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tian21
论文中括号的使用顺序:论文序号第一层为汉字数字加顿号,如一、二、三;第二层为括号中包含汉字数字,如(一)(二)(三);第三层为阿拉伯数字加下脚点,如1,2,3。第四层为括号中包含阿里伯数字,如(1)(2)(3);第五层为带圈阿拉伯数字,如①②③;第六层为大写英文字母,如A,B,C;第七层为小写英文字母,如a,b,c。关键词定义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1:方括号:[ ] ,常成对使用。是一种记号,表集合和范围。例:“[a-z]”可以匹配“a”到“z”范围内的任意小写字母字符。2:六角括号:〔 〕,用来标示公文编号中的发文年份,作者国籍、朝代等。例:〔寻〕古代八尺为寻。3:双引号:『 』,中文中式用的引号。也叫曲尺形的引号。例:我说:『怕什么!海的美就在这里。』4:单引号:「 」,中文中式用“”号。经常出现在广告、海报、电视频道字幕等场合。例:他说:『这样的「人才」我们公司养不起。』5:大括号:{ },于1593年由法国数学家弗朗索瓦·韦达(François Viète,1540~1603)引入,18世纪后在世界通用。在一个广大的范围内通过指令、公式来表示目的的一种符号。例:“o{2}”不能匹配“Bob”中的“o”,但是能匹配“food”中的两个o。6:实心方头括号:【 】,常用来标示工具书的正条目。例:【图画文字】用图画来表示意思的文字。7:空心方头括号:〖 〗,形状为外方内圆,常用来标示工具书的参看条目。例:用【 】标示正条目,用〖 〗标示参看的条目。8:书名号:《 》,书名号是用于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的标点符号,亦用于歌曲、电影、电视剧等与书面媒介紧密相关的文艺作品。例:《史记·项羽本记》(卷名)扩展资料:(1)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2)句子,前后都有停顿,并带有一定的句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句子前后或中间的停顿,在口头语言中,表现出来就是时间间隔,在书面语言中,就用标点符号来表示。(3)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标点符号
括号主要有圆括号“()”和方括号“〔〕”两种。在表示文中语句的注释和插入的词语等方面用括号。一般圆括号比较常见。这两种书写符号虽然不同,其实作用是相同的。下面笔者以初中课文中的句子为例,谈谈“括号”的作用。 表示注释我们写文章时,为了使读者能够了解得更清楚,往往要对一些词语做些必要的注释。这个不属于正文的注释部分,多用括号来表示。这里所说的注释,包括对词语的解释、补充说明以及交代词语的出处,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等。例如:(1)有一次我们村里“当朋”(八都凡五村,称为“五朋”,每年一村轮着做太子会,名为“当朋”),筹备太子会,有人提议要派我加入前村的昆腔队学习吹笙或吹笛。(胡适《我的母亲》)(括号内是对“当朋”作解释说明)(2)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谈家桢《奇妙的克隆》)(括号内的文字是依次对“雄性细胞、雌性细胞、融合、受精卵”这些通俗名词的补充说明)以上各例,括号内都是对正文中某些词语的注释,都不属于正文的内容。 表示正文中插入的词语写文章碰到要写明讲话人的情绪和听众的反应时,写剧本遇到交代舞台设计、场景、道具、灯光效果、音乐以及句中人的音容动作时,往往需要插入一些词语加以说明。为了区别于正文,对这些插入的词语,都要加上括号。这些括号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可以加在句子中,也可以加在句首和句本,也可以独立成行。例如:(3)伟大的人物,你要永远受到祝福!(新的掌声)(雨果《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表听众的反应)(4)屈原《向风及雷电》风!你咆哮吧!咆哮吧!(郭沫若《雷电颂》)(表剧中人物的动作姿势)例(3)、例(4)括号内的词语,都是另外插进去的,与原文内容并没有什么意义上的必然联系,它只是对原文中的某些部分,作了一些陪衬性的说明。 括号的其他用法(5)这座桥的特点是:(一)……(二)……(三)……(四)……(茅以升《中国石拱桥》)(注意:序次词,表序次或文章的层次等也可用括号,但是用了括号,就不必再加上顿号或逗号了。)(6)句中交代时间、地点或文章出处要用括号。例如:我整个身体和灵魂里感觉到它。
表示文章中的注释部分这种注释是夹在正文中间的夹注 写文章写到某个地方,为了让读者了解得更透彻,有时需要加个注释这种注释,要用括号表明注释的性质是多种多样的 (1) [parenthese,curve;bracket (square bracket,angle bracket);brace] 用作标点符号或数学符号的小括号()、中括号(方括号) []、尖括号 (2) 和大括号{}的总称 括号[bracket]是用来规定运算次序的符号 括号主要分为四类,包括大括号「{ }」、中括号「[ ]」、小括号「( )」以及比较少用的括线「—」 最早出现的括号是小括号「( )」,于1544年出现直至17世纪,中括号「[ ]」才出现于英国瓦里斯[1616—1703]的著作中,至于括线则由1591年韦达[1540—1603]首先采用,而大括号「{ }」则约在1593年由韦达首先引入;至1629年,荷兰的基拉德采用了全部括号,18世纪后开始在世界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