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男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始终坚持科学研究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注重瞄准国家战略目标和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以突出应用性研究、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加强自主创新为主线,进一步明确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并举、以应用性研究为主的科技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求支持、在贡献中发展,倡导把“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推动了科研特色和定位的形成。近年来,通过连续开展“科技发展年”、“科技创新年”、“科技质量年”、“科技拓展年”活动,不断提升学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学校科研实力显著增强,几十项成果填补了国家空白。“十一五”期间,我校科研经费以每年40%的幅度递增,获批国家发明专利数量以每年60%的幅度递增,获批国家科技奖5项,省部级一等奖15项。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学校科研到账总经费达到65亿元,首次主持的2项973项目获准立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0项,总经费6300万元,充分显示了学校科学研究应有的潜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技术转移行业需要引进什么样的技术,梳理技术转移流程的关键点,每个环节都有其应有的市场,比如从现象到理论,是论文市场,科研工作者可以通过科研活动撰写论文,获得相应的回报;从现象到样品,叫做专利市场,高校、专利运营公司可以通过制造的样品生产专利,获得相关产品的准入资格等;从产品到市场,叫做商业化,企业通过卖出市场所需要的产品,获得利润。所有这些环节中,从样品到产品的过程只有投入,高校院所只做到样品技术,企业只接收产品技术。高校的技术转化接收团部不具备商业化能力,这个步骤就是无用功,得不到任何回报。但是从样品到产品的过程是技术转移最重要的一步,在很多行业中的专业术语叫做国内还做不出来,要尽可能的要创造一个专门做产业化运作的市场,让参与这个环节的企业、机构和人能从中获益,技术转移才能良性运转。真正把这一步做好需要把高校院所、政府、技术转移机构、资本、载体等技术转移要素拉进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转移体系,集中技术产品化这一点,进行攻关,弥补技术转移本身的缺陷。第二,企业参与技术转移过程非常零散,让企业参与进来首先要减少技术转移中间环节,有利于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也可以减少中间环节带来的信息流失。这需要引进相应的技术,技术转移机构也要改变依靠对接这种直接获益的生存模式,引入一些各方资源,开发企业参与过程中的数据,掌握市场方向,从中提高企业以及行业的应变能力。
浅谈技术创新在企业中的作用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必须进行不断创新,不断改革,因为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创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关键。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是企业兴旺的不竭动力。企业只有走创新之路,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