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河北地质大学论文答辩时间表格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56

汪洋会所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河北地质大学论文答辩时间表格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ailinna顺其自?/a>

已采纳
在这撒网问意义不大。去qq上找目标大学的研究生群或复试群,找学长才是真理。实在找不到,去目标院校官网看复试科目和内容。实在不行,打电话给目标院校招生办

河北地质大学论文答辩时间表格

137 评论(14)

zyt397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河北省位于我国华北地区,东临渤海、内环京津,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省内分布有多所“声名赫赫”的高级中学,比如衡水一中、衡水二中、石家庄二中以及邯郸一中等。但是,谈及河北省的高等教育,很多网友称之为“洼地”。河北省内仅有一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河北工业大学,并且这所一流学府并没有位于河北境内,而是位于天津市。事实上,除了河北工业大学之外,河北省还有很多实力不俗的高校,比如燕山大学、河北大学等。如果河北省内130余所高等院校,按照学科实力划分为四个档次,又应该如何划分呢?第四档次:省属及市属高校除了省属重点高校外,河北省还有很多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高等院校。这些大学的整体实力虽然弱于省属重点大学,但是部分学科“含金量”很高。比如省属高校河北体育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等,以及市属高校石家庄学院、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等。如果高考成绩不是很理想,这几所高校是很不错的选择。毕业后如果选择在河北省内发展的话,也会有比较大的优势。上述两类高校,可以划为第四档次。第三档次:省属重点高校除了河北工业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大学之外,河北省还有几所实力不俗的省属重点院校。这些高校的学科各具特色、优劣互补,共同组成了河北省高校的“第二梯队”。比如农学类高校河北农业大学、师范类高校河北师范大学、财经类高校河北经贸大学、以及工科类院校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华北理工大学和河北地质大学等。上述八所院校学科布局各有所长,可以统一划为第三档次。第二档次:燕山大学和河北大学第二轮“双一流”评估在即,如果说谁有希望成为河北省第二所世界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高校,绝对是燕山大学和河北大学。从一定意义上讲,燕山大学和河北大学并不弱于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河北工业大学。为此,很多网友称两所高校为“准211工程”院校。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燕山大学的机械工程获评“A-”,材料科学与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入选B类,工科领域表现非常强势。相比之下,河北大学的文理学科略胜一筹,比如中国语言文学和新闻传播学等,在领域内有着很高的影响力。燕山大学和河北大学可以划为第二档。第一档次: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是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同时也是河北省“独苗”。尽管在学科评估中表现不佳,仅仅收获了一个“B+”学科,但是河北工业大学仍旧是河北省内高校的“领头羊”,这一点毋庸置疑。“211工程”和“双一流”,河北工业大学的毕业生,在择业和升学的时候,也会有很大的优势。因此,河北工业大学可以单独划分为第一档次。希望可以为你带来帮助
321 评论(11)

tsx0601

燕京理工学院是民办三本,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是独立学院,也是三本,但比燕京理工学院好一些。燕京理工学院成立于2005年,位于河北三河市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隶属于河北省教育厅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经教育部首批批准设立,由石家庄经济学院(原河北地质学院)按新机制、新模式创办的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办学类型为独立学院。2005年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对学院的合格评估。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
190 评论(10)

hnrlgl

第1档次的大学是燕山大学,第2档次的大学有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第3档次的大学有河北经贸,河北师范。河北省的大学基本上是可以分为这三个档次的。
301 评论(15)

witchcraft

河北地质大学代码是10077,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河北地质大学(Hebei GEO University),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是原地质部直属五大院校之一,是国家自然资源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河北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学校建于1953年,1955年更名为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1970年更名为河北省宣化地质学校;1971年更名为河北地质学院;1985年6月,从宣化迁至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办学;1996年5月,更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2016年3月,定名为河北地质大学。2016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历史宣化地质学校1953年,由老一辈的地质学家和革命家,选址塞外古城宣化,成立了新中国最早的设置有经济类专业的地质院校——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是直属于地质部领导的5所院校之一。1954年,由华北地质局领导改为由部直接领导1955年,学校法定名称由“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改为“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 1970年,学校校名改为“河北省宣化地质学校”。1971年,改办河北地质学院,学院以省管为主,党的关系隶属院所在地市党委。河北地质学院1972年,学院建立地质经济管理系,设计划统计和财务会计两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1978年,改为实行地质总局、河北省双重领导,以地质总局为主。1985年,地矿部决定,河北地质学院迁至石家庄市。                                 石家庄经济学院1996年,河北地质学院更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地质大学 2016年3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石家庄经济学院更名为河北地质大学。该校参与举办的独立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同时更名为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2016年8月,入选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2022年,《河北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方案》中,学校被纳入河北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序列。师资力量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专任教师988人,其中,9%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0%具有博士学位。他们当中有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省青年拔尖人才、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省级教学名师等80人。学校先后引进了中科院院士刘嘉麒,工程院院士毛景文,德国洪堡学者、“国家杰青”获得者季强等一批杰出人才。学校另聘有兼职教授、客座教授187人,其中院士14人。学科建设截至2022年4月,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部),开设67个本科专业,2022年2月,学校新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专业;1个部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和4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河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创新高地,8个河北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9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工商管理、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土地资源管理国家示范管理专业: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法学、环境工程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地质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会计学、土地资源管理、旅游管理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经济统计学、法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宝石及材料工艺学、软件工程、土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河北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工商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河北省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质工程、会计学省级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水文学及水资源、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部级重点学科:企业管理省级重点发展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土地资源管理、会计学、经济法学学术科研截至2022年4月,学校拥有自然资源部“京津冀城市群地下空间智能探测与装备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光电信息与地球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协同创新中心、河北省矿产资源战略与管理研究基地、硅酸盐固废资源化利用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河北省战略性关键矿产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1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8个校级科研平台,34个科研团队,拥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光电信息与地球探测技术等省级重点实验室及130余个专业实验室,以及1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中心。2011年3月至2016年4月,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4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2项,省部级项目617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2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3项,发表学术论文35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000余篇,被SCI、EI、CPCI收录250篇;出版学术著作110部;获国家专利授权90余项。近五年来,本科学生完成科研项目598项,发表科技论文828篇。2019年,勘查技术与工程学院曹秀玲教授团队申报的《土木工程抗震防灾与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解咏平副教授团队申报的《工程结构抗震加固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20年伊始,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由我校校友侯增谦院士主持、我校教师高永丰教授作为第三责任人的项目——《碰撞型斑岩铜矿成矿理论》获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是我省唯一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成果奖。2020年度,在省级奖项申报中荣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河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2020年,李英杰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地学期刊《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首次在蛇绿岩套中识别出一套早石炭世典型的洋内初始俯冲岩石组合。其中,前弧玄武岩(FAB)为中亚造山带首次发现。首次明确中亚造山带东南部早石炭世发生了洋内初始俯冲作用。团队提出的古亚洲洋东南段洋内初始俯冲模型,为完善板块初始俯冲动力学模型做出了新的贡献。2020年,丁毅团队通过多次野外考察和测量,在内蒙古乌兰察布辉腾锡勒草原发现世界罕见的、保存最完好的、密集程度最高的玛珥式火山口群。对此进一步研究将填补我国地学界对负地形玛珥式火山口的认识空白,在寻找以基性、超基性、金伯利质火山有关的稀缺矿种上有实际意义,研究第四纪火山地质预防灾害发生对国家城市战略布局提供参考依据。该重大科研发现被央视《朝闻天下》、中国科学报、新华社等媒体争相报道,相关科研成果在核心学术期刊《地质论评》发表。2020年,季强教授研究团队对收藏于我校博物馆的一件保存较完整的今鸟型类化石进行了深入研究,确定其为一种比较进步的今鸟型类,并建立了新属、新种——呼伦贝尔兴安鸟。该成果最近在国际SCI期刊《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Biology》)在线发表。2020年,我校作为第六署名单位的“张衡一号”卫星数据,入选新一代全球地磁场参考模型IGRF-13。这是自IGRF开始更新的一个多世纪以来唯一由中国科学家牵头制作的全球地磁场模型,迄今唯一采用中国数据制作的全球地磁场参考模型,也是本次12个入选模型中唯一没有采用欧洲航天局Swarm卫星数据的模型。2021年12月,我校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我校栾文楼教授团队所申报的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AM真菌-粘土矿物协同体系对河北省农田土壤重金属迁移转化的调控机制”成功获批。2021年4月,我校首次获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课题“全球农业干旱监测研究”。该项目由4项课题组成,分别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北地质大学、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承担。我校土地科学与空间规划学院张霞博士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该项目中的“全球农业干旱监测系统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的课题任务。2021年,科技处组织申报并成功获批省杰青项目,我校曹静杰教授的“基于深度学习和模型驱动的地震数据重建方法研究”项目是我校首个杰青人才项目。2021年4月,我校土地科学与空间规划学院院长尚国琲教授主持的“农田土壤墒情遥感监测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并作为获奖代表参加了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17年季强教授团队在同一期《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两篇高水平学术论文,2018年季强教授团队在我国首次发现海德堡人类型化石,2021年6月季强教授关于这件古人类头骨研究的文章在《cell》出版社旗下的《the-innovation》杂志发表,并正式将该古人类头骨化石命名为人属的新人种:龙人,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对此重大研究成果予以广泛报道。称这一研究成果是“2021年震惊世界的十大科技成果”“人类史前最有突破性的六大发现”“2021年科技界五项重大事件”“2021年九项重大科学事件”,并入选“中国古生物学2021年度十大进展”。2022年4月12日,城市地质与工程学院教授、河北省地下人工环境智慧开发与管控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曹秀玲主持的“既有建筑效能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并作为获奖代表参加了奖励大会。                                    合作交流截止2022年4月,学校与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法国、韩国、捷克等国家的2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广泛开展了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学校的捷克奥斯特拉发技术大学孔子课堂,在积极传播中国文化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也为师生与欧洲的交流架起了友好的桥梁。面向国内方面,学校先后与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地矿局、河北省煤田地质局、上海市地质调查局、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等数十家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和产学研用交流与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开放办学空间。
165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