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icha
为认真落实流动人口的管理,促进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与服务工作迈向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一村社区采取三项措施保障流动人口的权益,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一是提升流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加强流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主动、积极学习,强化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并定期组织学习计划生育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素质,强化业务知识。二是强化宣传倡导,营造和谐氛围。社区常态化开展“关爱流动人口”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政策法规、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等知识,加强流动人口依法守法和自我保健意识。通过人口信息平台,加强与流动人员的户籍地或流入地计生部门联系,及时了解流动人口的婚育、避孕措施、流动地址和身份证号码等信息。三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流动人口均等化管理。对于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建立药具台账,定期进行随访服务,并上门发放计生用品,切实让流动人口享受到社区的关心和关怀。 
摘要: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的最主要部分, 包括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遇 到的困难以及带给城市的问题两个层面。 问题出现的原因为城市体制弊端, 少数民族自身人力资本缺乏以及城乡、 民族之间文化冲突与文化不适应。 应当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 要构建预警机制、寻求消减对策, 强化其对 城市的适应与认同。 关键词: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遭遇问题; 引发问题; 文化不适应 改革开放以来, 少数民族开始走出家门进入城 市, 成为城市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 口增长十分迅速, 目前在许多城市中甚至已经超过 当地少数民族户籍人口”[ 1 ]107。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 一个在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与汉族迥异 的特殊群体[ 2 ]。 学界虽有学者研究少数民族流动人 口, 但却没有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进行专 门界定。 本文尝试就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的 内涵、组成部分与主要内容、问题出现的原因等进行 论述, 以就教于方家学者。 要探讨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 必须首先 明确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概念。 有研究者将城 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称为城市流动少数民族, 指的 是非当地城市户籍, 但在城市从事各种工作和活动 的少数民族, 并将其与城市世居少数民族、城市新进 少数民族一起纳入城市少数民族的范围[ 1 ]100。据此, 只要是从民族地区及非民族地区乡村、牧区或城镇 流向城市而非乡村、牧区及小城镇的少数民族人口 都属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范畴。 这种界定方 式偏重户籍和流入地。 还有研究者从文化层面理解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我们不只是把这些被调查 的民族 (指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笔者注) 看作 是人口较少的群体, 而且把他们看作是拥有和城市 汉族居民不同的传统文化、也拥有与城市其他迁移 者不同的文化背景的群体”[ 3 ]40。 民族文化携带者的 身份成为区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 普通流动人口的重要标准。 在借鉴上述成果的基础 上, 笔者认为,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主要指从农 村、牧区、城镇流入城市且不改变户籍的、作为民族 文化携带者存在的少数民族人口。 基于某一具体城 市而言通常是指流入人口, 不包括流出人口。 当然,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还应该包括流入地不是城市的那 部分人口, 但以流入城市者为主体。 由于城市是少数民族人口的最主要流入地, 少 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更多地指向流入城市的少数民 族人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由于自身的民族性、宗教 性、文化性等特点, 与之有关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 题更应该予以高度重视。美国社会学家R·E ·帕克 (R o be r t E zra P a rk ) 论文网 对迁移产生的影响的认识则比 较全面,“人口从国内的某一区域迁移到另一个区域 —— 例如当前黑人向北方移居—— 也会引起动荡。 从移居者自己的观点来看, 这种移居可以具有解放 的性质, 使他们获得接触新的经济和文化的机会, 但是, 对于他们所离开的和正在移入的社区, 这种运动 丝毫不差地都同样是一种扰乱。同时, 这种迁移败坏 了移居者的本身, 尤其对青年一代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