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05

kxpharm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城市地理论文以山东为例怎么写的高中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vc_rhasta

已采纳
我的家乡——山东 山东简称“鲁”或“齐鲁”。东临海洋,西靠大陆。水平地形分为半岛和大陆两部分。东部的山东半岛突出于黄海、渤海之间,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遥遥相对。庙岛群岛屹立在渤海海峡,是渤海与黄海的分界处,扼海峡咽喉,成为拱卫首都北京的重要海防门户。 山东地形中部突起,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东部半岛大部是起伏和缓、谷宽坡缓的波状丘陵,为鲁东丘陵区;西部、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平原,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为鲁西北平原区。鲁中南山地丘陵南,京杭大运河以东,是全省地势最高、山地面积最广的地区。主峰在千米以上的泰、鲁、沂、蒙诸山构成全区的脊背。鲁东丘陵区位于沭河、潍河谷地以东,三面环海。除海拔700米以上的崂山、昆嵛山、艾山等少数山峰耸立在丘陵地之上。 山东的文明史可以上溯到5000多年前,是东方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山东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字-“大汶口陶文”和丁公村“龙山陶书”,发掘出了中国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龙山古城",拥有中国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这里还是陶瓷和丝绸的发源地之一。山东历史上出现过一大批对中华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名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文化的支柱,在世界上产生重大影响。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仍然是中外军界和商界推崇的经典。 山东省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山川风光秀丽,构成了独特的旅游风景线。境内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旅游点约493处,古建筑、古遗址3万多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79处。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构成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了山东旅游独特的风格。 山东旅游把美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基本形成了济南、泰安、曲阜延伸到邹城的“山水圣人”旅游区;以青岛、烟台、威海为一体的海滨风光旅游区;以潍坊市区为中心,以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民俗风情为主体的民俗旅游区;以淄博齐国故城、殉马坑、蒲松龄故居为主体的齐文化旅游区;以黄河入海奇观和原始自然风貌为主体的东营黄河口旅游区;以水浒故事为主线;以梁山、阳古为重点的“水浒”旅游线。 简称:鲁 省会:济南 位置:山东省是我国10个沿海省市之一,地处黄河下游,大致介于北纬34°22′52〃至38°15′02〃,东经114°19′53〃至122°43′之间。 面积:全省面积67万平方公里。 人口:全省人口共8000多万。 行政区划分:山东省现辖17个市地,139个县、市、区。其中地级市15个、地区2个、县级市33个、市辖区45个、县61个。 景观:泰山、曲阜、烟台、威海、蓬莱、青岛。 济南,百泉汇集,以“泉城”美誉蜚声海内外。境内的长清灵岩寺和历城四门塔,历史悠久,文化价值极高。历史文化名城曲阜,是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故里,儒家学说的发祥地,孔庙,孔府,孔林规模宏大,文物荟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泰山,作为中国“五岳之首”,雄伟壮丽的风光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象征着中华之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山东的海岸线上,分布着风光绮丽的海滨城市青岛,烟台,威海,日照。青岛被誉为“黄海明珠”,前海风光独具魅力,崂山为道教胜地,古迹众多。“鱼果之乡”烟台,“人间仙境”蓬莱阁,“海滨花园”威海,景色秀丽,气候宜人,是理想的旅游,疗养,度假胜地。 山东中部,民俗风情丰富多彩,“世界风筝都”潍坊的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石家庄民俗旅游等卓有特色。以古老齐文化著称的古齐国都城淄博,拥有齐国故城遗址,东周殉马坑,齐长城遗址等古迹。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经山东汇入渤海,黄河入海口自然风光壮丽奇特,令人叹为观止。而梁山水泊遗址,菏泽的牡丹,聊城的光岳楼,铁塔,德州的苏禄王墓,枣庄万亩石榴,微山湖山湖十万亩荷花以及古运河游等也都各具特色。

城市地理论文以山东为例怎么写的高中

227 评论(11)

souji2066

济南是山东省会城市,城市南依泰山,北临黄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此外,济南素有“泉城”美誉,拥有“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同时,全市还遍布着700多处天然泉涌,构成济南市“家家泉水,户户杨柳”的独特泉水景观。 济南泉水数量之多,在中国城市之中,可谓罕见。清沈廷芳在《贤清园记》中说:"旧者九十,新者五十有五",共145处。道光年间编纂的《济南府志》说:"总一百五十一泉"。乾隆时期的文人盛百二,在其《听泉斋记》中的说法则更加符合实际:"历下之泉甲海内, 著名者七十二泉,名而不著者五十九,其他无名者奚啻百数。"据山东省水文地质一队1964年调查,仅市区即有天然泉池108处。济南市城市规划建设领导小组1980年调查材料上列举了119处泉池。1983年6、7月间和1998年6月,市园林局、市名泉保护管理办公室,又以上述记载为基础进行调查,查出城区有名称的泉池139处。截至1998年6月,除湮没、填埋者外,尚有103处泉池基本完好,其中金《名泉碑》所列七十二名泉者有41处。这些泉池,集中在东起青龙桥、西止筐市街,南至正觉寺街,北到大明湖,面积仅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趵突泉南路和泺源大街中段,南靠千佛山,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面积158亩。趵突泉公园是以泉为主的特色园林。 趵突泉又名槛泉,为泺水之源,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历史。趵突泉,三窟并发,声如隐雷,“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严冬,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历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诸如曾巩、苏轼、张养浩、王守仁、蒲松龄等都有吟泉佳作和美文。 成因: 现代地质工作者调查研究认为,济南泉水来源于市区南部山区。大气降水渗漏地下顺岩层倾斜方向北流,至城区遇侵入岩体阻挡,承压水出露地表,形成泉水。济南南部山区为泰山余脉,自南而北有中山、低山、丘陵,至市区变为山前倾斜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的交接带,高差达500多米,这种南高北低的地势,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区汇集。在地质构造上,南部山区属泰山隆起北翼,为一平缓的单斜构造。由于北侧断裂切断,形成许多小断块,其中千佛山堑断块是构成城区泉群的构造基础。山区以前震旦系变质岩为基底,上布有1000多米厚的寒武系和奥陶系石灰岩岩层。岩层3~15度倾角向北倾斜,至市区埋没于第四系沉积层之下。在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可溶性灰岩,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和长期溶蚀,岩溶地貌发育,形成大量溶沟、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等,共同组成了能够储存和输送地下水的脉状地下网道。市区北部为燕山期辉长岩--闪长岩侵入体,质地细密,岩质坚硬,隔水性能好。千佛山断块西有通过纬一路的千佛山断层;东有穿过解放桥和老东门的羊头峪断层,这样就组成了东西北三面阻水岩体,构成了三面封闭的排泄单元。 南部山区,在灰岩出露和裂隙岩溶发育的地方,吸收大量的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渗人地下形成了丰富的裂隙岩溶水。这些裂隙岩溶水,受太古界变质岩的隔阻,沿岩层倾斜的方向,向北作水平运动,形成地下潜流,至城区遇到侵入岩岩体的阻挡和断层堵截,地下潜流大量汇聚,并由水平运动变为垂直向上运动,促进了岩溶发育和水位抬高,在强大的静水压力下,地下水穿过岩溶裂隙,在灰岩和侵入岩体的接触地带及第四系沉积层较薄弱处夺地而出,涌出地表,形成天然涌泉。
128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