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llisguo
有人说:要是我出生在美国,我准是个英语天才。也有人说:如果李白是我的老师,也许我早就成诗人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是抱怨环境不好,总是千方百计想换个环境。可是环境变了以后又怎么样呢?还不是一如既往。于是我要说,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只有不时地更换鱼缸,金鱼才能越长越大;只有将狼放归山林,狼的智勇与矫健才能被激发出来。可见,环境对动物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同样,环境对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好的环境往往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古代的孟母也深知环境的重要性,所以才有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天有不测风云”,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你可以改变它一时,却无法改变它一世。所以,环境的改变只是暂时的,自我的改变才是永久的。燕子总是躲在他人的屋檐下避风躲雨,一旦屋塌檐倒,只能流离失所。舒适的屋檐的确给燕子带来了暂时的安全与温暖,可它的一生也只能在心惊胆战中度过。 环境,象征着生活中一切客观事物,改变环境并不能改变一切,更何况环境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改变的,我们无法阻止青春的流逝,死亡的降临,也无法阻止日月更迭、自然巨变,因为它们都在以一种不变的规则来变化,就像设计好的程序一般。对此,我们也只能顺应和接受。这时候,改变自我往往是更明智的选择。鲁迅面对暂时无法改变的黑暗社会,毅然改变了自己的志向,弃医从文,希望通过改变人们的思想而改变社会环境;贝多芬面对无法改变的听力障碍,毅然改变了自己的作曲方式,嘴衔铁棒的他谱写出了不朽的《命运交响曲》,这是他人生的高潮,也是他生命的终章。 与改变环境相比,改变自己更能培养意志与毅力。历史上“秉烛苦读”的例子不是很多吗?这些古人没有去抱怨环境,努力适应环境。就在这种改变中,磨练了意志,培养了矢志不渝的精神。 人人都随着社会向前发展,人人都在改变,但很多情况下,改变环境确实不如改变自己。要知道,每一次改变,你的灵魂都上升了一个台阶,你就向辉煌又迈进了一步。要知道,现在你改变的是自己,而将来终有一天,你改变的是你的命运! 
古往今来,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世间万物只有与它所处的环境相适应,才能立足于世。材料中的小男孩为使 橡皮 桶不被风刮倒,特意在桶中灌上清水,使桶在狂风中仍能 驻足 于地。 适应生存环境对我们高中生的发展同样重要。我的一位学姐曾对我讲过她的经历:她在初中时代是学校的尖子生,但在升入高中之后,始终无法适应高中的生活,她认为自己在初中时的 学习方法 到了高中同样奏效。却没想到,两次考试下来,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她重新调整了心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改变学习方法,最终使成绩得到了提高。她正是因为掌握了学习竞争的规律,对自己的各方面加以调整,才适应了 高中生活 ,提高了自己的实力。材料中的橡皮桶改变了自身的情况,才适应了猛烈的风,在风的侵袭下仍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亦是如此,企业乃至国家的生存发展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企业只有适应社会需求,调整自身的 产业结构 ,改变经营方案,独辟蹊径,适应企业竞争,才能不被淘汰。 仙人掌 能够在 沙漠 中生存并非是它天生的本领,仙人掌的“祖先”身上并没有刺,但为了适应沙漠 干旱 的环境,减少水分散失,它的叶片逐渐变成了刺,提升了自身的生存能力,使自己没有被沙漠环境淘汰,同时也为沙漠增添了生机。与材料中的橡皮桶一样,仙人掌通过改变自身形态,达到适应环境的目的,使其自身没有在 生存竞争 中被淘汰。 人类的社会处处存在竞争,若想不被淘汰,应先静观其变,总结出社会竞争的规律,然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拘泥于传统方法,对自身状况进行调整,从而适应 社会环境 。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适应环境对世间万物来说都很重要。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在竞争中学会成长,丰富自我,提升实力。要像材料中的橡皮桶一样,为了适应环境努力改变自身条件,这样才能不被社会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