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佳123
【考点聚焦】“中心”是文章中心思想的简称,写文章是为表达自己的感情思想的,所以说,文章的中心是灵魂。中心突出或明确,就是指作文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中心并能让这个中心贯穿始终、统帅所有材料。高考作文,因就考场、阅卷等条件的影响,限制采用一些适当的方式、方法,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是很有必要的。【考点解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里,都有对作文中心方面的要求。在基础等级中,明确分四等:一等,中心突出,内容充实;二等,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三等,中心基本明确;四等,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而在发展等级中的“深刻”、“有创意”就明显包含此方面的内容。由此看来,突出文章的中心,是高考作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迁涉到文章的立意、材料、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各个方面,可以说一篇文章的所有方面都为它服务,它处于核心地位,没有它,谈论作文的其他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实在的。下面我们来谈谈记叙文、议论文如何突出中心。【方法点拔】(一)、如何突出记叙文的中心1、抓住记叙文的线索,是做到中心突出的先决条件。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一种思路,是连缀文章的全部材料的一种思路、脉络,只有线索清楚,“言之有序”,才能清楚明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为了更具体深刻地了解线索对突出中心的作用,我们先来看看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王郎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各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幽香,佳木秀而繁荫,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清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荫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之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这篇仅五百字左右的文章,表达的是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那写景抒情的妙笔,巧织成篇的苦心,均值得学习。这里主要谈线索。第一段由面到点,由山到泉,由泉到亭,然后说出“醉翁亭”的得名,但文意一转,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山水之乐,得于心而寓之酒”,由亭名进而突出一个“乐”字,这便是全文的中心思想。二段写山水之乐,三段写在山水之间与民同乐,醒能“述以文”的太守自乐。作者为了贯穿全文的文脉能动起来,便在每段都出现了一个不断跳动的字眼。我们只要把各段中的“乐”字连起来看,就能露出这是一条文脉。之所以说它跳动,一是指它在紧要关头就出现,一是指它一出现就那么引人注目,这就是《醉翁亭记》的线索。我们从线索看到文章的来龙去脉,看到了作者清晰的文脉,所以阅读文章要抓住线索,分析出作者思路。写文章也常要通过文章线索,而透彻表现思路,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那么,什么可以做文章的线索呢?一是以景、物为线索。以景为线索,往往抓住景物的特征,把材料串联起来。如郁达夫《故都的秋》,全文紧扣故都的秋色“清”、“静”、“悲凉”的特征选择和组织各种景色。如果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也完全可以说,一切“物”语皆情语,以“物”为线索结构全文,推动事件或情节的发展,是我们学习中常见的。二是以人、事为线索,以人的某些特征,某些细节或所见所闻组织材料。如《祝福》中的“我”便是祥林嫂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也是安排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也是记叙文中常见的。如《项链》,就是以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的。三是以思想情感为线索。这种线索似乎难以捉摸,但仔细琢磨,就能得到贯穿其中的思想情感线索,发现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都是这方面的范文。当然,也有人把时间的推移和空间位置的变换看作线索,写作时不妨参考。有些记叙文内容比较繁杂,要把材料组织得井然有序,作者常采用两条线索,如《药》。但是初学写作的人应首先学会用单线来结构材料。作家张抗抗说:“单线条的结构,使人一目了然,像一片小树林,优美、恬静,然而双线条、多线条的结构可以组成气势宏大的森林。”我们不妨从“小树林”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