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06

fyy122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审计专业学年论文范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aohuaxiang

已采纳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大纲 毕业论文是会计学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教学环节,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撰写达到相应水平的学术论文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一、论文的选题 1、毕业论文选题的一般原则: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选题应尽力结合有关单位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工作的具体业务活动,优先选择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应用课题,力求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毕业论文工作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应做到: 1、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工作,认真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书中规定的各项任务。论文力求做到观点正确,方法科学,技术先进。 2、围绕毕业论文主题开展调查研究。掌握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收集必要的数据资料,查阅和使用有关技术资料工具书,通过计算、绘制图表等工作提高从事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工作的能力以及编写文件的能力。 3、领会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理论和实践的正确关系,培养严格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 4、论文内容杜绝抄袭。如果论文中需要引用其他论文的观点 、理论、方法、流程等内容,必须在论文中注明参考文献,文责自负。 5、论文遵守国家安全保密条例,注意技术、方法、模式等涉及专利的保密。特别是应用类论文,论文内容应当获得合作单位的许可。 6、按时完成毕业论文各个环节的工作,并得到指导教师的确认。 7、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论文内容有抄袭的一律取消答辩资格,做不合格记录。不能按时参加论文答辩的作不合格处理。凡是不合格者在下一学年重作毕业论文,参加下一学年的论文答辩。 三、毕业论文的组织过程 撰写毕业论文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 毕业论文的选题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定,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在任务书中应包括以下主要项目: 1、毕业论文的具体要求 (1)确定调研单位和调研内容 (2)确定应查阅的参考书及文献 (3)确定应深入研究的2~3个专题的内容 2、毕业论文的进度计划 3、其他注意事项 (二)准备工作 学生根据毕业论文任务书的要求与计划安排,首先要了解、熟悉选定的课题的内容和范围,应积累的原始资料及数据,要求解决的问题,然后围绕选题查阅收集有关资料、文献或深入现场了解实际情况,测试采集有关的数据。 (三)检查与指导 为确保毕业论文工作的质量,指导教师应分期分批的组织2~3次报告会。 1、调查报告会和读书心得报告会(第4~5周) 2、专题研究报告会(第8~9周) 其中,专题研究报告会的成果应达到下列要求之一: (1)对解决本专题有新的见解,新的论点或思路; (2)对本专题的问题进行了新分析、新论证或新预测; (3)对解决某项问题提出了新建议,新方案或新举措。 报告会的目的在于交流学生心得及经验,考察学生的毕业论文进度与质量,培养与选拔优秀毕业论文,激发学生分析与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报告会由指导教师与相关教师组成评议组,评出报告阶段的成绩,有关负责人随时检查落实情况。 (四)撰写阶段 在调研和深入研究分析课题的基础上,根据总体撰写方案的要求完成论文的结构布局、段落层次等,运用有关素材写成初稿。 论文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课题名称、目录及页次; 2、中英文内容提要。扼要叙述内容与要求、原理方法,要求文字精练; 3、正稿。包括问题的提出、原理论述和论点说明、研究方法及成果、绘制图表等; 4、结论。总结本文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指出特色和新见解,得出结论; 5、参考文献。所有参考文献应注明资料的名称、作者、日期、页码、出版社等。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论文,论文观点正确,论据充分,阐述清楚,文字简洁,书写工整。穿插必要的插图、表格和图纸,并装订成册。

审计专业学年论文范文

266 评论(12)

氕氘氚氢

为使审计工作在新世纪新阶段取得新的发展,2003年审计署非凡制定了国家审计《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的发展规划》,并将“实行科学的审计治理,整合审计资源”列为未来国家审计的三项基础工作之一。众所周知,经济治理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审计资源配置也应是审计治理的核心问题,它是实现审计资源整合目标的重要保障。探讨审计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着需求无限和资源稀缺的矛盾,作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手段就是资源配置(赵学增,1994)。合理的审计资源配置可以保证各类审计按照理想的模式和需要来选择和安排审计资源,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审计资源配置旨在使审计资源需求总量与供给总量实现平衡,使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吻合,达成审计资源配置的优化,最终实现审计目标。 一、审计资源配置的动态平衡性 要探讨审计资源配置问题,首先需要明确资源配置的概念。资源配置的重点在于“配置”二字。所谓资源配置,应是指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手段或者方式根据资源的需求,有目的地将有限的资源分配于不同的方向、部门或者企业等的一种活动。 结合对与资源配置概念的理解,所谓审计资源配置则应为:审计资源既定的条件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手段或者方式根据审计资源的需求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分配,以保障审计资源有效供给,最终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活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资源配置不单纯是指资源在不同生产方向、部门或者企业之间的配置,更重要的而且也是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对已配置到不同生产部门间的资源还经常进行同市场需求方向与强度相适应的再配置,故资源配置应是一个动态平衡的概念。资源配置在一定时刻是已定的、静止的、满足需求的,但在不同时刻,又是未定的、流动的。其中所谓已定、静止、满足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而未定、流动、需求则是绝对的,长期的,无条件的。审计资源配置是各种社会资源在不同的审计主体之间必要的平衡和相互联系,也是各种社会资源在不同的审计主体内部的分配或者流动的过程。在一定时刻建立的这种相对静止或者说审计资源供求平衡,经常被新的客观事实变动所打破,于是又会引起新的资源配置结果的再建立。也就是说,审计资源配置不仅包括审计资源在不同主体、范围和重点之间的分配,更重要的而且也是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对已分配到不同方向的资源进行同审计资源需求方向与强度相适应的再分配和再调整,这是对同需求相比审计资源配置不协调的经常平衡。
229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