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iyeye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列强进入中国。外国商人为了推销产品,开始在中国创办商业报纸。如香港英文报《中国之友》等,刊登商品、行业等广告。1853年香港出现第一份中文报《遐迩贯珍》,开始经营广告业务。1858年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份中文商报《香港船头货价纸》,即后来的《香港中外新报》。《中外新报》以商情、船期等广告为主要内容。19世纪6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经济枢纽,报业也蓬勃发展。如著名的《申报》 大量刊登广告。1919年《申报》的发行量增加到3万份,其广告占整个版面约50%。 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无暇东顾,我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广告进入了发展时期,内容遍及银行、香烟、百货、医药等行业。据上海《新闻报》1923年记载,广告费收入每年几乎上百万元。同时广告注重文字、编排、绘画等形式,图文并茂,增强了广告艺术性。除报刊广告,其他广告形式如广播广告、霓虹灯广告、路牌广告、橱窗广告等相继出现,各类招牌广告争奇斗妍,引人入胜。广告代理也开始在上海兴起,当时华南广告公司创办人林振彬,被称为“中国广告之父”。与广告业的发展相适应,我国广告学的研究、教育也在“五·四”运动时期起步。1913年,我国出版美国人休曼的《实用新闻学》,1918 年,北京大学青年教授徐宝璜在《新闻学》一书中,设专章论述“新闻纸之广告”,被广告史家称为我国最早涉及广告与研究的著述。虽有上述成绩,但总体看来,中国广告业取得了一定发展,却极不均衡,水平低下,成就不大。 
拿五个金币换两千字的论文,你太扣了。去百度文库吧,那里肯定有的
2013年,国际创意大师Boker David来中国布道,在现场的听众要求讲一些创意的时候,Boker David直言不讳地说:中国的广告没有创意可言,中国的广告人只关注charge,而对idea毫不在意。在那次讲座的观众席里,坐着两位年轻人,听了Boker David的话之后,两位年轻人都在心里留下了一个信念,那就是:改变中国广告界。4年后,这两位年轻人都在中国广告界声名鹊起,其中一位叫做张咏调的年轻人凭借精准的群体观察,创办了广告行业专业刊物-《The Adman》,被称为中国广告界的“良心”;而另一位年轻人以先锋性的创意手法在好强林立的中国广告行业披荆斩棘,曾将多个默默无闻的品牌打造成传世品牌,而他也逐渐被人们称为“先锋策划大师”、“后现代文案大神”、“中国广告界百年一遇的天才”,他的的名字叫做范三石。即使夜空暗淡,也要成为星星的人!中国广告从未真正得到过世界的尊重,直到那两位年轻人的出现,而他们的出现也开创了中国广告新的时代,人们称之为“New Ad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