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小草
浅析食品安全问题【摘要】当今社会在大家高呼“绿色”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各位胆怯的心理,所谓:病从口入,在生活中从口入的一是食品,二是药品。但从中国消费者协会多次开展的安全调查,食品安全一直是高居榜首,并且投诉率也比较高本文对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对措施。【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生产监管;绿色食品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类生长、经济腾飞、社会进步、时刻离不开食品,离不开安全、卫生、营养的食品。然而,有关食品安全的负面消息依然不断,通过新闻媒体的深入追踪报道,我们知道了阜阳劣质奶粉、重庆火锅石蜡底料、太仓劣质肉松、山东"掺肥"龙口粉丝……。作为检测食品安全的负责部门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而当今社会在大家高呼“绿色”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各位胆怯的心理,所谓:病从口入,在生活中从口入的一是食品,二是药品。但从中国消费者协会多次开展的安全调查,食品安全一直是高居榜首,并且投诉率也比较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问题:我国食品安全现状1我国的食品加工企业现状。(1)生产规模小。在我国食品企业总体规模小,生产集中度尚不够高。现有规模以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6万家,市场占有率72%;规模以下、10人以上企业9万家,产品市场占有率7%;10人以下小企业小作坊3万家,市场占有率3%。如国内啤酒生产企业合理经济规模为20万吨/年,而我国啤酒生产企业的平均规模不到4万吨/年。正是有这样不成规模的企业的存在,才严重地影响了质量、浪费了资源,也成了我国食品企业久滞不前的拌脚石。(2)生产设备落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型私营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起,而中国整体经济实力影响着中国企业的产业结构,我国企业购进的生产设备多数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机械,与国外设备比较而来不但外观笨重且在对原料利用率上也大大降低,生产周期方面也相对较长,久而久之,设备老化,而更新只是一纸空谈,随之一些氧化物也就伴着生产过程流入了食品,还严重地污染了周围的环境。(3)操作人员整体素质差。(4)管理人员质量意识低。从行业结构上看,食物资源粗加工多,深加工和精加工少,烟酒等嗜好食品所占比重较大,特殊人群食用的食品发展不够。从产品结构看,产品品种花色少、档次低、包装差,产品更新换代慢,产品结构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从地区结构看,西部省区食品工业比较落后。生产者只求利益,不求发展,这样只能使各个朝阳产业迅速地进入了夕阳产业,他们可以完全不顾质量的好坏,只要有产量就可以见到利益,这是他们唯一的动力。2政府监管体制混乱。主要表现在:1多头管理,造成有利益就上无利益就躲,出现问题互相推诿扯皮的局面。现阶段,食品安全监管共有14个部门,职能的交叉造成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我国食品监管主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海关总署等多个部委共同按职能分段监管,已形成了食品安全多部门的监管体制。2监管手段落后。我国在食品检验方面尤其是基层,责任重大。只有把矛盾消化在基层,才能构建成一个更好的大环境。在我国普遍存在着手段简单落后的问题,原因很直白:首先化验室条件跟不上要求;其次设备落后,导致检验结果误差大,精确度小;最后检测项目不全。3专业人员检测技术水平低,有待学习提高。4政府监管部门领导质量意识淡薄。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在职领导只想抓所谓的政绩,甚至追求经济效益,却忽略了实质性的问题———质量问题。食品在失去了“质量过关”的光环后,还有什么政绩可谈呢?3产品检验标准滞后。业内专家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异口同声地提出:无论是苏丹红、超量氟化物还是石蜡油,都是先在国外被检测标准较健全的地区和国家首先禁止以后,才引起我国消费者、媒体和政府部门重视的。这无疑暴露出我国食品检测存在漏洞和标准滞后的问题,尤其是关于产品原料组成方面的标准亟待完善和细化。针对以上现状我们亟于作出以下几项举措1针对部门分管的现象,我们应该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实行政府的监管,建议建立“大部制”:产前归农业部、产中归质监部、消费环节归卫生部共三个大部门监管。各负其责,权责并举。使产品从田头到饭 
食品安全与健康同行,近年来,在我国食品安全方面出现了令人担心的问题。肯德鸡的“苏丹红”、豆腐中的“吊白块”、水饺中的“毒青菜”……更危险的是“三聚氰胺”,它不仅在牛奶中大量出现,甚至在鸡蛋中存在。各式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就像目前全球暴发的金融危机一样,席卷神州大地,给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更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在我们的周围食品安全问题确实存在着。 食品安全问题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也可能正在发生在我们的身上危害着我们的健康。我想,我们国家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这个问题,只有通过加强立法,严格执法才能制止这些问题的出现。同时做为一名小学生,我们也要积极地参与到食品安全的宣传中,让更多的人认识食品安全的危害,抵制农药食品、化学食品、问题食品,这样才能让食品安全与我们的健康同行。食品安全与人性食品,说的普通一点就是人们每天吃的和喝的。具体指的是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不安全的食品成为“问题食品”。 提到食品安全,人们心中是异常关心的,关注的。因为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人们饮食文化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苏丹红事件”、“注水肉”还有最近的“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随着食品的多样化发展,各种添加剂不断翻新、涌现,不断被加入食物中。肉松中有添加剂,奶粉中有三氯氰胺。虽然现社会食品的安全的信息不对称,但可能都是消费者心中所默认的,考虑到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想想我们身边的人,他们也大都认同“眼不见为净的”观点,是的,在你吃食物的时候,你不会想食品的生产过程是怎样的,你也不去想是否真的通过了国家卫生检查,你只是考虑到口感的好坏,但有时吃的是“问题食品”,你却不知道,等到出现问题时,你可能也发现不出是食品原因,当然也拿不出任何证据来证明了。生产商这样生产“问题食品”,我认为这不但影响到人民的生命安全,亦严重威胁到国家的声誉。这样做无疑是一种羞耻,一种无能,一种人性泯灭的表现。 食品安全中出现问题,人们都会首先想到出售商和制造商。是的,追求利益是企业的天职,但他们不能丢失了人性;是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竞争的是价格,但是他们不能向猪肉中注水;是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民众之间有时会利益分配扭曲,但是他们不能拿消费者的健康来负担。 企业固然有他们应该负担的责任,但是国家有关部门的官员也不能从旁而立。以人民利益为重,依靠国家法律法规来维护民众健康是他们的责任,有句俗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在者,建立食品安全体系是重中之重,如今《食品安全法》已让部分民众吃了颗“定心丸”。食品安全已有标准,但每个企业有自己的“标准”,有时是标准不能落实,因为个别地方官员、领导和生产制造商“勾结”,有所谓的免检产品,不用检查就发放卫生许可证,直接出售。这样可以说不为党负责,不为人民负责。 消费者自身的防范意识、自我安全健康保护意识也是不可缺少的。当然买食品不能单纯的相信吹嘘的广告:质量第一,等等的。从某些消费者理解到,他们全凭广告,坦言道:有质量第一的谁还买质量第二的食品?话说回来,自己不对自身健康负责,何人还会关心你? 食品安全出现问题,人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在如此严峻的问题面前,为什么还要出现“问题食品”?所谓的人性都到哪里去了?作为自然界生物链的最顶端,我们不是自食其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