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儿,
谈及公共艺术,除了圆雕、浮雕、壁画等传统样式,国内的民众似乎很难找到关于这个名词的其他印象。在很多人的眼里,仅城市雕塑大概就可以成为公共艺术的代名词。并且,在此情况下,这些好不容易冠以“公共艺术”大名的作品,一部分以“宏大叙事”和纪念性为主,占据了城市中大大小小的广场;另一部分,则以平民化、通俗化去解构精英艺术的话语霸权,使公共艺术更多的以娱乐、玩赏的寻常状态出现,并使之迅速融入城市的商业、旅游景观之中。 在笔者读到的有关公共艺术的书籍以及本专业的硕士论文当中,许多同仁深感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匮乏与混乱,一致推崇“百分比艺术”这样的公共艺术实施框架。但通过查找和阅读,笔者发现国内公共艺术的文献当中,对立法和实施及视觉审美方面谈得比较多,对介入形式的选择和人文关怀方面谈得比较少。尤其处在今日“图像时代”,在如何让当代艺术介入我们的城市生活的问题上,国内几乎很难找到一本专著。中国当代艺术虽如火如荼,然而仍有自居象牙塔之嫌,与城市公共艺术实际上是脱节的。 此选题是面向创作者的,即讨论在中国城市的有限空间里,如何将当代艺术中的新观念引入公共艺术,拓展公共艺术的介入形式,以及在此之上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小品式”是个自造词,用于“公共艺术”一词之前,是笔者在对国内公共艺术概貌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对一类形式的公共艺术的暂时性统称。具体特点由两方面组成:一、是指非纪念性、非功能性、非主题性;二、在空间上的占用较小。这类公共艺术是在普通市民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呈现的,是一种“亲民”的艺术。笔者之所以要谈“小品式”,第一,是因为这种类型的公共艺术不牵涉到过多的功用意义,没有过多意识形态上的约束,给艺术家和公众更大的发挥空间;第二,是因为此类公共艺术在日新月异的中国大城市中鲜有奇葩,往往都有“假”、“大”、“空”的弊病。有些作品大张旗鼓,对空间的要求苛刻,而其结果是使之如同天外来客一样突兀;有些过于个人化,在公共空间很难与大众进行“对话”;有些则过于通俗化,没有艺术的前瞻性。 艺术的介入形式是十分重要的。人们谈论一件公共艺术作品,与谈论博物馆里的一件米开朗基罗的圆雕在情感上应该是有所不同的。与艺术不期而遇所产生的效果远远超过有着事先渲染的参观,对于城市中为生存而奔波的人,那绝对是一种奇妙的体验。尤其于当下的中国,那种从右至左不带标点的竖排文的淡然几乎消逝,城市中充满了“惊叹号”和“下划线”。人们是否需要一种邂逅,一种生活的微微停顿,在没有任何先前提示的情况下来接受艺术家献上的一份礼物,来分享这浪漫的“逗号”与“问号”所带来的灵光? “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难以确切指陈的概念,“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等密切相关。 “人文思考”从其根基说是一种对存在的抽象玄思。它的根本性观念是从人类的角度来思考人,思考人的存在根基,由此才会有一系列超越性问题,如:人的本性、人的本源、人和大自然的关系、人和神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因为它把人作为类来思考,所以我们说它的思考是超越具体人伦事功,超越有限存在的。 “人文关怀”就是对上述人文问题的关注与爱护。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并且,它的内涵并不是一陈不变,而是与时俱进的。 毫无疑问,公共艺术是需要体现人文关怀的。艺术家在某种层面上扮演着一个社会组织者的角色,有能力通过作品,给大众带来精神上的援助,把在“自我疗伤”中的灵魂接到集体中抚慰。然而,如何体现人文关怀?这种对大众需要的满足,在形式上,难道仅仅是低等的,原始的,只顾及一般意义上的“喜闻乐见”吗?笔者认为,绝不是这样。之所以用“人文关怀”而非“物质关怀”或“人文思考”,意味着“精神性”和“主动性”。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不仅仅在于去“融合”、“折中”或“妥协”,而是在于寻找世界中的“永恒”与“本质”。艺术家应该运用智慧在最大的限制中依然保持艺术的纯粹性而非把它变成妥协的产物。公共艺术应具有引领性,是一种指向,而不是一目了然的结果。 作为创作者,著名环境艺术家关根伸夫曾说到“艺术不是什么特殊的东西,它不只是作为自我表现的手段”。中国当代艺术有强烈的批判性和表现主义倾向,对人文关怀的体现可谓充分而强烈,但它与城市的融合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让具有前沿意识的中国当代艺术介入公共空间,让其中人文关怀的雏形融入公共空间,渗透到都市生活,将是十分有意义的话题。 因此,在中国公共艺术发展的背景下,以北京这座城市为重点研究对象,笔者将把一部分功利性较小的公共艺术作品抽离出来,从介入形式和人文关怀的角度,对这一类型的公共艺术作品作以全面的论述。更将公共艺术放入当代艺术的整体中讨论,就此希望给中国现今的公共艺术注入些许新鲜的活力。 
1 高考参考书《色彩头像》 詹学军 独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7 高考参考书《美术鉴赏》 陈 琳 独 安徽美术出版社 7 教材《印刷工艺》 孟卫东 第一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8 教材《插图艺术》 盛 容 第一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12 教材《巫俊画集》 巫 俊 独 安徽美术出版社 12 画集2005年美术学院教师发表论文统计论文题目 作 者 作者名次 期刊名称或出版单位 年卷(期)页 期刊级别《艺术状态与艺术创作》 吴冬声 第一 《美术观察》 2005(6)98 E类《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几种倾向》 鹿少君 第一 《文艺研究》 2005(8)150 E类《幻想的浪漫——乔尔乔纳的画》 杜俊萍 第一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2)127-128 省级《浅论绘画风格的形成》 孟卫东 第一 《中国油画》 2005(4)79-80 国家级《明清徽商与新安画派》 李锦胜 第二 《造型艺术》 2005(3)18-23 国家级《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设计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余 超 第二 《铜陵学院学报》 2005(1)126 省级《零距离接触中国前卫艺术》 孟卫东 第一 《巢湖学院学报》 2005,7(3)19-21 省级《浅析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断裂》 孟卫东 第一 《宿州学院学报》 2005,20(1)65-66 省级2006年美术学院教师发表论文统计论文题目 作 者 作者名次 期刊名称或出版单位 年卷(期)页 期刊级别《“意象油画”之我见》 翟 勇 第一 《美术》 2006(2)94-95 D类《罗工柳的绘画艺术》 巫 俊 第一 《文艺研究》 2006(10)156 E类《大编组站》 巫 俊 独创 《中国油画》 2006(5)专版介绍 国家级《寻找自我》 巫 俊 第一 《中国油画》 2006(5)51-54 国家级《探询、跨越《 巫 俊 第一 《中国美术教育》 2006(5)32 国家级《读<潇湘奇观图>——兼谈米氏山水模糊美》 李锦胜 第一 《国画家》 2006(5)66-67 国家级《梦境里的中国——谈巴尔蒂斯作品的东方意韵》 高 飞 第一 《美术》 2006(1)106-113 D类《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兼论董其昌艺术思想的现实意义》 高 飞 第一 《国画家》 2006(6)64-67 国家级《古雅娟秀 气韵超然——董其昌绘画中的笔墨之美》 高 飞 第一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6(6)692-698 省级《对高师素描教学个性化培养的思考》 高 飞 第一 《美术大观》 2006(12)140-141 省级《我以世界的变迁作为我的故乡——谈生活时域中艺术的有效性》 鹿少君 第一 《美术观察》 2006(5)113 E类《远去的颂歌:〈毛主席去安源〉》 鹿少君 第一 《文艺研究》 2006(7)143 E类《虹桥遗梦》 鹿少君 第一 《国画家》 2006(1)73-74 国家级《民艺文化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语境功能》 鹿少君 第一 《装饰》 2006(7)124 E类《论壁画设计的本质特点》 詹学军 第一 《美术大观》 2006(10)90-91 省级《论室内陈设艺术在徽州古民居的意义》 詹学军 第一 《巢湖学院学报》 2006(5)104-107 省级《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兴起的意义》 于安东 第一 《巢湖学院学报》 2006(2)118-126 省级《中国画教学浅析》 吴冬声 第一 《皖西学院学报》 2006(1)143-144 省级《试论艺术创作中的“雅俗共赏”》 花 永 第一 《国画家》 2006(2)72 国家级《具象表现绘画方法的教学应用价值》 花 永 第一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6(3)366-368 省级《赛西莉·布朗——一个集智慧和勇气于一身的女画家》 贺 靖 第一 《世界美术》 2006(2)45-50 E类《色彩在教学中的运用——对高师美术院校色彩教学的一点思考》 贺 靖 第一 《中国教育导刊》 2006(11)33-34 省级《看杜马斯作品中的童话与电影》 贺 靖 第一 《新视觉艺术》 2006(1)44-46 省级《论确立艺术质量标准的四个前提》 余 超 第一 《艺术探索》 2006,20(2)37-38 省级《论数码插图艺术》 孟卫东 第一 《装饰》 2006(1)119 E类《查莱斯·帕切特的油画艺术》 陈克义 第一 《文艺研究》 2006(9)157 E类《少女》《穿红衣服的少女》(作品) 陈克义 创作 《文艺研究》 2006(10)插 E类《具像主义油画教学浅析》 陈克义 第一 《巢湖学院学报》 2006(5)108-111 省级《浅析公共艺术》 盛 容 第一 《雕塑》 2006(4)48-49 E类《浅谈皖南木雕与家具的修复》 盛 容 第二 《美术向导》 2006(2)78 省级《在继承传统中的求变化——画家朱宝善的成功之路》 盛 容 第一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8(3)93-94 省级《现代雕塑与刘开渠》 盛 容 第一 《中国教育》高教版 2006(4)89-90 省级《浅谈中国民间年画》 盛 容 第一 《安徽日报》 1C4版 省级《现实主义与儒家思想》 陈 琳 第一 《金陵百家油画展高层论坛论文集》 2006年 省级《浅析西周青铜器装饰风格及其形成原因》 李 颖 第一 《皖西学院学报》 2006(1)145-147 省级《宋代江南地区慈善事业研究》 谭书龙 第二 《安徽史学》 2006(6)41-47 省级《南朝时期的水军和水战》 谭书龙 第一 《许昌学院学报》 2006(4)14-19 省级《空间》 吴同彦 第一 《国画家》 2006(6)发表作品 国家级2007年元月至7月美术学院教师发表论文统计论文题目 作 者 作者名次 期刊名称或出版单位 年卷(期)页 期刊级别《感悟“意象”》 翟 勇 独撰 《中国油画》 2007(2)36 国家级专版介绍作品 翟 勇 独创 《中国油画》 2007(1)69-70 国家级作品两幅 巫 俊 独创 《文艺研究》 2007(1)专版介绍 E类《董希文的油画艺术》 高 飞 独撰 《文艺研究》 2007(3)171 E类《欧洲之行叙画》 高 飞 独撰 《世界美术》 2007(2)86-88 E类《中国写实主义绘画发展历程》 陈克义 独撰 《文物天地》 2007(7) 省级《图示、品格和精神——三林的徽州梁柱系列》 陈克义 独撰 《美术时空》 2007(5) 省级《中国有没有后现代主义艺术》 陈克义 独撰 《滁洲学院学报》 2007(5) 省级《徐冰的版画艺术》 陈克义 独撰 《文艺研究》 2007(5)152 E类《镜子中的时空观念》 陈克义 独撰 《美术观察》 2007(5)112 E类《朱德群和抽象绘画艺术》 盛 容 独撰 《美术大观》 2007(2) 省级《笔底水彩放光华》 盛 容 独撰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7(5) 省级《文字创意设计中的“形”和“意”》 盛 容 独撰 《文艺研究》 2007(3) E类专版介绍作品(2幅) 盛 容 独创 《文艺研究》 2007(6) E类《拓展中国画笔墨表现新空间》 吴冬声 独撰 《国画家》 2007(3)78-79 国家级《论当代中国人物画创作》 桑建国 独撰 《国画家》 2007(1)36 国家级三整页彩图作品专题介绍 桑建国 独创 《国画家》 2007(1)8、20、21 国家级《康·麦·马克西莫夫与阶段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 于安东 独撰 《艺术与教育》 2007(1)16-23 国家级《中国美术教育中师范美术教育现状》 于安东 独撰 《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学报》——博士论文版 2007(1) 国家级《论当代中国的现实主义油画创作》 鹿少君 独撰 《新视觉艺术》 2007(1) 省级《论艺术设计与社会经济关系——艺术设计也是生产力》 鹿少君 独撰 《皖西学院学报》 2007(3) 省级《新现实主义油画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刘玉龙 独撰 《中国教育与管理》 2007(2) 省级《浅谈高校美术课堂教学中习作与创作的关系》 刘玉龙 独撰 《宿州学院学报》 2007(2) 省级《高等美术教学中创造性人才培养》 朱德义 独撰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7年(3) 省级《中国山水画生命精神探微》 宛俊勇 独撰 《安徽文学》 2007年(3) 省级《浅析中国风景画之美》 宛俊勇 独撰 《美术大观》 2007年(4) 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