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中国城市发展史论文集是什么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92

蓝莓果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国城市发展史论文集是什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gangyyay99

已采纳
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新史学》,掀开了对传统旧史学的论战,提出的“新史学”的概念,成为社会史研究的萌芽。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社会史现在已经成为史学研究中的显学,赵世瑜更是认为其“是一个史学新范式,一个取代传统史学的政治史范式的新范式”。而且其提倡打破学科界限,广泛采用其它学科的理论方法,能够从新的视角切入,进行研究,极大的扩展了史学的研究范围。加之受西方各种思潮的影响,使得研究趋于细化,许多学者极力提倡小角度整体、综合的研究,即赵世瑜书所谓“小历史”与“大历史”。而且这种趋势也蔓延到相关的研究领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当然,这也与研究者的心理有关。在人文社会科学里,学者作研究有一个尽量照顾周到,力求完美的普遍倾向,这样就使得研究工作越作越细致,而且大力提倡小题大做。但是,题目的过于细小很容易让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必须有人进行宏观的总结研究。 赵冈的《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就是这样一本宏观总结研究的书。对于这种越来越细致的研究趋势,作者也是持肯定意见的,但同时他也指出,这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这种细致的研究才有意义。其一为在细致的研究上所花费的精力必须与研究结果的功能相称,过分细致的研究并无甚必要,甚至是一种人力浪费;其二,小题经过大做后,还需要综合处理,才能看出全貌,细致研究的功用方可显现。这项工作应该才是细致研究的最终目的所在。接着作者指出,在城市研究中,这种趋势也是十分明显的,而且所做研究均偏重于自然条件与社会层面,为此,作者的写作目的为用宏观的角度,从经济层面探讨中国城市的曲折发展以及相关的特殊问题。从全书所选入的8篇论文来看,均很好的体现了作者宏观叙述的目的,而且其从经济层面切入,见解相当独到,并未流于泛泛而谈。

中国城市发展史论文集是什么

170 评论(12)

郭苗

傅崇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傅崇兰 1940年12月生,山东东平人,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是城市史、城市规划、建设,现从事城市规划、区域规划、人口预测研究。1964年8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学院,1964年8月至今在本院历史研究所工作。现任本院城市发展与于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代表作有:《拉萨史》、《世纪之交城市建设——天津十年建设纪实》、《广州城市发展与建设》(合著),发表论文《天涯何处无芳草》、《关于中国现代化国际大都会的理论探索》等。曹文明第八届《电子学报》编辑委员会编委,中国电子学会神经网络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1991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所硕士学位,2003年获得东南大学自动化研究博士学位。2002年任浙江工业大学学校智能信息系统研究所副所长,被评为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学院2002年度优秀教师,1999年所参加的“上海市闵行电厂火焰控制系统”获得电力部二等奖,2005年参加的“YZC/YSQ系列制冷压缩机测试技术和测试系统”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无宿主机的可学习的模式识别专用半导体神经网络硬件的研究”,国家95攻关子课题“半导体神经计算机的研究”,和“神经计算机远程智能决策优化网络的研究与开发”。在国际国内会议服务:第10届模糊逻辑与神经计算全国大会 副主席 (2005年深圳) 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 and Brain 程序委员会副主席,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eural Networks 2006, PC MEMBER,200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anular Computing, PC MEMBER,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ing (ICIC’06), PC MEMBER,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spired computing: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2006), pc member,The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mulated Evolution And Learning (SEAL'06) pc member。发表论文120多篇,其中SCI,EI检索80余篇
194 评论(11)

woaiftp

《城市化理论重构与城市发展战略》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结项成果)《城市社会的理论与方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城市进化论》(张鸿雁 谢静)(30万字)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城市文化资本论》(第二版)(75万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2012)张鸿雁等《五千年的切面:1949中国城市》(45万字)东南大学出版社,《城市定位论----城市社会学理论视野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张鸿雁 张登国)(35万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010年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 《城市角落与记忆1》(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城市角落与记忆2》(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宜居城市发展战略创新》张鸿雁等(50万字)东南大学2007年出版。 《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中外城市形象比较的社会学研究》(50万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城市·空间·人际—城市社会发展比较研究》(主编,40万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侵入与接替--城市社会结构变迁新论》(43万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001年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 《成功与代价--中外城市化比较新论》(林广、张鸿雁)(25万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智典--策划智慧风暴》(40万字)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企业形象设计新概念--CIS设计与导入的文化整合》(合著,18万字)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社会经济形态转型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25万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民族偏见与文化偏见──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研究》(19万字)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城市经济与城市文化发展论》(18万)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南京日报》1993年12月26日有书评,题为*《城市发展理论的一部新作--读张鸿雁博士的《城市经济与城市文化发展论》。 《说谎·测谎与反测谎》合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台湾的都市建设与公共事业》(主编,25万字),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春秋战国城市经济发展史论》学术专著 (35万字) 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 年出版。(该书是我的博士论文)。①曾于1987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学术成果一等将; ②该书被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院校编的《中国城市发展史》 一书中前100页引用观点达27处之多,引用字数达4000余;③又被日 本《东洋史研究》第4期8卷2号的文章多次转引。④台湾赵冈著:《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台湾联经出版公司出版,被该书引用十几处。。 《台湾对外经济与加工出口区》(主编,26万字),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历代名臣治家》 合著 辽宁大学出版社87年10月。 参著《东方社会经济形态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 版。(该书作者是我的博士导师)。 参著《中国国情学》 中央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撰写第一、二章,并编写全书提纲。 参著《历代百家论后勤》上下册 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参编。 参著《历代公文选》辽宁大学出版社86年。 参著《二十六史述略》(两章)辽宁大学出版社86年。 参著《现代社会学理论》(两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1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