相卡梅伦,还有加拿大总理哈珀,都非常坚定地支持建立禁飞区,誓言对利比亚军事干预。为什么这三位对利比亚的立场清晰、坚定、行动果断?就因为他们是懂得邪恶的保守派。第三个史无前例,是埃及,尤其是利比亚人民面对政府武装力量时的坚持。卡扎菲是全球出名的疯子,他不仅动用军队,甚至花钱买雇佣军来杀害自己的人民。但即 使面对如此的残暴和血腥,利比亚人也没有后退和屈服,他们仍然顽强反抗。在奥巴马犹豫不决,迟迟不赞成英法提案设禁飞区时,卡扎菲的政府军队节节胜利,因 为毕竟反抗军没有正规武装和训练,许多人临时学习使用武器。卡扎菲曾扬言要秋后算帐,在全国大清洗。但在如此这般的威胁下,利比亚人仍是选择继续抗争,这份勇气和决心,感动了全世界!联合国的授权,英法加拿大保守派领袖的坚定,更加上利比亚人民的坚定反抗,这场战局,现在就可以预测,卡扎菲的末日指日可待!利比亚会像突尼斯和埃及一样,结束独裁者,开始一个新时代!在突尼斯、埃及,尤其是利比亚发生的一切都说明,哪块土地的未来,都是靠那里的人民自己打拼出来的!正如当代知名的英国历史学家约翰逊(Paul Johnson)最近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的时候所说的,“如果没有勇气,其他美德都算不上美德。”

战后国际关系史论文摘要怎么写

294 评论(12)

机械专硕328

名词解释论述题的答题思路和方法!  答题内容、时间和字数  1、具体怎么回答各种类型的题目,我没有办法说的太具体,或者说了也没有用。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知识储备情况,有的了解政治学多一点、有的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有多点。所以,我上面讲这些仅仅是因为一些同学在问相关的问题,所以写点东西。自己还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吧。  2、至于每个题目要的字数:我仅仅能提供下面的看法。【专业课的每门科目的分数是150’,而需要我们在3小时内完成,也就是在150分钟+30分钟内完成。那么,字数和时间安排就可以遵循下面的方法来判断:假设一个题目是8’,那么我就在8分钟内用比较快的速度来完成。这样下来多出30分钟就放到论述题上去。】  3、按照上面这种方法,字数就被时间控制。所以我没有办法高速大家每个题目应该写多少字,因为这取决于你的速度和知识储备情况。  4、关于答题的内容:其实也取决于自己的复习情况,要是你考试的时候就只能回答那几个东西,内容也就是你想到什么写什么了,但要是为我们复习提供点思路的话。那么举例来看,假设是人名类型的名词解释,怎么回答呢?就我个人来看,要说清这样几方面的情况:  (1)年代、学派、著作;【交代背景】  (2)主要贡献和观点,稍微详细点;(重点)【说明立场、贡献和观点】  (3)评价影响和地位。 【评价地位】  反正我觉得要尽量多从不同视角地提供尽可能翔实的信息,这样才能让老师觉得你这个同学还是有些与众不同。也就是要从多视角的回答问题。  具体回答要点:  1、名词解释:  具体看来,名词解释,又可分为七类,即关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政策与制度、文献与著作、政治组织、专用名词等的答案要求,如,关于历史事件,就要要求答出“人、地、时、事”。如“雅尔塔会议”,它的答案就是: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邱吉尔在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和决定了:(1)彻底战胜德国和处理战后德国的原则;(2)战后建立联合国;(3)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2、简答题:  它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如何,又考查了学生的能力。要求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能有针对性地把应答的内容用简明的文字表述出来。一般要求:把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事迹,按时间顺序,将主要的史实,简明扼要地叙述出来,并要突出它的中心点。这类问题的基本形式是“试述某个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或者“某个历史事件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影响”。答案要依据课本,针对所要问的内容,摆出史实,分项作答,观点鲜明,条理清楚,文字力求简炼准确,防止空洞的议论。  3、比较题:  比较是要求学生,按题目的要求把两个(或几个)性质相同的历史事件或历史概念进行比较,来说明某一问题。  比较题,可分为类比和对比。类比题即揭示同类现象的异同,如“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性质有何异同”(类比)。对比题即指出不同现象的本质区别,并从比较中来说明某一问题或引出新的论断或结论,例如“对比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说明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对比),可从事件的领导者;对待革命、对待敌人的态度;在革命中表现;在文化思想方面等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的结论。  解比较题的步骤:  (1)首先,弄清楚比较的范围,要比较哪些项目,比较的目的。最简要说明异同,还是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以说明某种观点(即比较论证题)。  (2)寻找可供比较的项目。如题目为局部比较题,指导学生按照题目规定的比较项目去解答;如题目为全面比较题则指导深入到事件的全过程和全过程的各个方面去寻找可供比较的项目。从全过程(即纵向比较)来讲,可比较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从全过程的各个方面(即横向比较)来讲,可比较领导者、动力、方式、措施、性质、特点,等等。  (3)解答时,特别是解答比较问答题时要逐项分开比较,即原因跟原因比,性质跟性质比,领导者跟领导者比,方式跟方式。不要把参加比较的两个或多个事件的内容各自分开罗列,而不进行逐点比较。  (4)注意深层次内容的比较。要对相关内容瞻前顾后,做深入、本质的比较。如解答“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为什么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而美国却实行罗斯福新政”一题时,不能仅比较两国在该次危机时的有关史实,还要从两国的国情去比较,比较两国的历史传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方式、宪法条文、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两国的影响、经济实力、阶段斗争状况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说明其不同的真正原因。  (5)注意比较的目的。如遇到比较论证题,要指导学生按照论证的内容去思考比较项目。能说明该论点的就答,不能说明该论点的就不要答。罗列完比较的项目后,最后要明确写出结论。  (6)对一些题目未明确提供结论的比较论证题,要通过分析比较,最后作出高度概括的结论。如比较法国资产阶级在18世纪晚期革命,1848年革命和1871年革命中的态度,说明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作用。题目未明确提供要论证的结论,但解答时,在比较了资产阶级在这三次革命中的态度后,最后要加上结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了反封建的进步作用,但是随着其统治的确立、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壮大,资产阶级革命性日益减弱,并逐渐走向反动。”  论述题:  综观这几年的论述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关于重大历史事件的横向深度分析,例如1998年中国外交史题:试评述华盛顿会议的?开及中日关于山东问题的交涉。国际关系史题:评述一战后凡尔赛体系形成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性质。评述二战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原因,及作用。1999年国际关系史题:综述二战中国际反法西斯战线形成的背景,过程,内容,及影响。综合分析影响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发展的若干因素。回答这类问题,要求对这一重大历史实践有非常详尽的了解,同时在答题过程中,能够有条理的加以论述,一些题已经给出了分析角度,比如要求从背景,过程,内容,影响,意义,性质等方面加以分析,这一类考题比较简单,但是有一些题,比如上文最后一题,分析影响的若干因素,就要求我们必须自己选择分析角度加以分析,比如说我们可以从经济,军事势力,政治,各国国际战略等方面加以分析,只要条理清楚,言之成理即可。  2、大跨度历史事件的纵向沿革分析。例如1998年中国外交史题;分析1949年以来的中,?,日三边关系的演变。1999年第一题:从1896年《中俄密约》到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同沙俄及苏联围绕中东铁路展开的斗争。这一类的考题由于材料散见于各个小的章节,如果平时不注意总结,考试时难免有所遗漏,所以我们必须在平时准备考研时,有准备的对一些大跨度的历史事件加以总结,以免考场上惊慌失措,无法下笔,平时总结的好处不仅在于应付考试,而且也是训练回答这类问题的一种方法。  3、关于领导人外交思想。试述毛泽东与***在独立自主外交思想上的主要异同。(1999年中国外交史)回答这类问题要求我们首先要用哲学的思想加以指导,认识到毛泽东与邓?平在思想上应  该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对于继承的思想则为同,发展的思想则为异。把握这一点,我们就能高屋建檩的把握这一题,否则就觉得不知应该从何谈起,不仅这一题,类似的需要在理论上加以分析的题都需要我们首先从哲学上加以理解。  4、与时事相关的问题成为新趋势,比如国际关系史考到了北约战略新概念,中?外交史考到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澳门回归问题都是与时事有紧密关系的考题,需要我们加以注意,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复习中紧密关注与时事相关的事件,特别是那些引起理论界加以争论的问题,这就需要平时多关注一些国际政治方面的专业性期刊,同时对这一些时事热点问题做一些专题性的总结。  5、国际上主要思想思潮,例如国际政治概论所考的 “主权原则过时论”,这类考题要求我们首先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很好的把握,然后与当前主要的一些国际时事相结合加以评述。如果你对参考书没有很好的熟悉的话,论述题的答题,其实谈不上什么技巧。这是第一之 重要的东西。
279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