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50

lelehv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互联网发展历程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扑咏dnb

已采纳
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  互联网的发展始于冷战时期,在60年代末期由于美苏之间的全球争霸,为了预防核战争对本国通信系统的影响,美国开始研究如何防止核打击。这也是互联网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理念——在遭受一次核打击之后,能够迅速恢复并保持通信不被中断。  互联网在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是军方的一个系统,然后演进并逐步扩大它的应用。开始是四家大学进行互联,然后扩展到13个点,形成了10个美国国内辅根服务器放置地点。在此之后互联网尽管应用于教育和科研部门,但它的快捷性和便利性使得越来越多的部门包括许多政府部门应用起来。在商业部门开始参与之后,互联网商业化的趋势不可避免。  互联网的业务经营模式和种类很多,但相对来说形成比较完整的业务价值链主要有以下几个:传统业务的接入服务,它由电信运营商提供业务;网络游戏,由网络游戏服务提供商、游戏运营商、电信运营商一连串的服务商形成价值链。  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应该是非常严重的,黑客攻击行为、网上盗窃、网上欺诈、网络病毒这些问题非常多。网络运营商的经营已经形成了大家比较固定的观念,比较有保障。  网上行为也要逐步地进行规范。美国这种网上自由、无管理、无法律的观念还是深入人心的,深入全球的,大家曾认为互联网上的任何行为就不应该受到任何规范,不应该有管理。现在出现的问题使大家越来越多地意识到确实需要对网上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网上行为同样应该遵守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同样应该受现实社会规则的约束,网上出现的网络滥用行为是利用了网上的优良特质,从业者、行业组织、政府还需要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未来比较明显的趋势是宽带业务和各种移动终端的普及。整个宽带的建设和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网络的整体发展。互联网经营和生存的模式也将更加丰富。如今,大家在网上更多的是浏览信息、使用聊天工具、玩网络游戏,把互联网更多地当作自己的一个高级的信息技术玩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玩具能够变成工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离不开的工具。网络的应用也更加开放,有许多政府网站已经将其事务到网站上去,如征求意见、地方基层选举等,这些使网络的应用更加开放和多样化。希望网络信息要以人为本,互联网做为一个信息平台它的用户主流50%以上是30岁以下青少年,那么为青少年建设的网络应该是一个可信、健康的网络,它应该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朋友和助手。网络教育将是下一个互联网业务的热点问题,网络搜索,大容量电子邮件,电子商务平台,移动互联网,无线局域网,网络资源信息开发等业务都将成为互联网-业务的热点问题。

互联网发展历程论文

145 评论(11)

fujiahui

如今,科技的发展已是越来越快,科技的成就让世人瞩目,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政治、经济的总体格局保持和平与发展的同时,经济全球化步伐迅猛加快,科技进步的趋势日新月异。许多先进发达国家的信息网络化极大地推动了该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网络发展较慢,但近几年发展迅速,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出现。   一、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大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6-3是研究试验阶段(E-mail Only)   在此期间中国一些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开始研究Internet联网技术,并开展了科研课题和科技合作工作。这个阶段的网络应用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而且仅为少数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提供电子邮件服务。   第二阶段为4至1996年,是起步阶段(Full Function Connection)   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互联网,实现和Internet的TCP/IP连接,从而开通了Internet全功能服务。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互联网的国家,之后,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个互联网络项目在全国范围相继启动,互联网开始进入公众生活,并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第三阶段从1997年至今,是快速增长阶段。   国内互联网用户数97年以后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截止到2013年年初,我国网民规模达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1%,同时我国域名总数为1341万个,其中“CN”域名总数为751万,占比为56%。中国网站总数(即网站的域名注册者在中国境内的网站数,包括在境内接入和境外接入)继续回升至268万个。   二、我国互联网发展中的问题   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信息网络化使我国面临数字分化的挑战,也有人管这个叫做信息鸿沟,有条件者可以上网,能从网上得到更多的信息资源,无条件只有徘徊在网络的大门之外,这点表现得非常突出。国与国之间,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网络鸿沟存在明显差距,周边国家信息网络化也在对我们提出挑战,在发达国家进行大规模信息网络化建设的同时,亚洲许多国家也在竭尽全力地推进国家的信息网络化建设。周边国家都在利用信息网络化发展自己的经济,并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这对我们是严峻的挑战,也是前进的动力,我们一定要努力拼博,使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信息鸿沟降到最低。信息网络化对法规制度也存在问题,尽管我们已经有自己的法律法规,但仍存在着种种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因素,所以,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比如,当下最常见的侵犯信息知识产权的事件经常发生,信息知识产权还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信息知识产权资本化的进程也还受到种种制约,如此之类。   互联网上存在的不良现象。大家都熟悉360与腾讯打官司的事,这是诚信问题的典例,假如,当我们看到电脑上没有我们熟悉的QQ与360时,我们是否会觉得我们是没有龟壳的乌龟呢!因此,互联网立法监管问题必不可少,通过国家监管网络和网络公司便能有效的消除群众的怀疑,也能防止虚假信息泛滥。随着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也日益得到成熟,新的犯罪也随之产生,网络诈骗,网络拐卖还有网上倒票等等,这些违法行为都是伴随着网络而来。我们不否认网络带来的好处,但也得承认网络的弊端,用一些实名登记买票的方法虽可以防止网上倒票,但网上买票的一些“钓鱼网站”又春风吹又生了,这些都是问题。   互联网发展中带来身体和心理方面的问题。电脑也为我们带来一定的影响,长时间上网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网上传递的一些不良信息,网上购物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它在扩大人们的交往空间的同时是否也造成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困难,电脑会影响我们的视力,如果我们长时间望着电脑的屏幕,不让眼睛作适当的休息,这样会影响我们的视力,它也会影响我们的学业,如果我们太过沉迷网上游戏,把学业置诸不理,学业成绩因而下降,甚至无心向学。不过,最严重的是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由于网络的便捷性,人们只要利用互联网便能传递彼此间的讯息,甚至连通电话的时间也减少了;长此下去,这个社会就会变得冷漠,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也会越来越大。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会伴随着种种担心,担心的焦点不外乎暴力、色情、颓废等,好处与坏处只有一线之隔,上网亦是如此,跨越了“利”的界线便是“弊”,网络的信息很丰富,当然有好的也有坏的,至于好坏在于自己怎么去把握了。   三、针对互联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从国家角度大力发展互联网事业。要想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发展的差距,要从国家角度重视互联网的发展,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化的优势来为我国经济服务。因为“十五”计划提出:建设一批重大高技术工程,主要是高速宽带信息网等;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建设信息技术设施,提高网络容量和传输速度;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推动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所以,只要这些工作做好了,信息网络化所带来的种种挑战都将被我们战胜,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为营造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大互联网的安全工作。由于互联网的特殊性,因此对于信息安全的问题,尤其关系到一些重要信息的传送,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一定要快速而高效,而且保证信息的安全,要想获得较好的治理效果,国家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同时提高社会监督体制的效能,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对行业的监管,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互联网行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全社会应当把维护网络安全、有序地运行放在战略的高度审视,呼吁全社会要关注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和法制建设,提高全民网络与信息安全意识,加快完善我国网络安全立法和法律规范机制,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促进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   正确使用互联网。互联网作为新兴事物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要用辩证的态度对待他,应该利用和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并积极运用互联网为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便利。并且要正确的分析互联网带来的不良影响,在实际的运用中规范完善,比如,购物时,到正规网站购买,不要贪便宜而被骗,远离一些违法的网站,避免一些不良网站带来的影响,同时要适当进行运动,劳逸结合,上网后注意进行锻炼和清洗脸部,多做眼睛保健操,保护颈椎和眼睛,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四、总结   总之,互联网的发展带给我们有利有弊,我们应该重视互联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通过努力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将信息网络化带来的挑战视为一种动力,努力应对,满怀希望迎接下一个发展与飞跃。
321 评论(11)

生如夏花性德

互联网的诞生是互联网发展史第一节
244 评论(8)

51lx

随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的十多年时间内,由于价格很昂贵,电脑数量极少。早期所谓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而产生的,其形式是将一台计算机经过通信线路与若干台终端直接连接,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方式看做为最简单的局域网雏形。最早的Internet,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立的。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许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组交换技术都来自ARPAnet。ARPAnet不仅进行了租用线互联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而且做了无线、卫星网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其结果导致了TCP/IP问世。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1980年前后,ARPAnet上的所有计算机开始了TCP/IP协议的转换工作,并以ARPAnet为主干网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计算机完成了向TCP/IP的转换,并在UNIX(BSD1)上实现了TCP/IP。ARPAnet在技术上最大的贡献就是TCP/IP协议的开发和应用。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组织NSF采用TCP/IP协议将分布在美国各地的6个为科研教育服务的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并支持地区网络,形成NSFnet。1986年,NSFnet替代ARPAnet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1988年Internet开始对外开放。1991年6月,在连通Internet的计算机中,商业用户首次超过了学术界用户,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Internet成长速度一发不可收拾。
281 评论(8)

rachelliyuer

如果没有网信办的通报,大概已经很少有人会意识到:“那个TOM网”还活着。是的,TOM网还没有死,只是情势更加岌岌可危。6月1日,新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实施的首日,TOM网遭遇了6个月以来的第3次点名通报。此前,北京市网信办既已认定,TOM网因“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和人员情况等”不符条件,未能通过年检,整改数月后,至今未达要求。根据相关规定,整改后仍不符许可条件的,将暂停新闻信息更新,同时不予换发许可证。这意味着,有着17年历史、一度跻身中国四大门户之列的TOM网,在经历了一系列商业决策失败之后,将彻底了断多年的痛苦挣扎。2000年7月正式上线的TOM网,虽稍晚于新浪、搜狐、网易等新闻门户,但因恰逢中概股海外普遍受挫、网络泡沫正浓的当口,先后收购鲨威体坛、美亚在线及当时中国最大的电子邮局,成功进入门户网站第一梯队。4年之后,TOM在线在香港和纳斯达克两地上市,一时风光无两。虽然内容和流量与另三家门户相比有较大差距,但SP业务让TOM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着可观收益。直至2005年第三季度,TOM在线的净利润达1288万美元,领先搜狐和新浪,但危机也在此刻埋下伏笔:TOM在线总收入的3%均来自无线增值业务。而后,由于SP行业乱象横生,国家相关部门重拳整顿,TOM网的营收受到巨大冲击。2007年9月,TOM在线从两地退市,成为当时第一家在海外退市的中概股。有着“中国SP第一人”之称的TOM在线CEO王雷雷,因涉中移动反腐风暴,在2010年被卷入调查(当时已离开Tom网)。2005年1月,TOM网收入刚刚超过搜狐时,王雷雷曾高调宣布,对TOM来说,最痛苦和难以割舍的,就是门户网站业务。但退市以后,TOM果断放弃了大而全的新闻门户业务,大幅裁减门户员工,同时将重心转移到电子商务上,并力推TOM—Skype网络电话业务。王雷雷在离职TOM加入空中网后,也彻底放弃了熟悉的SP业务,将原本谋求向无线互联网门户转型的空中网彻底扭转了船头,把重心放在了游戏上。接下来的几年里,被TOM集团寄予厚望的TOM在线,开始进入了漫长的战略盲从期:试图追赶一个个互联网风口,却都押宝失败,多个项目最终折戟。多年以后,TOM网再被许多人提起时,只落得个“沉迷于赚快钱”的断语。2、就在TOM在线放弃门户的时候,社交起家的腾讯后发制人,重点打造腾讯网。由于自带海量的用户入口,腾讯网在流量上快速赶上另三家,以搜狐、新浪、网易、腾讯为“四大门户”的说法,从此基本固定下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新闻门户是互联网信息匮乏时代里的唯一解药,也是中国网民将互联网具象化的最惯有认知。但随着各类互联网工具逐成信息的入口与出口,去中心化成为互联网内容领域的主流,门户不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了。尤其是,当移动互联网浪潮来临,资讯客户端纷纷引入机器算法,以大数据为基础,贴合个人兴趣推荐内容,彻底颠覆了信息分发的潮水走向。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四大门户之外,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兴趣推荐App走向舞台中央;各类垂直细分领域的媒体渐次加入客户端战场;社交领域的微信、微博俨然是巨大的信息分发平台;甚至各类工具型的App,也开始引入资讯内容打造信息流——万物皆媒的时代里,门户的不可替代性显得愈发低落。原本代表着互联网先进生产力的门户,逐渐成为了一种传统媒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优秀人才的流失。2014年10月,新浪网总编辑陈彤正式离职,挥别17年的门户生涯,这被广泛视为门户时代的彻底结束;2015年9月,网易总编辑陈峰离职,算上之前的赵莹、李甬,网易在3年多时间里换了3位总编辑;2016年年底,搜狐总编辑陈朝华离职……不过,新型媒体形态的确立,复又吸引到一些总编辑回归内容。陈彤离开小米后,入职和今日头条、天天快报同一赛道的一点资讯,担任总编辑;陈朝华离开搜狐后,进入拥有360和北京电视台联合打造的北京时间,出任联席总裁。从另一个维度来说,新闻门户在深受媒体变局影响的同时,自身也在因势而变。根据原新浪总编辑、现阿里文娱副总裁周晓鹏的理解,不少门户网站在移动端都做得有声有色,比如新浪新闻App在2016年的DAU实现了数倍增长;腾讯新闻App是市面上用户量最大的;网易新闻App则继续秉持网易系产品的高品质特点。“门户没有衰落或过时,过时的可能是我们对于门户的定义和理解。”移动互联网狼奔豕突的几年光景,四大门户已经算是幸运儿,身居二三梯队的传统门户网站,大多遭遇着与TOM网相似的时代命运。1999年成立的中华网曾耀眼于资本市场,但因为缺乏核心业务和盈利能力,终于2011年10月宣布破产保护,并从纳斯达克退市。2010年的一份数据报告显示,中国的网站数量在半年以内,减少了44万个。2013年9月,曾被中国门户网站视为效仿对象的中国雅虎,正式关闭了在华门户业务。3、一定程度上,新闻门户是早年创业者入局互联网的黄金门票,但随着互联网商业版图的飞速拓展,那些曾引领风骚的门户大佬的命运,还得看各自的漫漫求索了。2015年1月,“互联网教父”张朝阳高调宣布,要重新调整门户,“再造搜狐”。尴尬的是,搜狐SNS没做起来,他在新浪微博上宣布了这一消息。但无论是其予以众望的视频、游戏,还是资本层面的布局,搜狐至今都没有取得太大起色。19岁的搜狐,似乎已是积重难返。被称为中国门户老大哥的新浪,在2009年时仅有870万美元的运营利润,和许多对手已不在同一量级。但微博救了新浪:新浪微博上线后,一度成为国内最大的社交网络平台,经过短暂迷茫,新浪微博连续9个季度保持30%以上的增长率,甚至超过了微博鼻祖推特。不过,新浪的总体广告收入中,门户仅占很小的一部分了。凭借游戏领域的IP优势,以及稳抓了智能手机红利和手游机会,市值400亿美金的网易现近乎是中国当代互联网的“第四极”。甚至有人横向比较过,2016年,网易的总营收相当于新浪加搜狐再乘以2还挂点零;单看市值,网易可以买8个新浪,25个搜狐。在网易营收中,门户的占比也已十分有限,甚至有一种说法:从2004年开始,网易对门户事业部的高管,就没有过任何期权奖励。2016年9月,网易单独分拆了门户新闻业务。身居BAT的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转身最快,凭借超级App微信,它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高枕无忧”。除此以外,在内容、游戏、支付等方面的持续加码,以及资本层面的分散布局,使得这家超级公司的树根愈发粗壮。前不久,腾讯和它在许多战场的最大劲敌阿里,市值先后突破3000亿美元。2014年,已经身处网游产业的王雷雷在一次采访时说,以前赚钱赚得太多太快了,现在想赚“慢钱”。但TOM网大概也没有选择快慢的可能了,如今的TOM网已是一派凋敝景象——画风基本停留在门户0时代,排版粗糙、秩序感欠缺、内容几无吸引力,部分新闻链接甚至指向数年前的信息。知乎上有一则问题是:“TOM网的未来道理在哪”。一名网友的回答是:在互联网暗流涌动的年代,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方式只会导致舍本逐末,连最初的阵地(门户网站)都被瓜分的一寸不剩。TOM网的未来?还是先找一块土地再考虑种什么吧。当今的中国互联网已是以BAT+TMD为流量担当,各个分野由小巨头霸占(其中也有BAT等巨头的影子)的复杂景象。即便如此,想必这也只是阶段性的战绩,更大的破坏和变化还将持续发生。过去20多年间,中国互联网史是一部始终坚持革新、你追我赶、不断突破极限的商业大戏,多少人与故事走进了历史。那些历经浮沉逐渐稳固地位的旧族、半路杀出重围的新贵们,既要感念于时代的际遇,更大程度还得归因于其自身对未知的好奇心、恒久的努力,以及时刻傍身的危机感。过去20年是这样,未来20年还是这个道理。
164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