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32

carpe1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国乳业发展现状论文题目怎么写高中生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aonimade

已采纳
报告简介  报告目录  报告目录:  一、我国乳品业的概述  1、中国原料奶的生产  2、中国乳品的加工  3、中国乳品消费  4、目前乳业市场竞争分析  (1)市场基本面分析  ①乳品特性  ②需求特性  ③行业竞争激烈程度分析  ④行业投资风险评估  (2)竞争分析  ①无差异市场竞争  ②供应链竞争  ③顾客源竞争  (3)乳品业已成并购新热点  二、奶业发展和预测  1、奶类需求预测  2、乳品消费需求预测  3、中国乳类生产预测  (1)奶畜资源潜力  (2)奶牛的单产潜力  (3)乳品加工能力  (4)国家乳业发展政策  (5)未来中国奶类生产预测  (6)2001-2015年中国牛奶生产预测  4、实现目标的条件评估  (1)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对乳业的影响  (2)引进国外优质品种、增加奶源供给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3)胚胎移植技术发展对奶源供给的影响  三、中国原料奶的生产  1、中国原料奶的生产  (1)中国原料奶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变化  (2)中国奶牛存栏量的增长情况  (3)中国奶牛单产水平的增长情况  2、中国原料奶生产的现状分析  (1)目前中国原料奶的总产与单产水平  (2)目前中国原料奶的价格水平  (3)目前中国原料奶生产的区域分布  (4)目前中国原料奶生产的所有制结构与成本收益  (5)目前中国原料奶生产的组织经营模式  3、中国原料奶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4、对未来15年中国原料奶生产的展望  5、中国乳品加工业的历史与现状  (1)乳品加工业的历史回顾  (2)乳品企业的近期运行情况  6、乳品加工企业的产品结构分析  (1)液态奶的增长速度  (2)液体奶的结构分析  (3)液态奶生产快速增长的原因  (4)液态奶加工企业的竞争特点  (5)液态奶市场展望  (6)奶粉  (7)奶酪  (8)冰淇淋  (9)UHT奶  (10)发酵乳  7、乳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8、乳品加工业展望与构想  四、中国乳品消费  1、中国乳品消费的历史与现状  (1)乳品消费总量及人均消费量  (2)中国乳品消费的区域特征  (3)乳品消费品种和结构  (4)乳品的消费人群和消费方  2、中国乳品消费的影响因素  3、增加中国乳品消费的措施  4、中国政府学生饮用奶计划  5、中国居民乳品消费展望  五、世界奶业的发展趋势及对中国奶业的影响  1、世界奶业的发展趋势  2、农业协定的核心:农产品贸易自由化  3、“入世”对中国奶业的影响  七、中国奶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1、未来15年中国奶业总体描述  2、中国奶业未来总体发展  3、中国奶类未来发展的具体对策  八、中国奶用水牛及奶用山羊概况

中国乳业发展现状论文题目怎么写高中生

251 评论(15)

little2000

一、乳制品消费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庭的膳食结构得到普遍改善,对乳制品的消费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但由于我国农村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习惯于传统食品等原因,目前除牧区自产自销以外,奶制品消费主要集中于大城市城镇居民。所以我国目前乳制品消费呈现如下特点: 人均奶制品消费量很低。全国人均消费奶类13.5千克,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达到24.8千克,农村居民人均消费2千克。 农村居民的奶制品消费趋势呈现绝对量较低,而增长速度较快。考虑到中国农村的巨大人口数量,只要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未来的消费潜力很大。 目前奶制品消费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消费品种为液体奶、奶粉和酸奶,对于奶酪、黄油和炼乳的消费量很少。这种现象一方面与人们的饮食习惯有关,另一方面是人们缺乏有关奶酪、黄油和炼乳的知识。如果加以宣传和指导,对这些产品的消费需求就会显著增长。 二、乳制品消费趋势 乳制品的消费群体逐年扩大.人们已将乳制品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营养食品。过去由于人们收入较低,以及消费习惯的原因,乳制品被人们作为一种营养品,仅供一些特殊的人群使用,如婴儿、病人、体弱者。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乳制品消费的认识正发生改变,乳制品已由特殊的营养品转化为大众化的营养食品。 市场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城市居民中使用乳制品的消费者人数逐年增加。1995年城市居民食用乳制品的普及率为36%左右,1998年为78%左右,目前城市居民食用乳制品的普及率已达95%以上。说明随着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对乳制品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们已开始将乳制品作为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营养食品。 奶粉和液态奶的需求结构正发生变化.液态奶的需求量快速上升。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对乳制品的消费一直以奶粉为主,近年来这种消费状况开始发生变化。从奶制品的消费结构看,液态奶消费量近年上升较快,所占比重逐年增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奶粉等乳制品年增长率为11.5%;市场销售的液体奶年增长率为47.3%;液体奶的增长幅度高于奶粉的增长幅度。预计未来奶制品的消费将由以奶粉为主向以液态奶为主转变。 对液态奶的品种需求呈多样化趋势。由于液态奶属奶类饮品,具有饮品的消费特征,并且人们对液态奶营养成分的需要存在差异,人们对液态奶的需求也将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各种类型、规格、包装、口味的液态奶制品将不断出现,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多样化的需求。 对乳制品的质量要求提高,购买趋向于名牌产品。人们购买乳制品不仅注重“口感、口味”,更加关心其营养成分及功能性、安全性,对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具有优质、安全、风味、便捷等特点的产品成为消费热点。因此,消费者总是对所有品牌进行综合打分(包括口味、营养价值、生产日期、优惠条件、广告影响),综合选择,人们更愿意购买信誉好、知名度高的大企业产品。 我国乳制品发展战略分析近几年,我国乳品业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但是,自中国加入WTO后,国外的品牌企业大量涌人中国市场,使国内一些乳品企业受到很大的冲击。所以,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必须针对当前生产和消费的现状、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发展趋势,及时加以调整,确定相应的战略对策。 (一)积极开拓市场,扩大乳制品消费 尽管我国奶和奶制品的潜在市场很大,但是,目前的人均消费水平很低,奶和奶制品在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较低。有统计资料表明,在我国奶和奶制品的主要消费者城镇居民中.奶和奶制品的消费支出只占消费总支出的1.5%;占食品支出的3.98%。因此。我国乳业的发展必须把开拓市场,扩大城乡居民奶和奶制品的消费作为重要的战略措施。 加强宣传,引导消费。近年来,食用乳制品的人数愈来愈多,乳制品的消费量也逐年提高。但是目前国内消费者对消费乳制品的重要性认识仍需进一步提高,对乳制品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有待于进一步转变,因此,企业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各种形式开展鲜乳及乳品营养价值和科学功效的知识宣传,积极引导乳品消费。重点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引导合理膳食结构的调整。转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使消费者认识到乳制品是一种最佳的有益健康的营养食品。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建立消费者对乳制品的消费偏好,使乳制品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备的营养食品,从而扩大整体乳制品的市场需求。 不断建立完善销售网络。乳制品作为一种日用消费食品,消费者频繁购买,注重购买的便利性,企业应采取密集分销策略,加大分销网点的密度,尽可能方便消费者购买。同时缩短渠道长度,利用超市、购物中心、连锁零售、专卖店、特许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发挥其在开拓市场、扩大销售中的作用,建立起灵活、畅通、快速、稳固的销售网络。 确保和开拓乳制品消费基地。根据群体的消费需求,以不同群体对象为主体,确保和开拓消费基地是必要的,如“学生奶”的消费基地开展之后,消费量大且相当稳固;部队营房的潜在消费量巨大:此外,快餐店等饮食业:铁路、航空系统;医院、托儿所、幼儿园、老年公寓等都是应该开拓的消费基地。 (二)加快奶业科技步伐,提高原料乳及乳制品质量 市场调查结果表明,消费者购买乳制品时,最为看好乳制品的质量因素,确保产品质量,是建立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偏好的基础。 加强奶源基地建设。 “优质奶源做主”将引发中国乳业竞争新一轮大洗牌,要想出好奶,多出奶,必须重视奶源基地建设,包括区域布局、奶牛品种、饲料、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机械挤奶、冷链运输等方面。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政府、企业和奶农应齐心协力,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坚持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良种良法相配套。 一是转变生产方式,推进奶牛规模化养殖。实现奶牛规模化养殖的生产方式有:发展大户家庭牧场;乳品企业自己兴办规模化奶牛场,目前蒙牛、伊利都在建设自己的奶牛养殖场;通过股份合作的形式,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二是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实现集约化。其关键是扩大“两良”覆盖率:要提高良种覆盖率。首先要采用高质量的冻精改良奶牛,其次要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l)等基础性工作。要提高“良法”覆盖率。首先要调整饲料结构,重点是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增加优质牧草、全株青贮玉米的种植,提高其在饲料中的比重。其次,要大力推广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技术。此外,建立奶牛主要疫病早期预报和防治技术以及常见病的快速诊断技术,开发奶牛主要疫病的新型环保型基因工程疫苗。 总之,要将奶业生产的关键技术进行集成,运用科技创新成果,构建安全、高效、优质的标准化生与经营基地。 推广乳及乳制品在线检测技术。 在线检测有利于企业质量检验人员对产品质量进行跟踪,并及时进行调整;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我国乳品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但是,我国乳品企业对乳品的在线检测技术掌握很不够,这就要求企业及科研人员较好地掌握乳制品的在线检测技术及其设备开发,包括化学方法检测、物理方法检测和微生物快速检测以及一些检测仪器的研制。 建立乳品的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及标准。 人世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乳业生产管理的标准不规范,甚至欠缺,并且产品质量标准滞后,导致产品质量低下。因此,我国应推广HACCP、IS09000等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和修订各种乳制品的国家标准、企业标准,尤其是乳制品国家标准要与国际接轨。要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要落实责任制度,以防失去市场,失去消费者。 (三) 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提高乳制品附加值产品结构调整。 我国乳品工业起步较晚,产品结构单一。要改变以奶粉为主的产品格局,产品上要大力发展液体奶的生产,如酸奶、巴氏消毒奶、超高温灭菌奶和乳酸菌饮料等。特别是以新鲜为主要特点的杀菌奶、超长保质期奶(ESL奶)、酸奶、果蔬汁乳、营养强化乳等产品。奶粉要适当增加全脂奶粉生产,大部分作为食品工业的优质原料,但要增加功能性奶粉、配方奶粉生产。 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开发新产品。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如膜分离技术、超高压杀菌技术有利于保持乳品的风味、品质和营养价值。目前国外膜技术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主要有:乳品灭菌及浓缩、乳品的标准化、乳蛋白浓缩、乳清的回收与加工利用等。再如冷冻干燥技术能有效地防止热敏感物质的氧化变质,防止产品表面硬化,增强复水性,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的原有品质,免疫乳及其制品应采用此种加工技术。 我国乳品机械也要适应乳品生产结构的调整进行调整和更新,增加设备品种,开发多效蒸发器,降低能耗,开发高温短时杀菌和超高温瞬时杀菌设备,提高分离机械技术水平,提高消毒乳、低脂奶、风味奶、酸奶、奶油、干酪的成套设备水平。
325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