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07

炫色时空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avid014519

已采纳
然追溯中国古代文学地理的研究实践,可谓源远流长。春秋时代的学者把《诗三百》中的“国风”按照不同的王国和地区来分类,所体现的就是文学地理的意识。东汉班固、南朝刘勰,唐朝魏征、南宋朱熹等学者,或者有过文学地理方面的只言片语,或者使用过文学地理的研究方法。两宋以降,地域性的文学流派大量产生,区域性的文集相继问世,学者逐渐具备明确的文学地理意识。但中国古代的学者,还没有“文学地理”的概念,也没有形成文学地理学的学科意识。二十世纪初期,随着西方现代学术思想和方法引进到中国,以刘师培、王国维、汪辟疆等为代表的前辈学者,开始把古人关于文学地理的片断的言说条理化。遗憾的是,他们的研究并没有持续下去。他们对有关问题的认识,也是浅尝辄止。新中国建国之后的头三十年,由于受前苏联学术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地域性”这类概念,都成了非常敏感的字眼。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谁要是提这些东西,谁就有可能被扣上“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大帽子。因此,那个年代的文学研究,就只有“时代性”这一个维度,而所谓“阶级性”、“人民性”、“民族性”等等概念,都是由“时代性”派生出来的。也就是说,文学地理的研究,自汪辟疆等学者之后,被中断了近半个世纪。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学术文化环境开始宽松,文学地理学在沉寂近半个世纪后,再次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凭着自身的理论活力和学科渗透力,文学地理学研究在国内学术界不断升温,并逐渐成为文学研究的热门。1986年,金克木发表随笔《文艺的地域学研究设想》,倡导从地域的角度研究文学艺术;1989年,曾大兴发表论文《中国历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正式开启文学地理的实证研究。据统计,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仅在我国大陆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至少在800篇以上,所出版的相关著作不下于200种,其中包括(以下所引述者均为著作):文学家的地理分布研究,如曾大兴的《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1995)、胡阿祥的《魏晋本土文学地理》(2001)、梅新林的《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2006)、夏汉宁、黎清、刘双琴等的《宋代江西文学家考录》等;文学作品的地域特点与地域差异研究,如严家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1995)、陶礼天的《北“风”与南“骚”》(1997)、曹道衡的《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1999)、曾大兴的《英雄崇拜与美人崇拜》(1999)、戴伟华的《地域文化与唐代诗歌》(2006);文学家族研究,如刘跃进的《门阀士族与永明文学》(1996)、程章灿的《世族与六朝文学》(1998)、丁福林的《东晋南朝的谢氏文学集团》(1998)、李浩的《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2002);地域性的文学流派研究,如杨义的《京派海派综论》(2003)、陈庆元的《文学:地域的观照》(2003)、沙先一的《清代吴中词派研究》(2004);地域性的文学史研究,如陈永正主编的《岭南文学史》(1993)、王齐洲、王泽龙的《湖北文学史》(1995)、吴海、曾子鲁主编的《江西文学史》(2005)……。20多年来的文学地理研究,不仅为传统的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解决了传统的文学研究所不能解决的诸多问题,丰富和深化了人们对文学家、文学作品、文学理论和各种文学现象的认识,展示了文学研究的诱人前景,也为人文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素材和思路。因此,这项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士所认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文学地理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被正式提出,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和响应。2011年11月,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广州大学中文系共同主办“中国首届文学地理学暨宋代文学地理研讨会”,首次明确界定文学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及研究意义之所在。来自国内各社会科学院和高等院校的60余名专家学者联名倡议成立“中国文学地理学学会”,并按有关程序选举产生了“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筹备委员会”。这次会议的成功举行与这个筹备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文学地理学这个新兴学科得到学术界的正式认可,也标志着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的、自觉的阶段。一个学科能不能建立,关键在于它有没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简要地讲,就是一句话,即文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再具体一点,就是三句话:即文学要素(包括文学家、文学作品和文学读者)的地理分布、组合与变迁,文学要素及其整体形态的地域特性与地域差异,文学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非常明确的。文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问题,不是别的任何学科所能解决的,必须有一个专门的学科来解决这个问题。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了它的研究任务,这就是:通过文学家(包括文学家族、文学流派、文学社团、文学中心)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考察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对文学家的气质、心理、知识结构、文化底蕴、价值观念、审美倾向、艺术感知、文学选择等等构成的影响,以及通过文学家这个中介,对文学作品的主题、题材、人物、原型、意象、景观、体裁、形式、语言、风格等等构成的影响;同时考察文学家(以及由文学家所组成的文学家族、文学流派、文学社团、文学中心等)所完成的文学积累(文学作品、文学胜迹等等),所形成的文学传统,所营造的文学风气等等,对当地的人文环境所构成的影响。文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一个互动关系,文学地理学的任务,就是对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与文学要素(包括文学家、文学作品、文学读者)之间的各个层面的互动关系进行系统的梳理,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点,并给予合理的解释。文学地理学研究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一门与文学史学科双峰并峙的文学地理学科。没有文学地理这个二级学科的文学学科是一个不完整的学科。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产生并发展的,文学也不例外。几乎所有的学科,既有解释其时间关系的分支学科,也有解释其空间关系的分支学科。例如历史学有通史、断代史、专门史,也有历史地理;语言学有语言史,也有语言(方言)地理;军事学有军事史,也有军事地理;经济学有经济史,也有经济地理;植物学有植物史,也有植物地理……为什么文学有文学史,而不能有一门文学地理呢?文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使它应该是、而且必须是一个可以和文学史双峰并峙的独立学科。有了文学地理,文学这个学科才算完整。

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论文

117 评论(14)

lanan120

老师板书上讲过的内容都可以写,例如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海啸这些,只要是关于这些的论文都是可以写的。(*^__^*) 嘻嘻……给我加分吧。
164 评论(15)

来啊快活啊

怎样写科技论文  题名  1题名的要求  题名是一篇论文的总标题,也称篇名或文题,作为一篇论文的总名称,题名应该使读者能从中了解到该论文所要研究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撰写题名一定要准确、简洁、鲜明,既不能过于空泛和一般化,也不宜过于繁琐,使人得不出鲜明的印象。  (1)准确性:准确是指题名要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深度,用词要反映实质,不能用笼统的、泛指性很强的词语。如“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关于xxx的若干问题”,“控制系统的研究”等,就太笼统。  (2)简洁性:简洁性是指在把内容表达清楚的前提下,题名应越短越好。GB7713—87规定,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如何使题名写得简洁呢?  1)尽可能删去多余的词语,即经过反复推敲,如果删去某些词语之后,题名仍能反映论文的特定内容,那么这些词语就应删去。  2)避免将同义词或近义词连用,同义词或近义词用其中之一就可以了,如:“问题的分析计算”,“分析”与“计算”在该处是近义的,不分析又如何计算呢?所以二者保留其一即可。又如“分析与探讨”,二者取一即可。  (3)鲜明性:鲜明性是指使人一看便知其意,不费解,无歧义。有的题名很含糊,使人分不清它属于那个学科范畴,给分类造成了困难。  如果题名很难完全表达论文的内容,可以用副标题名对主题名进一步说明。主、副题名之间中中文用破折号连接,英文用冒号连接。  题名还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公式及不为同行熟悉的缩略语等等。  2题名的常见问题  (1)题名大,内容小  指题名涉及的研究范围广、内容多,而论文的内容只涉及其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点。例如:题名为“服务机器人手臂运动学研究”,内容是作者在研制一种服务机器人时对一种七自由度逆运动学的一种解法,这样的解法并不只用于服务机器人。如果把题名改为“七自由度仿人手臂逆运动学的一种解法”,则既有学术意义,又兼顾了作者的研究项目。  (2)题目繁琐、冗长,主题不鲜明  如“利用导电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氧化物为基的灵巧光学窗口的发现和研究”,用词繁琐、冗长,可改为“导电高分子和无机氧化物为基的光学窗口研究”。  (3)不注意分寸,有意无意地拔高  有的作者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者由于对本学科、本专业的科技发展动态了解不够,有意无意地夸大了自己成果的水平,常出现:“XXX机理的研究” 、“XXX的规律(或模型)”等一类的词语。当然,如果研究的深度确实达到了这个水平,也不是不可以用的,但一般应采取谨慎的态度。  摘要  摘要应概括说明全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4个方面,应重点写出具体的研究结果,特别是创新之处。  (1)目的:主要说明此研究、研制、调查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或要解决的问题。  (2)方法:说明研究的工作过程及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或方法,也包括理论、假设或边界条件,使用的主要设备和仪器:对新技术手段则应描述其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及所达到的精度、误差等。  (3)结果和结论:作者在此工作过程最后得出的结果和结论,可含应用情况或潜在的用途。可以是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及关系式,也可以是理论性成果等。  总之,摘要应写得内容充实,不要过分抽象或空洞无物,不作自我评价。  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层次标题、摘要、和正文中选出来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和词组。  引言  1引言的内容和写作要求  引言作为论文的开端,主要是交待研究成果的来龙去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相关的课题,目的是引出作者研究成果的创新论点,使读者对论文要表达的问题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引起读者阅读论文的兴趣。  引言中要写的内容很多,但是论文的篇幅有限,所以大多数的刊物都对引言部分的篇幅有严格的限制,一般稍多于摘要的字数。要求该部分的写作要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要与摘要雷同,也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一般不用图表和公式来论述问题,但至少应该有观点的罗列,同时一定要把作者的创新点明确表达出来。  2引言写作中的常见问题  (1)作者论述的背景信息过于空泛,与作者的创新点无关联或关系不大。  (2)开门不见山。有的作者为了强调自己的创新性,往往把本研究的发展现状详细地进行说明;也有的作者图省事,往往把课题申请书中的内容直接照搬过来。  (3)不会表达自己的创新成果,不能把别人的成果和自己的贡献区别开来,使所述创新点含糊、矛盾。  正文  正文是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也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作者论点的提出、论据的陈述、论证的过程、结果和讨论都要在此得以展现。  1正文的要求  正文是作者总的写作意图或基本观点的体现,它对论文的发表及其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要求观点要正确、论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选材要新颖;论述要有条理,有较好的逻辑性、可读性和规范性;表达要以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多的信息量为原则;量、单位、名次术语的使用要统一、规范。一篇成功的科技论文应满足以下要求:  (1)体现创新性  正文是否有创新,是决定一篇论文采用与否的首要标准,也是刊物决定录用与否的主要依据。一篇论文的创新程度有大有小,但 总要有自己的观点,总要有自己的一些独特见解,总要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其推动作用。虽然许多论文不属于“首次提出” 、“首次发现”,但作为一一篇论文总应该对某一个问题的研究有新意,或对某种算法有改进,或对某一技术指标有提高。那些基本上是重复他人的工作,尽管是作者经过千辛万苦潜心研究的成果,也不属于创新之列。  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是目前论文写作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作者的来稿中,常见的创新点不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1)观点雷同或重复他人的工作。  2)研究深度不够。  3)作者根本未作研究,整篇文章是东拼西凑的材料堆砌,因而这类文章的语言叙述显得前言不搭后语,根本无创造性可言。  4)论文立意很新颖,是当前研究的热门课题,但作者写不出自己的创新点。  也有的论文虽有一点创新,但由于作者表达不清楚,哪些是前人的,哪些是自己的,所以,仅有的一点新颖性也被淹没了。  (2)论点突出  (3)尊重事实  (4)表达准确  2正文的结构  良好的结构层次是写好论文的重要保证。“言之有序”的问题要靠结构层次来保证。强调结构的目的是为了使文章内容能紧紧围绕主题层层展开、环环相扣,使整篇论文系统严密、浑然一体。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尤其讲究结构层次,因此作者要精心策划。  (1)结构层次的要求  科技论文的结构层次有2点要求:  1)要符合逻辑规律。  2)要衔接自然,完整统一。  (2)结构的几种形式  常见的科技论文的结构形式有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和分总式等。  (3)正文的标题结构  科技论文结构层次一般分成若干个自然段,或是用若干个小标题来论述。每层的小标题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一个编码的两个数字之间用圆点()分开,末位数字后面不加圆点。如:  1(一级标题)  2(二级标题)  3(三级标题)  1(四级标题)  所有的编码均左顶格书写。每一层次一般不超过4级,最后一级如果还要分层次,可用1);2);①;②形式表示。  正文的结构层次不论是采用自然段还是小标题的形式,都要注意各层次之间要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富有逻辑,达到无懈可击;层次与层次之间还应协调一致,各部分的先后次序、篇幅的长短,都应根据逻辑顺序和表现主题的需要当详则详,当略则略。  (4)正文的过渡与照应  3正文结构层次上的常见问题  在作者的来稿中,正文结构安排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标题不简明、不得体。  (2)标题用词不确切,含混不清。  (3)标题之间缺乏逻辑关联。  (4)层次递进缺阶、段,衔接不上,层次混乱,不符合事物或现象的发展规律。  (5)同一篇文稿中使用多种结构方式。  结论  1结论的内容  (1)本研究的技术理论或技术成果比已有的技术理论或成果有哪些先进性;  (2)本研究的技术理论或技术成果适用于哪些范围、应具备哪些技术条件等;  (3)本研究的实验结果与实际应用的一致性如何;  (4)对应用的技术有哪些改进和建议。  对于技术性论文,第一条是必须的,表明论文具有创新性。  2结论的要求  科技论文的结论应有主次之分,依其重要性递次排列。如果结论的内容较多,可以分条了列出,每一条单成一段。一段包括几句话,也可能是一句话。如果结论不多,就不要分条列号。结论里应包括必要的数据,但主要是用文字表达。具体要求如下:  (1)概括准确,结构严谨。  (2)明确具体,简短精炼。  (3)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3结论写作中的常见问题  (1)无结论  (2)简单重复  (3)含混不清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原则  (1)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  (2)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  (3)采用标准化的著录格式;  (4)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宜太少。
241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