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辰
生活法则和预防办法 一、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记住! 二、性生活有规律,防止感染性疾病;不要吃过量的抗生素。有些病毒感染和过量抗生素会诱发糖尿病。 三、糖耐量不正常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可以在最大限度内防止糖尿病的发生:每年吃三个月的烟酰胺、Vb1、Vb6、甲基Vb12(弥可保)增强胰腺功能;在季节更替时吃半个月的Vc、Ve,剂量要大,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清除自由基。 四、多加锻炼身体,少熬夜。 五、糖类摄入 这是相对来说,糖尿病人不能吃糖是指日常饮食不能直接食用蔗糖和葡萄糖,果糖是可以吃的,果糖的分解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但是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与葡萄糖,请患者慎食蜂蜜。 
饮食指导 根据每位患者在休息、轻体力劳动、中体力劳动、重体力劳动、极重体力劳动的分法,总热量在25%~30%、30%~35%、35%~40%、40%以上。总热量必须适应生理需要,做到保证营养,这就要求进餐定时、定量、饮食总热量的估计应按年龄、性别、身高、计算标准体重后计算。>10%者为超重,>20%者为肥胖。 按患者的不同情况计算分配,如身高165cm患者,标准体重为165—105=60kg,极轻体力劳动总热量为60×30%=1800kcal/d,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百分比符合前述的要求,为合理饮食计算其数量,转化为食谱,可将食品分为1/5、2/5、2/5分配于早、中、晚3餐。限制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鱼子、肥肉、猪肉、牛、羊油等,少吃油炸食物,因高温可破坏不饱和脂肪酸。在进行中度以上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前,应注意增加少量食物,以避免发生低血糖(1型糖尿病患者不宜做中度以上的体育锻炼)。 心理护理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想到疾病将伴随终生心里很难过,表现为精神抑郁,心情不畅。此种心态自然会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抵抗力下降,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心理治疗和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基于患者的上述心理特征,医护人员态度要热情,优质服务,向患者主动诚恳地解释有关问题,客观地向病人介绍疾病有关发展过程及预后知识,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是目前尚不能根治的慢性疾病,但又是可防治的疾病,使患者坚持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用药指导 1、 口服用药指导 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口服降糖药物的药理作用,嘱患者要按时服药。磺脲类药物如达美康,这些药有促胰岛素分泌的作用,起效时间为服药后30min,因此,一般在饭前30min左右服药。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苯乙双胍(降糖灵),二甲双胍是惟一在餐中或餐后服用的降糖药,这是因为二甲双胍能够渗透致胃黏膜,引起胃部不适,如果在每餐饭的中间或在餐后立刻服药,可避免药物对胃的刺激,减少副作用。 a—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如拜唐苹、倍欣等,主要用于降低餐后高血糖。在服用该类药时,必须与每餐的第一口饭同时嚼碎服下。还有一类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该类药主要通过增强胰岛素作用而降低血糖,作用时间较长,一次服药,降糖作用可以维持24h,因此,每日仅需服药一次,以每日早餐前1min服药效果最好。 2 、注射胰岛素的指导 胰岛素制剂应尽可能放在2℃~8℃的冷藏柜中储存。在注射前30min取出,放在常温中使之回暖,这样可避免在注射时有不舒服的感觉。注射部位应经常更换,以免频繁注射同一部位引起皮下组织萎缩、影响药物吸收。随着胰岛素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方案也多种多样,糖尿病患者应在正规医院接受内分泌医师的专业指导,根据个体情况确定治疗方案。 目前世界上领先的糖尿病治疗方案是模拟胰岛工作的胰岛素:将小剂量的胰岛素昼夜连续输入体内,再依据进餐和活动情况输注餐前胰岛素,能持续24h平衡血糖,推迟并发症发生平均15。3年。对于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如血糖已达标,生活有规律,无特殊情况,每2周必须正规查1天7次血糖(即三餐前后 睡前)。 3 低血糖的护理 对于所有糖尿病患者均应严密观察,凡糖尿病患者出现饥饿感、心慌、头晕、多汗、面色苍白或昏迷等症状时应想到低血糖的发生。尤其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状的知觉减少,有时无任何前驱症状即出现神志丧失。因此凡意识不清的糖尿病患者均要想到低血糖的可能。应即刻测血糖,可在抽血后不等血糖报告,即给予糖水、果汁或静脉注射葡萄糖以争取抢救时间。 运动疗法的指导 1、 运动时的安全评估 (1)全面体检,特别是监测血糖,血糖在5。5~6。7mmol/L之间基本能保证运动是安全的,当尿酮时,不宜运动,当血糖>6。7mmol/L时,禁止运动。 (2)原本血糖控制佳者,运动前先将药量减少20%,以免引起低血糖,若减量后运动后的血糖仍<5。5mmol/L,则可再适当减量,也可以在运动前加餐。 (3)选择安全的非竞赛性的有氧运动项目,如步行、跑步、骑自行车、游泳、家务劳动、太极拳、打网球、跳舞、爬山等,定时定量、循序渐进地锻炼,不宜做剧烈运动。 (4)运动时要有人陪伴,随身携带糖尿病救助卡、血糖仪、方糖、甜果汁等。如有不适,及时监测血糖,如有低血糖,应尽快补充糖。 (5)尽可能在饭后1~2h进行运动。空腹太久、胰岛素或降糖药作用达高峰时禁止运动。 (6)当罹患其他疾病时、受重伤时、双足麻木、刺痛、颈、胸部疼痛、呼吸短促、眩晕、恶心、视物模糊或有盲点时禁止运动。 (7)尽量不要在黄昏或夜间进行激烈活动,以免睡觉后发生低血糖。 (8)查看运动场地,避免恶劣天气,防止意外发生。 2 、如何掌握运动量 (1)1型糖尿病最好每天在固定时间运动,每周至少3次,每次30min,运动强度为个体最大心跳数的60%~80%(个体最大心跳数=220—年龄)。 (2)2型糖尿病每周至少应运动5次,每次30~60min,以增加热量消耗并协助减轻体重。因其运动时间较长,故强度可略低,达到个体最大心跳数的60%~70%即可。 (3)完整的运动流程包括10~15min的热身运动,5~10min的整理运动,真正的锻炼时间为20~30min,至少要有20min,但也应灵活掌握,微汗而止以不疲劳为原则。
预防糖尿病的蔬菜苦瓜 被誉为“植物胰岛素” 黄瓜 糖尿病患者最好的亦蔬亦果的食物 南瓜 提高糖尿病患者分泌胰岛素的水平 冬瓜 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 银耳(白木耳) 对胰岛素降糖活性有明显影响 海带 改善糖耐量, 预防糖尿病的蔬菜苦瓜 被誉为“植物胰岛素” 黄瓜 糖尿病患者最好的亦蔬亦果的食物 南瓜 提高糖尿病患者分泌胰岛素的水平 冬瓜 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 银耳(白木耳) 对胰岛素降糖活性有明显影响 海带 改善糖耐量,降低血糖,保护胰岛细胞 紫菜 降低血液黏稠度 香菇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都有利 平菇 防治高血压症、心血管病、糖尿病等 草菇 降低血浆胆固醇含量 口蘑 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松茸 对糖尿病有特殊的治疗作用 鸡腿菇 预防动脉硬化心脏病及肥胖症 金针菇 减轻或延缓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生 青椒 辅助调节血糖 辣椒 显著降低血糖水平 茄子 预防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出血 莲藕 抑制尿糖、生津止渴 山药 控制饭后血糖升高 菊芋 控制血糖、降低血脂、治疗肥胖症 荸荠 辅助治疗糖尿病多尿 魔芋 有效降低餐后血糖 洋葱 刺激胰岛素的合成及掏放 大蒜 明显抑制某些葡萄糖的生成酵素 西红柿 适合糖尿病患者每日食用 西葫芦 促进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 胡萝卜 防治糖尿病、血管硬化,降低胆固醇 白萝卜 稳定胰岛的结构与功能 芹菜 平肝利尿,降血糖 芥兰 延缓食物中葡萄糖的吸收 菠菜 更适合2型糖尿病患者 香菜 辅助降血压 苋莱 减少糖尿病(jian shao tang niao bing)并发症 荠菜 有益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 蕨菜 稳定胰岛素的结构与功能,调节糖代谢 莼菜 辅助治疗糖尿病、抗癌和降血压 豆芽 控制餐后血糖上升 豌豆苗 有益于2型糖尿病患者 空心菜(蕹菜) 有益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裙带菜 降血糖、辅助治疗糖尿病 石花莱 延缓食物中葡萄糖的吸收 马齿苋 促进胰(cu4 jin4 yi2)岛分泌胰岛素 大白菜 预防糖尿病和肥胖症 圆白菜 糖尿病和肥胖患者的理想食物 紫甘蓝 降血糖、消暑止渴 白菜花 改善糖耐量和血脂 西兰花 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莴笋 促进利尿、降低血压、预防心律紊乱 竹笋 使餐后血糖平稳,辅助降糖 芦笋 调解血液中脂肪与糖分的浓度 芦荟 能持续降低血糖浓度 仙人掌 有利于控制糖尿病病情吃肉呢最好是牛肉鱼呢,像黄鳝,鲤鱼,鳕鱼,鳗鱼,三文鱼,金枪鱼等煮菜也要少放油多运动减肥别吃零食1.吃肉前喝两勺醋。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研究发现,吃大鱼大肉等高热量食物前喝两勺食醋,可大大降低血糖水平。如不习惯喝醋,最好饭前吃点放醋的凉拌菜。 2.减轻5%的体重。 哪怕你非常肥胖,而且不锻炼,但只要体重减轻5%,患糖尿病的危险就会降低70%。 3.每天走路35分钟。 芬兰研究发现,走路可让体内胰岛素得到最大效果利用。每周走路4小时,每天35分钟,可使糖尿病危险降低80%。 4.多喝咖啡。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发现,每天6杯咖啡,糖尿病危险降低29%—54%;每天4—5杯,降低约29%;但每天1—3杯则几乎不起作用。减肥 5.买食物看清高纤维标志。 有高纤维标志的食物,能确保其中至少含有5克粗纤维,可降低乳腺癌、糖尿病、高血压及中风危险。 6.一周吃快餐不超过2次。 美国研究发现,每周吃快餐2次以上,身体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一倍。 7.火腿香肠要少吃。 每周吃5次以上火腿或香肠,糖尿病危险会增加43%,罪魁祸首是加工肉食中的添加剂。专家建议,应偶尔吃肉,多吃蔬菜。 8.肉桂有助降血糖。 德国科学家发现,肉桂有助于降血脂,进而防止糖尿病危险。肉桂粉可撒在咖啡里,也可以和蜂蜜一起冲水喝。 9.做事前3次深呼吸。 长期压力会导致血糖升高。专家建议,做任何事情前最好都先做3次缓慢的深呼吸,以减小压力。 10.睡眠在6—8小时之间。 睡眠经常不足6小时的人,糖尿病危险翻番;而睡眠超过8小时的人,糖尿病危险增加3倍。 11.不要独居。 独居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比其他人高5倍。专家建议,即使独居也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12.关注血糖。 血糖指数为100—125毫克/分升的人,10年内最易发生糖尿病。专家建议,45岁后、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高胆固醇和高血压的人,应多关注血糖。
低脂低盐饮食,忌烟限酒,减肥锻炼,学会自我监测血糖,管住嘴迈开腿,心理健康
你好,一、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记住! 二、性生活有规律,防止感染性疾病;不要吃过量的抗生素。有些病毒感染和过量抗生素会诱发糖尿病。 三、糖耐量不正常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可以在最大限度内防止糖尿病的发生:每年吃三个月的烟酰胺、Vb1、Vb6、甲基Vb12(弥可保)增强胰腺功能;在季节更替时吃半个月的Vc、Ve,剂量要大,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清除自由基。(也可以每年分两段时间肌注Vb12,每次两周,一天一支。) 四、多加锻炼身体,少熬夜。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我国目前有超过9200万的糖尿病患,另外还有1亿5000人将成为患者,这样中国已经取代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此病到目前为止是一种不能根治,但可以良好控制的疾病。如果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正确运用好现在的三类基本疗法,包括饮食、运动、降糖药物在内的综合疗法,而进行终生性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如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颐养天年。糖尿病患者应学会自我保健知识,积极预防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避免致残、致死,从流行病学资料来看,如果控制空腹血糖〈2mmol/L(130mg/dl),餐后血糖〈9mmol/L(160mg/dl),糖化血红蛋白〈8%者极少发生并发症,亦是延缓其发生、发展的有效措施。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遵循严格控制高血糖,坚持治疗达标的原则,才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保证,不能偏听、偏信社会上的“游医”所谓“包医、根治糖尿病”的谬论。 五、糖类摄入 这是相对来说,糖尿病人不能吃糖是指日常饮食不能直接食用蔗糖和葡萄糖,果糖是可以吃的,果糖的分解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但是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与葡萄糖,请患者慎食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