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偲偌2014
摘 要: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衣、食、住、行离不开物质,任何物质与化学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化学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认识和探究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明确人类对化学在农业、食品、能源、材料和医药等方面的有效利用,是更好地驾驭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文化基础。关键词: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关系、认识和探究中国科学院院长、著名化学家白春礼院士指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能和转化过程的科学,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对人类物质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认识这些关系,对于人类利用化学改造客观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促进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非凡。本文仅从一下几个方面认识和探究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一、化学与农业的关系 人类对化学的认识和利用始于农业。两千多年前,人类就能够通过腐殖或燃烧植物获得肥料,通过用石灰对酸性土壤的改良,争取粮食的丰产丰收。20世纪初,人类发明了合成肥料,而后又创造了各种农药、高效饲料、肥料添加剂。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土壤为基础,以植物营养为中心,以肥料为手段综合研究三者之间关系的农业化学的出现,将盆栽试验、田间试验、农业化学分析、作物营养诊断、同位素技术、仪器分析技术等化学技术应用于农业,开辟了农业生产的新天地。无论在任何时候,农业都离不开化学的支持。比如:要使农作物优质高产,就必须防治病虫害,防治病虫害在目前的条件下首选就是使用农药,而研制高效低残毒的农药必须应用化学知识。为了使农作物的果实色泽、大小、品质、风味及抗逆能力符合人们的要求,就必须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实施人工调控,而植物生长调控剂的研究也需要化学。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便于人们对其营养成分的吸收,更是化学的功劳。 二、化学与食品的关系 食品中的三大主要营养素是糖、脂肪和蛋白质。在人体内,糖被氧气氧化后,产生足够的热量,供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需要;脂肪供给人体热量以维持体温;蛋白质是人类细胞原生质的组成部分,能够促进人体组织的生长和修补。除此之外,食品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使人体得到均衡发展,增强抵抗力,抵御各种传染病。为了增强食品的营养成分,改善食品的品质,延长食品的保存期,人们往往要通过化学的手段,达到既定的目的。比如:生柿子含有鞣质,不仅涩口,还对胃肠有刺激。我们就可以把生柿子密闭在一个室内,增加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氧气的浓度。使生柿子在缺氧呼吸的条件下,内部产生乙醛、丙酮等有机物。而这些有机物能将溶解于水的鞣质变成难以溶解于水的物质,于是柿子吃起来没有涩味,又香又甜。在我们的生活中,制作糕点、馒头等的面团一般都要添加酵母或发醇粉进行发酵,使制成的糕点、面包疏松可口。这实质是在食品制做中应用了化学反应。酵母中的酶促进面粉中原含有的微量蔗糖以及新产生的麦芽糖发生水解;发酵粉受热时就产生出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制品成为疏松、多孔的海绵状。可以说没有化学就没有现代食品的色香味俱全。 三、化学与能源的关系 能源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长远发展。随着社会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的化石能源需求持续增加,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能源压力,化学则提供了一些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一是通过化学手段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包括:①提高石油的利用率。西德汉堡大学卡密斯库教授发现的一种新型石油化工催化剂——由钴化物和铝氧烷络合而成的固相钴催化剂,具有活性高、能迅速形成大聚合物链、可将丙烯或高级α—烯烃生成高分子量的无规聚合物、与淀粉或纤维素以及其他填料生成均匀聚烯烃复合材料、寿命长、易长期保存等优点,提高了石油化工装置的经济效益。②带动了新型煤化工。煤的直接液化是煤化工领域的高新技术。该技术是将煤在450 ℃高温和10~30MPa高压下催化加氢,获得液化油,并进一步加工成汽油、柴油及其它化工产品。也可以对煤间接液化。将煤气化并制得合成气(CO、H2) ,然后通过F - T 合成,得到发动机燃料油和其它化工产品。二是通过化学手段发掘新能源。包括:①燃料电池。将储存于燃料(H2、甲醇等) 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②开发金属氢化物中以原子形式存储的氢。③研制单晶硅、多晶硅和非晶硅系列太阳能电池。 四、化学与材料的关系 材料与粮食一样,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化学是新材料的“源泉”,每一种新材料的出现,都是人类文明的一件大事,也是化学学科的一件大事。早在2500年前,文明的祖先就开始了金属合金的研究,1965年在湖北望山一号楚墓出土的越王勾践的宝剑和青铜编钟,表明当时的铜合金技术已经达到非常成熟的境界。盛行于唐宋时期的唐三彩体现了化学工艺在陶瓷烧结中的高超造诣。现代工业中的钢铁冶炼技术,应用了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金属防腐技术,运用了化学中的置换反应原理。20世纪中期科学家在电子信息材料的基础上实现了电子元件的大型集成化,为电子产品的微型化、智能化、低耗能、高品质创造了条件。21世纪,人类进入了纳米材料时代,比如由6%的光肽纤维、2%的竹纤维、37%的纳米硒纤维、2%的纯棉纤维科学配置成的纳米服饰就是化学在服装领域应用的新成果。这种纳米服饰抗菌、阻挡紫外线,还含有人体必需的、体内不能生成的以纳米硒为主体的多种微量元素,具有保肝护肝、预防多种疾病的功能。化学还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材料的研究,08年北京奥运会的“水立方”外层覆盖的蓝膜就是材质为“ETFE”(即“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的环保节能透明膜。这种材料耐腐蚀性、保温性俱佳,自清洁能力强,抗压能力强,且能起到遮光、降温的作用。 五、化学与医药的关系 化学是医药健康的基础。在中国,2000多年前人们就知道了在发生汞、铂、铬等重金属中毒时,利用牛奶、生鸡蛋白、豆浆等食物中丰富的蛋白质与重金属离子作用,减轻人体器官和血液的蛋白质发生沉淀,缓解中毒的毒性(《神农本草》)。现代医药(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的研究几乎都离不开化学,化学遍及与医药相关的所有领域。许多医疗器材的工作原理与化学密切相关,供氧器就是利用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来制氧;大多数医疗习惯与化学有关,最常见的就是用酒精杀毒、灭菌。化学在医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青霉素的发明。当常规消炎药物对葡萄球菌感染束手无策时,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培养这种霉菌进行了多次试验,发明了葡萄球菌的克星—青霉素。生物化学家钱恩、弗罗里、瓦尔特深化了青霉菌的培养和青霉素的分离、提纯和强化,使其抗菌力提高了几千倍同,并大规模生产出实用的青霉素。青霉素的开发成功,挽救了数以亿计人的生命。因此,弗莱明、钱恩、弗罗里、瓦尔特四人一起获得194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目前,无数的化学家正在为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从事药物化学研究,以化学为武器向癌症、艾滋病等不治之症发起冲锋。 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与如何事物一样,化学在人类生活中也表现出其双刃剑的属性。化学发展带来的最突出问题是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等。这些污染造成的恶果,关系到人类的延续和发展。我们应当认真研究化学这门科学,以环境保护和对人体安全无害为标准,选用无公害原料,采用无污染工艺,使化学更好地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承静 把化学和生活联系在一起《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9年 第12期 [2]汪家全 浅谈化学知识与生活《成才之路·教育教学版》2011年第03期 [3]白春礼 化学创造美好生活——写在化学年百年纪念《知识就是力量》2011年 
大学里这样的文章交上去也没人看随便在网上找点资料交上去就得了没必要那么认真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问题-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转眼间,我们已经从大一的懵懂新生,经历风雨的洗礼,成 长为大三即将步入社会的学长学姐。三年来,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我曾经迷茫过,失 望过,动摇过。但幸运的是最终我选择了一条积极上进,厚积薄发的道路。并且沿着这条道 路一直走过来。期间得到了一些我想得到的东西,也逐渐在迷茫的生活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 目标与方向。 甫进入大学时,我还在为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而情绪低落。不甚顺利的大一就在忙乱中 匆匆度过了。虽然留下了一些遗憾,我也明白了不是努力就一定能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 只要努力就很精彩! 大二时,我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创办了社团。担任社团干部的这一年时间里,我 们一同策划、组织和领导了一系列社团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交流、领导能力, 也为我的大学生活润色不少。与此同时,我认识到虽然自己的专业是财务管理,但自己的优 势在于英语。于是,我开始修习英语双学位,希望能发扬自己的优点,弥补缺陷。 进入大三,在朋友的劝说下,我经过选拔,争取到了以前从未想象过的去往美国作交换 生的机会。从此,我才真正体会到,我们不能坐等幸运女神降临,机会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 不要因为目标看似遥远就灰心丧气,只有行动了,才能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纵观三年的学习生活,我的收获颇丰:我的胆量变大了,我的人际关系网拓宽拉,我的 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增强 ,我的计算机水平和英语水平提高,我明白了在挫折面前要勇敢 面对,因为阳光总在风雨后等等。同时我也因为自己的踟蹰和大意,失去了一些的能够锻炼 我的机会,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很多能够提升我各方面能力的读书时间等等。 我国古谚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大学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自习,我们都要 在大学的学习中要好好的掌握自习的技能,因为只要我们学会了,那么在以后走出社会才能 掌握更多的东西!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谈及大学观念时,也明确地强调这一点。他说:“大学应始终贯 穿这一思想观念:即大学生应是独立自主、把握自己命运的人。他们有选择地去听课、聆听 不同的看法、事实和建议,为的是自己将来去检验和决定。真正的大学生能主动地替自己订 下学习目标、善于开动脑筋,并且知道工作意识着什么�6�7�6�7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每一个 人都可以感受到自己被召唤成为最伟大的人。” 大学生活只有短短四年,转瞬即失。就像某位哲人说的那样:“时间就像口袋里的零花钱 一样一点点地流逝了!”因此,切实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十分紧迫而必要。 在未来不多的学生生活中,我的学习及就业计划如下: 首先,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争取在大四上学期拿到初级会计师资格证。完成本专业的学 习的同时,努力学习英语,为大四下学期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而奋斗。同时,利用余下的 时间拿到教师资格证。 大四,开始为找工作着手。每天多关心时事,多读书。通过网络,每天阅读一个公司或 者企业的网页。在了解这些企业的同时,考虑自己的择业方向。一个职业的前途是与社会需 要息息相关的,只有准确把握社会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选择的职业才有发展潜力,个 人在职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才会增值,个人才能获得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自我发展才会有可 靠的保障。其次,职业选择本身还是一种双向选择的过程,个人选择单位,单位选择个人。 一个人在做职业选择时,还要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再次,职业选择还要符合自己的实际。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选 择职业。多多反思自己的学习及生活,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缺陷在哪。给自己定好位,才 能更有目的性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 在刚毕业的时候,我的规划就是在一个有发展前景、有良好的办公环境、有扩充知识机 会的企业里,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并在工作中寻找乐趣。学会积累经验,接触机会,良师益 友的提携更是提升自我成长的大利器。同时,继续自己财务管理专业方面的考证。希望5 年之内在企业里有一个立足之处,能够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主要负责某个范围。人宁可为了 梦想而忙碌,但不可以为了忙碌而遗弃梦想。有人说,现在找工作赚钱就行,尤其是在就业 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再谈职业理想了。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实际上,在 任何情况下,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个长远而又切实的职业理想, 在实际生活中,现实往往与 职业理想发生矛盾。很多人不能按照自己的理想标准选到合适的职业,于是有的人索性不就 业,坐等理想职业的出现;有的人随便谋个有收入的职业混日子;也有的人对与自己的职业 理想不相符的工作怨天尤人,无所作为。这些现象发生的根源,皆在于择业者没有能正确认 识职业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我想,只要我们把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拥有实力 的同时加倍努力,不断学习新事物,做到思路清晰,行动一致,没有什么不可以。 我们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顶梁柱,应抓紧时间,早作规划,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 学到更多的知识,增长更多的才干,以便毕业后为祖国的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