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wnseven
水污染及其危害 水体污染的概念 水体是指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沼泽、海洋以及地下水 等水的积聚体。在环境学中,水体不仅包括水本身,还包括了水 中的悬浮物、溶解物质、胶体物质、底质(泥)和水生生物等。应 把它看作完整的生态系统或完整的综合自然体。水体按其类型不 同可以分成陆地水体和海洋水体以及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等。 由于水的比热、蒸发热大,冰冻熔解热也大,因而使水环境 下的温度变化小。水在4C时密度最大,所以海洋、河流下面不结 冰,便于水的对流,使水中营养物和气体得以流动。水的溶解性 好,事水中生物营养物质的运输者和载体。水的浮力大,使许多 缺乏硬骨骼作支架的动物生存于水中。在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的 驱动下,水通过气态、液态、固态转换循环,使大气圈、生物圈 和水圈之间能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变的自然 环境,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协调机制。 但是,人类的活动使得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这些污染物 质使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 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由于工业化的兴起 和发展,人类在生物圈中的活动日益加剧,水体污染的现象也日 趋严重。因此,产生了许多公害事件,如日本的水事件和富山事 件都是因水体污染造成的危害。水体污染的严重后果不仅在于危 及人类身体健康,同时也对工农业生产造成危害。 水体污染源和污染物 根据人类活动的不同形式,可以将水体污染分成下面几种类 型。 (1)工业污染源各种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废水排入水体就造成 了工业污染源。不同的工业所产生的工业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充 分有很大差异,这是由于各种工业加工的原料不同、工艺过程不 同造成的。冶金工艺所产生的废水主要有冷却水、洗涤水和冲洗 水等。冷却水中的直接冷却水由于与产品接触,其中含有油、铁 的氧化物、悬浮物等;洗涤水为除尘和净化煤气、烟气用水,其 中含有酚、氰、硫化氰酸盐、硫化物、钾盐、焦油、悬浮物、氧 化铁、石灰、氟化物、硫酸等;冲洗水中含有酸、减、油脂、悬 浮物和锌、锡、镍、铬等。在上述废水中,以含氰、含酚废水危 害最大。有色冶金工业所排出的废水,多含汞、砷、锡、铬等元 素,是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物质的来源。此外,有色冶金遗留的大 量矿渣,经雨水冲洗,流入地表和地下水中成为水体中断污染物 质。轻工业所加工的原料多为农副产品,因此工业废水主要含有 机质,有时还常含有大量的悬浮物质、硫化物和重金属,如汞、 镉、砷等。化学工业的产品很多,因此化学工业废水的充分也很 复杂,在废水中常含有多种有害、有毒,甚至剧毒物质,如氰、 酚、砷、汞等。有的物质难以降解,但却能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 内富集,造成危害,如DDT、多氯联笨等。此外,化工废水中有的 具有较强的酸度,有的则显较强的减性,PH值不稳定,这些废水 对人体的生态环境,水体中的建筑设施和农作物都有危害,一些 废水中含氮、磷均很高,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有的污染物即使 含量甚微,但通过食物链的物质循环富集,会造成水生动物和人 中毒。 总之,工业污染源向水体制排放大废水具有量大、面广、充 分复杂的特点,是重点解决的污染源。 (2)城市生活污水城市居民聚集地区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多为 洗涤水和冲刷器物所产生的污水,因此,主要由一些无毒有机物 ,如糖类、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尿素等组成。其中含 氮、磷、硫较高。此外,还伴有各种洗涤剂,这是另一类污染源 ,它们对人体有一定危害。在生活污水中还含有相当数量的微生 物,其中一些病源体,如病菌、病毒、寄生虫等,都对人的健康 有较大危害。根据部分工业发达国家资料统计,城市生活用水量 大约每人每天150-420升,特大城市为440-820升。 (3)农村污水和灌溉水农村污水和灌溉水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来 源。由于农田施用化学农药和化肥,灌溉后或经雨水将农药和化 肥带入水体造成农药污染或富营养化。在污水灌溉区,河流、水 库、地下水都会出现污染,同时也就出现土壤污染、食品污染。 此外,船舶在水域中航行时,会对水域造成污染,其主要污 染物是油,其次还有因洗刷船舶带来的污水以及向水中倾倒废物 等。在海上,原油泄露也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 水体污染影响工业生产、增大设备腐蚀、影响产品质量,甚 至使生产不能进行下去。水的污染,又影响人民生活,破坏生态 ,直接危害人的健康,损害很大。 (1)危害人的健康水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污染物进入 人体,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砷、铬、铵类、笨并(a)芘等,还可 诱发癌症。被寄生虫、病毒或其它致病菌污染的水,会引起多种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重金属污染的水,对人的健康均有危害。被 镉污染的水、食物,人饮食后,会造成肾、骨骼病变,摄入硫酸 镉20毫克,就会造成死亡。铅造成的中毒,引起贫血,神经错乱 。六价铬有很大毒性,引起皮肤溃疡,还有致癌作用。饮用含砷 的水,会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砷使许多酶受到抑制或失去活性 ,造成机体代谢障碍,皮肤角质化,引发皮肤癌。有机磷农药会 造成神经中毒,有机氯农药会在脂肪中蓄积,对人和动物的内分 泌、免疫功能、生殖机能均造成危害。稠环芳烃多数具有致癌作 用。氰化物也是剧毒物质,进入血液后,与细胞的色素氧化酶结 合,使呼吸中断,造成呼吸衰竭窒息死亡。我们知道,世界上80 %的疾病与水有关。伤寒、霍乱、胃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类是人 类五大疾病,均由水的不洁引起。 (2)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水质污染后,工业用水必须投入更多 的处理费用,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食品工业用水要求更为严 格,水质不合格,会使生产停顿。这也是工业企业效益不高,质 量不好的因素。农业使用污水,使作物减产,品质降低,甚至使 人畜受害,大片农田遭受污染,降低土壤质量。海洋污染的后果 也十分严重,如石油污染,造成海鸟和海洋生物死亡。 (3)水的富营养化的危害在正常情况下,氧在水中有一定溶解 度。溶解氧不仅是水生生物得以生存的条件,而且氧参加水中的 各种氧化-还原反应,促进污染物转化降解,是天然水体具有自净 能力的重要原因。含有大量氮、磷、钾的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量 有机物在水中降解放出营养元素,促进水中藻类丛生,植物疯长 ,使水体通气不良,溶解氧下降,甚至出现无氧层。以致使水生 植物大量死亡,水面发黑,水体发臭形成“死湖”、“死河”、 “死海”,进而变成沼泽。这种现象称为水的富营养化。富营养 化的水臭味大、颜色深、细菌多,这种水的水质差,不能直接利 用,水中断鱼大量死亡。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有各种分类: 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 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 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迄今为止,人类还未在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上发现水。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活上不可缺乏之物质、人体组织中水份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其他动物或植物其体内的水份也占百分之五以上,可见水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 而近年来,水污染却非常严重,人们大量用水,或排放废水等,都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一般所称的水污染,主要是指由于人为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将污染物质介入于水体后,变更其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的改变,以致影响水的正常用途或危害国民健康及生活环境。 水污染来源包括天然的污染源及人为的污染源,人为的污染源有生活用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农药、肥料等物质,经由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渗透与流动而进入水体,使得水体环境受到污染、森林之采伐、耕作、土木工程等人为因素所造成水体中浮游物与溶解物的增加等。 不仅河流、湖泊受到污染,海洋也同样污染严重。污染的江河会继续污染海洋,而且海上溢油污染事件的频繁出现,也是污染海洋的重要原因。海洋遭受污染后所产生的一种灾害性海洋现象就是赤潮,由于海水过于营养化,某些浮游生物在水中爆发性繁殖,这种生长量特别巨大的浮游生物是粉红色或红褐色的,因此染红了海水,导致了赤潮。赤潮不仅给海洋环境、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对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都有影响。一方面,赤潮引起海洋异变,局部中断海洋食物链,使海域一度成为死海;另一方面,有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这些毒素被食物链中的某些生物摄入,如果人类再食用这些生物,则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而水污染又是造成水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有28个国家被列为缺水国或严重缺水国。目前正在世界许多地区出现的水资源供应危机。 水资源的缺乏和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据调查,利比亚和印度目前的水资源开采量分别是其合理利用量的4倍和两倍,这将直接影响到它们今后的农业生产。泰国首都曼谷由于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城市地面出现下沉的危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将比现在增加3倍。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面对城市人口激增与十分有限的水资源,人们将束手无策。目前,全世界有14亿人生活在缺乏洁净饮用水的地区,全球每年有700万人因缺水或饮用不卫生的水而致病死亡。并且居民所患的疾病中,大约80%直接或间接与饮用水不合格有关。 我国水环境的前景也令人担忧。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繁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多年来,我国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由于污染所导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断发生,不仅使工厂停产、农业减产甚至绝收,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威胁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了人类的生存。我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以污染程度大小进行排序,其结果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其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最重。综合考虑我国地表水资源质量现状,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Ⅰ、Ⅱ类标准只占2%(河段统计),符合Ⅲ类标准的占9%,属于Ⅳ、Ⅴ类标准的占9%,如果将Ⅲ类标准也作为污染统计,则我国河流长度有8%被污染,约占监测河流长度的2/3,可见我国地表水资源污染非常严重 我国地表水资源污染严重,地下水资源污染也不容乐观? 我国北方五省区和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无论是农村(包括牧区)还是城市,浅层水或深层水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局部地区(主要是城市周围、排污河两侧及污水灌区)和部分城市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污染呈上升趋势(金传良等,1996)。 具体而言,根据北方五省区(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1995眼地下水监测井点的水质资料,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69个城市中,Ⅰ类水质的城市不存在,Ⅱ类水质的城市只有10个,只占5%,Ⅲ类水质城市有22个,占9%,Ⅳ、Ⅵ类水质的城市有37个,占评价城市总数的6%,即1/2以上城市的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至于海河流域,地下水污染更是令人触目惊心,2 015眼地下水监测井点的水质监测资料表明,符合Ⅰ-Ⅲ类水质标准仅有443眼,占评价总数的0%,符合Ⅳ和Ⅵ类水质标准有880和629眼,分别占评价总井数的7%和3%,即有78%的地下水遭到污染;如果用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在评价的总井数中,仅有328眼井水质符合生活标准,只占评价总数的2%,另外2/3以上到监测的井水质不符合生活饮用卫生标准。 为了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认识,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 面对严峻的缺水、水污染问题,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珍惜每一滴水,采取节水技术、防治水污染、植树造林等多种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迄今为止,人类还未在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上发现水。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活上不可缺乏之物质、人体组织中水份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其他动物或植物其体内的水份也占百分之五以上,可见水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 而近年来,水污染却非常严重,人们大量用水,或排放废水等,都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一般所称的水污染,主要是指由于人为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将污染物质介入于水体后,变更其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的改变,以致影响水的正常用途或危害国民健康及生活环境。 水污染来源包括天然的污染源及人为的污染源,人为的污染源有生活用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农药、肥料等物质,经由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渗透与流动而进入水体,使得水体环境受到污染、森林之采伐、耕作、土木工程等人为因素所造成水体中浮游物与溶解物的增加等。 不仅河流、湖泊受到污染,海洋也同样污染严重。污染的江河会继续污染海洋,而且海上溢油污染事件的频繁出现,也是污染海洋的重要原因。海洋遭受污染后所产生的一种灾害性海洋现象就是赤潮,由于海水过于营养化,某些浮游生物在水中爆发性繁殖,这种生长量特别巨大的浮游生物是粉红色或红褐色的,因此染红了海水,导致了赤潮。赤潮不仅给海洋环境、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对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都有影响。一方面,赤潮引起海洋异变,局部中断海洋食物链,使海域一度成为死海;另一方面,有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这些毒素被食物链中的某些生物摄入,如果人类再食用这些生物,则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而水污染又是造成水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有28个国家被列为缺水国或严重缺水国。目前正在世界许多地区出现的水资源供应危机。 水资源的缺乏和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据调查,利比亚和印度目前的水资源开采量分别是其合理利用量的4倍和两倍,这将直接影响到它们今后的农业生产。泰国首都曼谷由于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城市地面出现下沉的危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将比现在增加3倍。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面对城市人口激增与十分有限的水资源,人们将束手无策。目前,全世界有14亿人生活在缺乏洁净饮用水的地区,全球每年有700万人因缺水或饮用不卫生的水而致病死亡。并且居民所患的疾病中,大约80%直接或间接与饮用水不合格有关。 我国水环境的前景也令人担忧。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繁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多年来,我国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由于污染所导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断发生,不仅使工厂停产、农业减产甚至绝收,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威胁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了人类的生存。我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以污染程度大小进行排序,其结果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其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最重。综合考虑我国地表水资源质量现状,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Ⅰ、Ⅱ类标准只占2%(河段统计),符合Ⅲ类标准的占9%,属于Ⅳ、Ⅴ类标准的占9%,如果将Ⅲ类标准也作为污染统计,则我国河流长度有8%被污染,约占监测河流长度的2/3,可见我国地表水资源污染非常严重 我国地表水资源污染严重,地下水资源污染也不容乐观? 我国北方五省区和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无论是农村(包括牧区)还是城市,浅层水或深层水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局部地区(主要是城市周围、排污河两侧及污水灌区)和部分城市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污染呈上升趋势(金传良等,1996)。 具体而言,根据北方五省区(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1995眼地下水监测井点的水质资料,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69个城市中,Ⅰ类水质的城市不存在,Ⅱ类水质的城市只有10个,只占5%,Ⅲ类水质城市有22个,占9%,Ⅳ、Ⅵ类水质的城市有37个,占评价城市总数的6%,即1/2以上城市的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至于海河流域,地下水污染更是令人触目惊心,2 015眼地下水监测井点的水质监测资料表明,符合Ⅰ-Ⅲ类水质标准仅有443眼,占评价总数的0%,符合Ⅳ和Ⅵ类水质标准有880和629眼,分别占评价总井数的7%和3%,即有78%的地下水遭到污染;如果用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在评价的总井数中,仅有328眼井水质符合生活标准,只占评价总数的2%,另外2/3以上到监测的井水质不符合生活饮用卫生标准。 为了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认识,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 面对严峻的缺水、水污染问题,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珍惜每一滴水,采取节水技术、防治水污染、植树造林等多种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