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关于梁启超的论文3000字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42

laoxingXJTU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梁启超的论文3000字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ganweidodo

已采纳
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梁启超的文章风格,世称“新文体”。这种带有“策士文学”风格的“新文体”,成为五四以前最受欢迎、模仿者最多的文体,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梁启超写于1905年的《俄罗斯革命之影响》,文章以简短急促的文字开篇,如山石崩裂,似岩浆喷涌:“电灯灭,瓦斯竭,船坞停,铁矿彻,电线斫,铁道掘,军厂焚,报馆歇,匕首现,炸弹裂,君后逃,辇毂塞,警察骚,兵士集,日无光,野盈血,飞电刿目,全球挢舌,于戏,俄罗斯革命!于戏,全地球唯一之专制国遂不免于大革命!”然后,以“革命之原因”、“革命之动机及其方针”、“革命之前途”、“革命之影响”为题分而析之,丝丝入扣。难怪胡适说:“梁先生的文章……使读者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

关于梁启超的论文3000字

179 评论(12)

缺货的幸福

梁启超是20实际初年中国思想界和文学史上成绩与影响最为卓著的人物,是中国20世纪初思想启蒙运动的主将和文学界歌名的陶铸者。(1)梁启超是“文界革命”的倡导者。梁启超不仅大力提倡,而且努力实践,开创了堪称“文界革命”样板的“新文体”。新文体是梁启超东渡后接受日本明治维新文化的产物,对于传统古文是一次大解放。(2)梁启超是“诗界革命”的倡导者,“诗界革命”在题材内容上,要求诗歌反映近现代社会现实,为改良派的政治斗争服务。在诗歌的语言形式方面,梁启超提倡通俗化与诗乐合一,势必要求诗歌语言通俗易懂。(3)梁启超是“小说界革命“的倡导者。他在改变小说的社会与文学地位,推动小说理论的发展及小说文体改革,促进新小说、翻译小说的繁荣方面,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绩。梁启超的小说改良群治的积极实践和以新境入旧风格的革新尝试,对当时的小说界具有巨大的示范效应。随着小说界革命的日益推进,小说创作队伍的不断扩大,小说杂志和发表小说报刊的逐渐增多,小说创作与小说翻译在1902年以后骤然由小道而蔚为大观。(4)梁启超是“戏曲界革命”的倡导者。梁启超从改造国民品格、振奋国民精神的愿望出发,身体力行于戏曲革新,创作了《劫灰梦》、《新罗马》、《侠情记》传奇三种,《班定远平西域》粤剧一种。梁启超推动的戏曲界革命获得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借三尺舞台演绎中外兴亡故事,以曲词宾白抒写新民救国情怀,成为文人一时的时尚,众多的报刊成为发表新剧作品的主要阵地。
215 评论(12)

喵喵个咪吖

近代中国文人不少,梁启超就是一个,梁启超,成名于戊戌变法,是戊戌变法的发起人和领导者之一,近代学术大师,与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共同创办清华大学文学院。除了早年政治上的先觉者,到后来的教育大家学术大师,他还是模范家长,他九个子女个个成才,都是国之栋梁。在某种程度上,可比苏洵、苏辙,苏轼一门。  我对于梁启超的了解甚少,但他与康有为的“公车上书”就令人刮目相看,梁先生是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他的爱国思想又不是守旧的、固步自封的,他深知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知识是旧中国最需要的。他是一个保皇派的历史角色,但他又不失为一个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以及一个好父亲。  《家书》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写给第一任妻子李惠仙。主要是梁先生在国外逃亡与访学期间与身处澳门的妻子的交流。关怀备至,温情脉脉,而又有大道理的穿插。精彩的一篇谈到梁先生在美国遇到华侨女郎并陷入爱恋之中事,他谈到女郎的仰慕乃至主动追求及那女子的优秀,及自己的一时意乱情迷,将自己当时的情形完全汇报给了夫人。妻子动怒,禀报岳父大人,并回信称男子可以三妻四妾。他又苦苦相劝,说妻子不明事理,自己早年与嗣同君创立“一夫一妻”会,绝不会背弃。一场家庭纠纷被完整呈现。后来梁先生也说到做到,主动与那女子保持距离。  另一部分,也是主要部分是写给子女的。梁先生常年与家人分居,聚少离多,但他十分关心子女的成长与学习。在教育上很有自己的见解。很注重子女在自然科学的学习,注重所学科目与国家需求的联系。晚清垮台后,梁先生担任过当时ZF的部长。父亲是部长,又是德高望重的大家,还要学习吗? 还需要找工作吗?梁先生却严格要求自己的儿女,不允许孩子依靠家庭。  梁启超先生也不忘在书信中教育他的孩子们必须爱国。爱国,就像一颗种子,他把它种在每个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成长??他让孩子们像海绵一样吸收国外最好的知识。为了使其最大化地吸收知识,他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让他们选择了不同的专业方向,这些专业方向又是中国最需要的、最有用的。他的很多子女是在国外学习与成长的。而放到国外的孩子们又像牵在他手中的风筝,当祖国需要之时,他就把他们拉回来为国效力。梁家所有的孩子没有一人留在国外,无论当时的中国是战火连天还是贫穷困苦。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的爸爸梁启超是那么地爱国,他心里没有小小的“我”,他让每个孩子都志存高远,从小就把责任放在心里。  梁启超先生在家信中有一句话,我看了之后非常感动:“爹爹虽然是挚爱你们,却从不肯姑息溺爱,常常盼望你们在苦困危险中把人格能磨练出来。”其实这不仅是梁启超对自己孩子的期望,也是他对所有中国年轻人的期望。自信的梁启超从来都把自己当作年轻人的榜样。晚年的梁启超除了大量的政务缠身之外,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到各地大学演讲,无论是病情恶化还是疲劳不堪,对于做于年轻人有益的事,他从来都不推辞。他在著名的《少年中国说》中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一封封家书,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浓浓的父爱,每一封的价值都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我们应该像梁启超先生教育子女那样,培养我们的爱国精神,把国家的荣辱兴亡当成是自己的重任,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49 评论(11)

solomon89

他一生著述宏富,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1936年9月11日出版的《饮冰室合集》较称完备。《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  梁启超的文章风格,世称“新文体”。这种带有“策士文学”风格的“新文体”,成为五四以前最受欢迎、模仿者最多的文体,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梁启超写于1905年的《俄罗斯革命之影响》,文章以简短急促的文字开篇,如山石崩裂,似岩浆喷涌:“电灯灭,瓦斯竭,船坞停,铁矿彻,电线斫,铁道掘,军厂焚,报馆歇,匕首现,炸弹裂,君后逃,辇毂塞,警察骚,兵士集,日无光,野盈血,飞电刿目,全球挢舌,于戏,俄罗斯革命!于戏,全地球唯一之专制国遂不免于大革命!”然后,以“革命之原因”、“革命之动机及其方针”、“革命之前途”、“革命之影响”为题分而析之,丝丝入扣。难怪胡适说:“梁先生的文章……使读者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  在书法艺术方面,梁启超早年研习欧阳询,后从学于康有为,宗汉魏六朝碑刻。梁启超曾提出"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以及"戏剧改良"等主张,还亲自创作《劫灰梦》、《新罗 马》、《侠情记》传奇三种、粤剧班本《班定远平西域》一种。他的戏曲理论和实践直接推动近代戏曲文体变革,尤其是剧本《班定远平西域》对粤剧具有重要意 义。吴其昌的《梁启超传》认为,文体的改革,是梁启超最伟大的功
324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