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jh_333
差别很多的儒家讲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等。道家很讽刺这种做法,提出绝圣弃智、绝学无忧,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简要的说,或者说,从思想境界和所讨论的内容上讲,儒家就是人文主义,但是儒家是注重人伦的人文主义,在封建时代就是强调了等级制度,君臣父子的区分清晰。但是其实从现在看来遵循人文主义与否,与遵循伦理等级与否,是两个有一定距离的概念。但是当时这两个是比较紧密的,各个等级都明确了,也就明确了所有人的使命,这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生产和分配的社会经济秩序问题。而蕴藏在这一切的所应该归属的位置与责任当中的,贯穿运行的人文主义,也就成就出了人之间的存在意义的精华——爱。简单说儒家就是追求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善良的情感,就是爱,这个苏格拉底的哲学内容有一定相似性。而道家讲究无的概念,什么都试图用纯乎客观的的角度去看待,把自己尽可能的置身于万物之外,追求一种超凡的宇宙观,它会无限飞升,打到一种至极的境界。所以与儒家相比,前述的两个内容都非常淡化了,没有了等级,众生皆平等,也么有了彼此需要的必要性,也就不需要人文关怀了。大家都彼此差不多,不需要互相救助,也找不到互相伤害的动因或者说欲望,彼此都消解成为近乎植物的生灵,也可以说成是圣灵!一切,都是分子,原子,夸克,,,等等粒子之间的客观运行。
最根本的区别在对世界的认识上,道家认为大道是恍兮惚兮幽暗难明的,很难被人们(包括圣人)完全认识清楚,所以人们只能任物自化,靠万物和万民的自化无为无不为;而儒家认为圣人是全知全能的,他们完全掌握着真理,靠着他们的教化(和道家的自化形成鲜明对比),君主就可以成为明君,老百姓就可以各就其位,社会就会进入完美的境界。
1、儒家主张仁政,即集中权力为民众做好事,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仁政是选择头发来梳理、点数米粒来烹饪,往往会走向其反面2、儒家主张教化,所以推崇圣人;道家主张自化,所以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3、儒家认为人性本善或者人生本恶,但道家认为天性自然,无所谓善恶(故不需要教化)4、道家黄老派也是经世致用的,他们主张依道生法依法治国,认为靠符合民情民意的法律,就可以天下大治,这和儒家的礼治形成鲜明对照,也和法家的“法自君出”(黄老道家主张道生法)形成鲜明对照
1 时间的区别?两个基本上都成形于先秦的百家争鸣时期。而道家稍比儒家早。2 主要思想的叙别?儒家入世、道家出世。儒家讲先天下之忧而忧、道家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儒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道家政治渺小艺术永恒 儒家讲究礼仪 尊孔孟之道 道家讲求修身养性~有朴素唯物主义3 你更欣赏哪家?我更欣赏道家。因为它有人生在世所追求的终级目标,比较高级,比较形而上。而儒家则有些浑浊嫌疑,稍嫌形而下。4 还有其他的什么家么?法家 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韩非子等人阴阳家 代表人物邹衍
1、思想不同。儒家思想是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儒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儒家讲究礼仪尊孔孟之道。道家思想是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道家政治渺小艺术永恒,道家讲求修身养性,有朴素唯物主义。2、创始人不同。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并称之为“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3、治国论不同。儒家强调有为。儒家的治国有为是指:导之以镕,齐之以 礼,和之以乐,辅之以法,任之以贤,使之以惠。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为基础,以立人极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道家主张无为。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里,提出了他的“无为”思想。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老子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是当时较为先进的思想之一。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家百度百科-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