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per
服务意识:了解和满足客户需求。 远见:能用远景目标激励他人。 影响力:熟练使用说服技巧。 培养他人:不断给他人提供反馈与指导,支持他们进步。 沟通:聆听他人,传递明确、可信、恰当的信息。 变革动力:擅长实施新思想、领导他人朝着新方向前进。 冲突管理:能减少争执以及协调不同解决方案。 建立纽带:熟练的建立与维护关系网。 团队协作:能建立团队并促进合作。 前段时间浙江个体私营经济大会把浙江商人们的出身、年龄以及文化程度等资料公之与众。数据表明,浙江商人70%以上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近80%出身于农民。领导这些非公企业的人,具有某些共同的个人特征——这就是他们的出身都很卑微:万向集团鲁冠球——打铁匠;正泰集团南存辉——修鞋匠;横店集团徐文荣——农民;广厦集团楼忠福——建筑工人;德力西集团胡成中——裁缝;奥克斯集团郑坚江——汽车理工;奥康集团王振滔——木匠;华力集团汪力成——丝厂临时工;浙江001电子集团项青松——农机工;娃哈哈集团宗庆后——打工仔;正大青春宝集团冯根生——胡庆余堂学徒;均瑶集团王均瑶——农民,打工仔;星星集团叶仙玉——农民;荣盛化纤集团李水容——木匠。这些出身不高的人如何能成为呼风唤雨的著名企业的领导人呢?应该说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他们具有很高的情商。 卓越企业的背后,必有卓越的领导,而情商是决定企业老总领导力的高低重要个体因素。领导者应该随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领导模式,而不同的领导模式要求领导者培养相应的情商要素以便提高自身领导力。 一个企业,它从出生、成长,做到优秀,直至走向卓越,一般要经过四个不同的阶段,领导模式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第一阶段对应的领导模式,称之为第一代领导模式,概括为“带动式”领导,他的职能是业务承担者;基本的领导方式是身体力行;典型的口号叫做“领导就是榜样”。 第二阶段所对应的领导模式可以归纳为“管控式”领导,他的职能变成了组织管理者;基本领导方式为全面管控;典型口号叫做“从人治走向法治”。 第三个阶段,领导模式发展到第三代,即“教练式”领导,领导者身份变成了教练;他的职能作为一个团队训练者,主要是培养素能;典型口号包括“领导是教练”、“不善教导就不能领导”。 目前领导模式已经升级到了第四代,即“顾问式”领导。领导者身份转换为顾问;他的职能由一个团队训练者转变为团队引导者,主要是提供咨询,典型口号是“领导是顾问”。 随着企业领导模式的转变,要求企业老总通过培养的不同的情商要素来适应领导模式变化,在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社交技能四大情商要素中因时制宜培养多种领导能力,从而对企业、部门或者团队的工作氛围产生直接、独特的影响,并最终影响其财务业绩。百事可乐公司和欧莱雅公司这些世界级企业在进行内部研究时发现,公司情商运用能力的差异,使得运营利润产生20-30%的差异。 
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是领导干部一个永恒的主题。领导艺术和领导水平取决于领导者的素质,同时领导艺术和水平又是领导者素质的升华。因此要做一个出色的领导者,除应具备一些基本素质外,还应努力提高领导艺术和领导水平。如何才能提高领导素质和领导水平呢?我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以信行权。 现代领导观认为,权威是领导者的一种行为影响力,是权力力量和人格力量的完善结合。前者主要来自于组织法定授予的职权,是一种与职位相应的带强制性的支配力量;后者主要来自于领导本身,是一种令人信服的自然力量,即所谓的威信。领导者实施领导,权力与威信缺一不可。但是不可否认,纯粹地以权力支配他人,得到的只是被动消极的服从,而且这种外在影响力将随着权力的消失而迅速消亡。 威信则不同,有信则威。它是被领导者发自内心的信任和钦佩,是一种征服人心的力量,能有效地调动被领导者的积极性,效果比强权威政更显著更持久。因此,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不能仅仅依赖于权的支配力量,而应注重取信于民,从而树立威信,并借助于这种优势,更好更有效地行驶使职权。 信从何来?首先必须有高尚的品格,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人民在给予我们权力的同时,也给了我们责任、重托和考验。因此我们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不折不扣地服务于人民,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公仆誓言。其次要发扬实干苦干、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只有在实干苦干中,才能树立起领导者实实在在的威信。堪称各级领导干部楷模的焦裕禄、孔繁森,之所以能深受群众爱戴,在群众中树立自己的崇高威信,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他们对人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扎扎实实,为群众办了许多实事、好事。因此领导干部必须立足本职,带头弘扬奉献精神,树立实干形象,时时处处关心体贴群众,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多做实事,多办好事,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感染群众,激励群众。再次,要公正廉明。“公生明,廉生威”,“公正玩私,一言而万民齐”。待人处事不以公心、不重廉洁,本事再大、能力再强,也会丧失其感召力和号召力。作为领导者,只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才能在群众中树立和提高自已的威信。这样对领导者才会倾心拥戴,领导者也才能号召群众、带领群众,进而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大干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众谋善断。 在领导决策活动中,谋与断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完整认识过程,是民主与集中的定格转换,是民主集中制在决策中的灵活运用。谋是断的前提,断是谋的目的。只有正确地处理谋与断的关系,才能有科学的决策;只有坚持众谋善断的原则,才能提高决策水平。领导干部在谋之前必须慎之以慎,要将自己置身于领导和群众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善于广开言路。一方面,注意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听、多看、多调查研究。另一方面,注重和班子其他成员真诚交心,促膝相谈,沟通信息,聪耳明目。尤其是主要领导,在决策过程中,“多谋”之能不可无,然而“善断”之功更不可缺。所谓善断就是善于运用科学知识和理智意志的力量,当机立断,果断拍板,以确保决策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准确性。这就要求领导者在决策时必须纵观全局,博采众长,权衡利弊,大胆抓住时机,及时予以决断。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面临着众多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时机。领导干部要善于在实践中发现机遇,寻找机遇,把握机遇。如果当机不断,徘徊观望,犹豫不决,就会错失良机,后悔莫及。无庸讳言,任何决策都具有风险,越是非曲直重大决策风险也就越大,问题是决策者不能因为存在某种风险就是畏缩不前,而应当知难而进,勇于开拓,充分体现领导者独树一帜的决策风格和敢担风险的决策魄力。 三是宽严相济。 实践证明,领导者在实施领导和管理过程中,正确把握运用宽与严的尺度,是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整体工作效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所谓宽就是指处世待人虚怀若谷、宽容大度;严就是指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明的纪律,严谨的作风。在领导行为中,宽与严是一个辩证统一体。如果一味地严,就会给人一种“无情无义”的印象,造成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思想隔阂和感情“真空”,不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工作也就会缺少灵活性和机动性。但如果无原则地宽,纯粹做一个“好好先生”,则会丧失制约性和稳定性,领导效能也就无法发展。因此,二者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顾此失彼。 例如,在选才用才问题上,一方面,始终严格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坚持以发展论是非,凭实债用干部,用时辅之以一系列严格的考核、约束、奖惩等制度,对那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无所建树、守摊败业者坚决给予批评教育,该撤的撤,该换的换。另一方面,则大胆地启用人才,“不怕担风险,只怕误事业”,对那些品质好、能力强、富有潜力的年轻干部,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观点,宽容地对待其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偶然的失误和不深的资历,不拘一格地提拔使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各阶层合理利益诉求的不断增多,对各级领导干部搞好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较高的领导艺术,领导干部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指挥若定,调度有方,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促进各项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