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论文摘要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98

SeattleBJ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论文摘要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jingne1

已采纳
班主任的道德情感和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分不开的,你不妨多想想其中的因果关系。电视上不也有很多关于老师道德的事件吗?前几天央视新闻频道还播放过此类的报道,当然,这是不好的消息,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题材。你也可以用对比的手法写,用一些真实的事件,感人的也有很多,汶川地震有、贫困山区有、包括你身边也有。老师的道德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情感问题,在05年的《感动中国》特别节目当时就播放了一位自愿到贫困山区去教书的青年教师,情景很让人动容。这样的老师对学生传递的信息是好的,事件从道德层面上来说是可敬的,学生经历了这样的情感波动对学生的人生也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论文摘要

194 评论(14)

z719772187

先定义道德情感,引经据典。然后再定义教师的道德情感。分析中学生心理的变化趋势。古代、近代、当代。30年代 6-70年代。80后、90后。最好有问卷调查支撑。然后写新形势下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可以分为几个方面:比如社会意义、教育意义、对中国文化发展的意义。对比优秀国家的经验谈。然后再写措施。措施又是几个方面:国家立法上、教育部门该做什么、班主任自身需要提高什么、然后是学校开展什么具体活动。举例说明。建议题目改一下,你范围太大。加浅析……形势和对策。
316 评论(14)

lgjy63613

一、创设“互爱”的班级人际关系环境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的活动,无论是心理活动还是行为活动,都是由一定的环境条件所激发,其活动过程受环境条件所制约,而活动由反作用于环境,改造着环境条件。” 而教育专家也认为,环境对学生身心的发展影响较大,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渗透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实践及社区教育之中。对于学生来说,接触时间最多的应该是班集体。只要班级人际关系融洽,就易形成民主、和谐、上进的情感气氛,就有利于学生间、师生间的思想、情绪、情趣、情操等的相互感应,并有益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为此,我着手抓了如下两个方面:1、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必须关心和热爱学生。班主任是否关心和热爱学生,主要受其理想、信念、教育观点、职业道德和事业心支配,富于理性特征。而学生对教师是否尊敬和信赖往往是靠学生的主观判断和情绪体验来决定的,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这样,师生之间就要多接触。作为班主任要经常深入班级,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和熟悉每一个学生,体察学生的心理动态,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让学生感受到你在关心和爱护他,在不断地接触过程中,学生时刻感受着你的温暖,心理距离逐渐缩短,这样学生的心理障碍和思想的片面性也随之消除,师生的感情更加融洽,班级稳固向前发展。2.同学之间的关系同学关系主要指同学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心理距离近的同学,心情舒畅,无所不谈。如果一个同学与班内多数同学有矛盾,他的心情不可能愉快,整天都会处于抑郁、孤独和忧伤之中。同学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如何形成的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缺乏心理沟通,是非标准不一,难以形成心灵的默契。对此,我教育学生要倾注对同学全心的爱,对待同学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对同学要以诚相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同学,并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去锻炼,并体验情感学生在活动中的意志力是在克服困难中表现出来的,并在克服困难中成长的。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因此,为培养班集体坚强的意志品质,就必须把他们放在活动中去锻炼。困难和挫折好像是学生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条条拦路河,作为班主任不应该背着学生涉水而过,而应该设法提供舟楫,让他们自己走过去。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首先帮助学生客观分析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保持沉着,面对现实,坚定信心,然后采取对策,排除障碍,毫不动摇的朝着既定目标迈进,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记得在今年的校运动会上,全班同学齐心协力,赛场上的运动员奋力拼搏,校道上的啦啦队热情加油,可总分排名竟是年级的尾巴,听到这个消息,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沮丧着脸。看到这种情景,我既高兴,又为他们感到难过,高兴的是说明每个同学都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对此,我首先让全班同学找出这次失利的原因,然后商量对策,最后对他们说,只要尽力了就行了,今后继续努力。这时,全班同学又露出了充满希望的笑容。三、正确对待学生的情感障碍及行为障碍等,给予学生及时的心理疏导。在班上,我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心连心、心里话、小小心理辅导员等活动,培养学生从不同的心理角度去寻找“打开心灵锁”的钥匙。作为班主任,我主要采用了三种方法来了解并疏导学生:一是观察法。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考察,即通过“听其言、观其行”来掌握学生的情况。例如:有的学生由于某种疾病上课精力不足,作为班主任应该观察到,及时地给予关心、体贴,并组织班集体帮助他,鼓励他多参加文体活动,注意锻炼身体。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意志力。作为班主任,只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就能及时给学生进行疏导。二是谈话法。通过亲自与学生交谈,获得学生信息,可以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和个性,跟学生的谈话方式有多种,根据需要可找学生个别谈心,也可找班干或小组漫谈,还可对全班进行专题谈话。无论哪一种形式,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注意谈话的态度,还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例如有一次,班上有两个女孩因一点小事而互相争吵谁也不理谁。这时,我并没有马上对两个孩子讲一番同学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理解体谅的道理,而是先让一个说完自己的理由,然后让他们面对面地说说自己的理由,这时候,两个孩子的声音越来越低,表情也越来越不好意思。最后两个孩子都对我说:“老师,我们俩都有错,现在我们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这样一来,这两个孩子的心结也就解开了。
314 评论(8)

19890110zhu

【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94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