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佳二少
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生物放入一个能让它们生活的地方,并且能让自己观察,这就是生态瓶 材料用具 水草(如茨藻)、水生小动物(如椎实螺、环棱螺)、水、沙子、玻璃瓶(如标本瓶、大试管或医用葡萄糖注射液瓶)、凡士林 一般,所需要的动植物,能够在花鸟市场或类似的海洋馆买到,不会很贵。 对于颜色及品种方面的要求可以咨询售货员,切记不可放大型的鱼类,因为会比较消耗氧气,导致生态瓶无法维持较长时间。 制作方法: ■步骤一:“准备一只透明的塑料瓶(或食用油用完后收下的油桶),剪去上面的部分。” 瓶子来源一般有两种:一是取自垃圾场、垃圾桶,二是自己喝了饮料留下的,三是自己家吃完了以后留下的。不管哪种情况,第一次使用时,都要先把它清洗一下。但不能用肥皂或去污剂来洗涤(孩子往往容易用这些东西来洗)。因为用这些化学物品洗涤后,塑料瓶上会有肥皂等残留物,它们将对水生生物的生存会带来危害。建议用热水洗涤,必要时可加一些小苏打。 由于是模拟生态系统,所以最好不要放过滤器等非原生态物品。 ■步骤二:“在瓶底装入一层水底的淤泥,并灌入大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讲,“水底的淤泥”和“大半瓶自然水域的水”都是无法获取的,即使是在农村地区,让孩子课外去找“水底的淤泥”和“自然水域的水”也是一种比较危险的行为。而且根据笔者的实验结果,淤泥对生态瓶水质的影响是很大的,很容易使整个生态瓶变得十分脏乱,而脏乱的生态瓶很多水生动植物是无法生存的。 建议取一些沙子和小石子,然后用自来水冲洗,除去其中的尘土和脏物质,然后铺在瓶子底部替代淤泥,作用是为那些靠吃死烂植物和动物排泄物为生的细菌提供一个寄宿的场所。 无法获取自然水域水的,可以把自来水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晒两天以上,里面便会生长一些微生物。在生态瓶里灌好水后,最后用胶带在生态瓶外面标出水面的精确位置。因为当瓶中的水不断蒸发后,水中矿物质的浓度会变得越来越高,为了维持一个平衡的环境,就需要补充水分以维持瓶中的水量。 ■步骤三:“在瓶子里'种'上几棵有根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加入生态瓶中的植物一般为藻类,应该先将水加到位,然后再放植物,从而避免加水时把植物冲起来,有个孩子就这么一个细节没注意,种了一个下午的水草还是没种好。 加满水、种上水草的生态瓶一般要等待几个小时的时间,让水中的一些浑浊物沉淀下来,再开始放进水生动物。 ■步骤四:“把田螺、小鱼、小虾、小泥鳅等放进去。” (如果使用油桶则可放入几条小鱼) 很多学生会发现鱼刚刚放进生态瓶的第一天是很容易死去的,第一天生态瓶的水质很好,鱼为什么这么容易死去呢?"A 其实是鱼不能适应新的环境造成的,大多数鱼都对水温的突然变化十分敏感,鱼被突然换到不同水温的水中后,自然容易死去。因此,将鱼放进生态瓶也是有讲究的。你可以在原来鱼所在的水缸中放进一个塑料袋,将鱼转移到这个塑料袋中,然后连水连鱼一起转移到生态瓶中,约5小时后,你就可以放心地把鱼放到它的新家中去了。 很多学生会问老师,一个生态瓶中到底放几条鱼好呢?生态瓶中放养的鱼的数量和生态瓶中水的体积及鱼在水中可获取的氧气量直接相关。如果养的是金鱼,则每4升水放两到三条成年金鱼就可以了。还有一个判别生态瓶中鱼是否太多的方法就是注意是否有鱼浮在水面不断“喘气”,如果有这个现象发生,则表明水中没有足够的溶解氧,要么是水质出问题了,要么就是放入的鱼太多了。 田螺、小鱼、小虾,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很难获得,我们可以用水蜗牛来替代。一般一个20升的瓶子中放一两只水蜗牛就可以了。水蜗牛的繁殖速度也很快,不久你就会发现瓶壁上或水面上有胶质状的卵,两周内你和你的学生就会观察到卵开始孵化成小蜗牛。水蜗牛主要以绿藻为食,绿藻就是生长在瓶壁上的那层绿色的薄膜状物质。注意,生态瓶受到阳光的照射量和绿藻的生长速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一个平衡的生态瓶中,每天绿藻增加的量应该与水蜗牛能吃掉的差不多。 有了这个生态瓶后,我们可以每周一次,组织学生根据他们的观察记录进行讨论,让他们对所观察到的变化的原因进行猜测,或预测一下这个水生生态系统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整个活动的持续时间至少在两周以上,这与教材设计中的教学时间不同,要做好教学进度的调整。 在瓶底装入一层水底的淤泥,并灌入大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讲,“水底的淤泥”和“大半瓶自然水域的水”都是无法获取的,即使是在农村地区,让孩子课外去找“水底的淤泥”和“自然水域的水”也是一种比较危险的行为。而且根据笔者的实验结果,淤泥对生态瓶水质的影响是很大的,很容易使整个生态瓶变得十分脏乱,而脏乱的生态瓶很多水生动植物是无法生存的。 建议取一些粗沙或细石,放在一个大滤网上,然后用自来水冲洗,除去其中的尘土和脏物质,然后铺在瓶子底部替代淤泥,作用是为那些靠吃死烂植物和动物排泄物为生的细菌提供一个寄宿的场所。 无法获取自然水域水的,可以用隔夜水来替代。制作隔夜水,至少要将自来水事先静置24小时,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使其中的含氯化学物质分解除去。大多数水生物都对含氯的物质很敏感,接触到这些物质后容易死亡。 在生态瓶里灌好水后,最后用胶带在生态瓶外面标出水面的精确位置。因为当瓶中的水不断蒸发后,水中矿物质的浓度会变得越来越高,为了维持一个平衡的环境,就需要补充水分以维持瓶中的水量。当然,再补充的水也只能是隔夜水。 生态瓶里可以放什么? 生态瓶可以模拟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从中可以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加深对自然界的认识理解。 实验原理 在生态瓶内,小虾以绿藻为食,吸收绿藻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得以生存。绿藻则依靠自身的叶绿素,利用阳光、水和小虾呼出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自身需要的葡萄糖,同时放出氧气。小虾排出的粪便由细菌分解,分解后的粪便正好是绿藻的肥料。两者相辅相存,得以长期生存。 结论 小小生态瓶实际上是地球生态系统的缩影。在生态系统的教学中,演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生动直观。该生态瓶制做容易,且可长期使用。 
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自己的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使地球不受到污染。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从一张小纸屑开始做起。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环保”这两个字写起来十分容易,但是做起来却十分的困难。如果我们不做到“环保”,那么也许在五年后,也许在十年后,也许就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的世界又将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可能是天灰蒙蒙的,到处都可以看到垃圾,每隔三两天就会来一次沙尘暴,就会来许许多多人们无发想象的事情…… 最近,人们乱砍乱伐,使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沙丘吞噬了万顷良田,洪水冲毁了可爱的家园,大自然的报复让人类尴尬哑然。梅水溪曾经说过,没有自然,便没有人 类,这是世界一大朴素的真理。一味地掠夺自然,征服自然,只会破坏生态系统,咎由自取,使人类濒于困境。最近人们乱捕乱杀,使人类的朋友惨遭涂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就是对捕杀动物后果的最真实的写照。从大学生的伤熊事件到愚人们的疯狂捕猎,人类是否也将要把枪口对准自己?切记,保护动物就等于保护我们自己。顾炎武曾经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保护环境与维护生态平衡的历史重任要落到我们跨世纪一代的肩上。让我们都来关爱自然,热爱地球吧,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地铸起一道绿色环保的大堤,捍卫资源、捍卫环境、捍卫地球、捍卫我们美好的家园吧
地球上没有比北极的冬天更荒凉、更寒冷、更具敌意的了。但是,对于北极熊来说,这里却是天堂。 北极,是一片被冰雪覆盖、被大陆包围着的大海。这里的每一个季节都会带来很多变化。整个冬天,北极熊在寒冷的冰面上捕猎。但是冬季太漫长了,海豹是很难找到的。最重的时候,一头公熊和十个人一样重,但是当一只北极熊度过冬季以后,它的体重变轻了很多。 环斑海豹是北极海豹中最小的一种,也是北极熊爱吃的食物。成年海豹非常有经验,而且警惕性很高,一旦发现险情,就逃到水下去了。海豹在水下的家里有很多供它们浮出海面呼吸的冰窟窿。这样,它们就可以逃避北极熊的捕杀了。但是成年海豹要为小海豹操心。因为小海豹自降生起还没有见过北极熊,不知道它们有多危险。 北极熊的这次捕猎没有成功。没有幼兽的母熊是在冰面上过冬的。公熊对母熊的争夺是很激烈的。这个带疤的大个头公熊尽力把小母熊带到偏远的地方,为的就是避开其它竞争者。 四月,北极冰山上的生命开始苏醒了。母熊第一次把小熊带到洞外,小熊四个月以前出生的冰洞里。现在它们要和妈妈一起面对冰面上的危险世界了。 冰面上的情形每年都发生变化,海豹的分布状况也是变幻莫测的。北极熊只能行程上千公里才能寻找到一个最佳的捕猎地点。 它们沿着冰面相撞而形成的冰脊寻找猎物。在环绕着的冰脊形成的背风处,就是海豹养育小海豹的地方。窝里的空间很大,但是只有一个到达海里的通道。小海豹就隐藏在雪下面的冰洞里。 北极熊的嗅觉非常灵敏。它能闻到一公里以外藏在深雪下面的海豹的气味。虽然如此,北极熊还必须探测到海豹躲藏的精确位置。但是踩在雪上的细微的“喳喳”声会暴露它的行迹。这一次小海豹逃脱了。通常猎手出猎二十次,只有一次成功的机会。 打猎需要技巧和耐心,但是一只单独行动的北极熊很难成功。母熊也通常被小熊拖累得难以成功。如果它不能捕捉到足够多的猎物,用足够多的奶水喂养它们,小熊就会夭折。从目前来看,这个家庭过得很好。母熊找到了很多的食物,保证两个小家伙健康地生活。 四月,在挪威以北1000千公里左右的斯巴尔巴特群岛上,北极熊汇集在海豹的栖息地。在这里,它们可以捕到那些毫无防备能力的小海豹。 这些小熊一岁半了,正是胃口大开的时候。它们正在成长的身体给母熊带来了很大压力。比它们大一些的熊,甚至它们的母亲都会和它们争食。所以小熊必须狼吞虎咽,才能吃到自己的那一份。 如果食物充足,母熊和它的孩子将在这儿呆上两年多的时间。在孩子们独立生活之前,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像大多数动物一样,成年北极熊不会白白耗费得来不易的能量。但是对于小熊,打斗是必要的练习。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它们学习如何适应新的环境,这对它们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小熊最初的学习是模仿学习,妈妈就是它们的老师。但是它们太单薄了,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冲破积雪,进入海豹的窝。 在冰面上还能看到的哺乳动物就是北极狐。它们的活动区域杂乱地分布在北极熊的活动范围里。尽管北极狐也捕杀小海豹,但是它们最多一周捕杀一次,而且多以腐肉为食。它们跟在北极熊的后面,吃它们剩下的食物。在远离大陆的冰面上,北极狐的生存完全依赖着北极熊。 对北极狐和北极熊来说,保养好皮毛是非常重要的。狐的皮毛非常厚,也非常好,并且像熊的一样,每一根都是中空的,有利于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