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92

353794226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2008年国家能源安全论文题目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仰望星空52

已采纳
能源安全不仅事关国家的经济安全,也事关国家的军事安全、社会安全和政治安全,是整个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能源安全的内涵相关联,威胁能源安全的因素土要体现在能源供应与能源使用两个方面。其中,威胁能源供应安全的因素包括资源耗蝎、地缘政治危机等导致的能源文际供应中断、市场不稳定、社会不稳定及突发的环境灾害(大面积的油污事件)等: °威协能源使用安全的因素包括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相对短缺、以煤为主的不合理的能源结构、能源技术相对落后、生态损害和环境污染等。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对能源的需求同样高速增长,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能源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总的来说,目前我国能源安全形势严峻,正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 (1)我国的能源品和虽然丰富,总量比较大,但人均占有量较少。我国有多种能源资源,其中水能和煤炭较为丰富,蕴藏量分别居世界第I和第3位:化石类能源探明储量约7500亿吨标准煤,而优质化石能源相对不足,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人均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9%和05%,目前仅列世界第13和第17位。由于人口众多,各种能源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我国能源供应对外依存度过大。自1993 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从1995年的6%增加到2003年的5%。到2020年,石油对外依存度有可能接近60%。由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按汇率计算,我国单位GDP的石油消费已经是经合组织(OECD) 国家平均水平的35倍,国际石油价格的持续人幅度上涨,对我国经济的伤害将人于OECD国家。”此外,我国目前石油进口渠道轧当萨一,不符合能源进口来源多样化的能源安全原则。(3)我国面临能源与环境双重压力,两者矛盾很》调。能源的开发与使用给我国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2010年7月16日,大连大容湾港输油管道发生爆炸起火,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的大量原油流入大海,给水产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爆炸事件对大连海洋生态的影响将是“长期的,不可低估”。然而,这起溢油量超万吨、已创下中国海上溢油事故之最的事故,事发之后两个多月有关损害评估和赔偿事宜等却未见丝毫进展,渔民们求诉元门只能走上:前景莫测的上访维

2008年国家能源安全论文题目

326 评论(13)

手机用户

能源未来的发展之路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能源”这一术语,过去人们谈论得很少,正是两次石油危机使它成了人们议论的热点。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安全问题就开始出现。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国际能源安全已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各国都制定了以能源供应安全为核心的能源政策。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在稳定能源供应的支持下,世界经济规模取得了较大增长。但是,人类在享受能源带来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利益的同时,也遇到一系列无法避免的能源安全挑战,能源短缺、资源争夺以及过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能源种类繁多,而且经过人类不断的开发与研究,更多新型能源已经开始能够满足人类需求。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能源也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来源分为3类: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 通常指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和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 ①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除直接辐射外,并为风能、水能、生物能和矿物能源等的产生提供基础。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正是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它们实质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此外,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阳能转换来的。  ②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如原子核能、地热能等。  ③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温泉和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就是地热的表现。地球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它是一个大热库。地壳就是地球表面的一层,一般厚度为几公里至70公里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它大部分是熔融状的岩浆,厚度为2900公里。火山爆发一般是这部分岩浆喷出。地球内部为地核,地核中心温度为2000度。可见,地球上的地热资源贮量也很大。 中国目前的能源利用困难主要表现为: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压力加大;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等。 因此开发新能源是能源发展的必要途径,而在我看来在开发新能源当中,核能应重点开发;理由如下: 一,由人类研究核的发展历程来看,核由难以被人发现的不可再分粒子演变成可以释放巨大能量的核反应堆,这说明每一个阶段的科学家都在埋头于发现核的秘密,从另一个角度看,核能越来越重要了。 二,核能之所以受到科学家的关注,不仅是因为人类的能源缺乏,更重要的是核能本身的巨大能量,如我们看到的太阳就是通过核聚变释放能量的,甚至我们现在利用的化石能源都是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三,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四,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   五,核能发电所使用的铀燃料,除了发电外,没有其他的用途。   六,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万瓦的核能电厂一年只需30公吨的铀燃料,一航次的飞机就可以完成运送。   七,核能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情势影响,故发电成本较其他发电方法为稳定。 基于以上的优点,在当下每一个国家都在大学设立了相关的课题研究核能;在我国,几所著名大学如北大,清华,浙大,中大等大学都设立了和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这再一次证明了核能就是能源未来的发展! 然而,我认为使核能不能成为目前的主要能源的原因主要是: 核能电厂会产生高低阶放射性废料,或者是使用过之核燃料,虽然所占体积不大,但因具有放射线,故必须慎重处理,且需面对相当大的政治困扰。   核能发电厂热效率较低,因而比一般化石燃料电厂排放更多废热到环境裏,故核能电厂的热污染较严重。   核能电厂投资成本太大,电力公司的财务风险较高。   核能电厂较不适宜做尖峰、离峰之随载运转。   兴建核电厂较易引发政治歧见纷争。   核电厂的反应器内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在事故中释放到外界环境,会对生态及民众造成伤害。 核能的释放主要通过裂核反应和热核反应(即核反应堆),但是热核反应是要利用裂核反应来实现的,而裂核反应是需要不稳定的重核,不稳定的重核主要是铀-235,这是一种很稀小资源!所以在资源方面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核技术的难度极高,所以需要尖端的技术人才,这也是一个困难。 总的来说,能源未来的发展之路即使很模糊,但这就像法拉第当年发现电磁感应定律一样,核能的未来将是不可估计的巨大!
153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