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50

徐欢19921008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结构力学发展史论文范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935789009

已采纳
梁【bridge】指的是为道路跨越天然或人工障碍物而修建的建筑物。 桥梁一般讲由五大部件和五小部件组成,五大部件是指桥梁承受汽车或其他车辆运输荷载的桥跨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是桥梁结构安全的保证包括(1)桥跨结构(或称桥孔结构上部结构)、(2)支座系统、(3)桥墩、(4)桥台、(5)墩台基础五小部件是指直接与桥梁服务功能有关的部件,过去称为桥面构造包括(1)桥面铺装、(2)防排水系统、(3)栏杆、(4)伸缩缝、(5)灯光照明 一、桥梁的分类: 按用途分为公路桥、公铁两用桥、人行桥、机耕桥、过水桥。 按跨径大小和多跨总长分为小桥、中桥、大桥、特大桥。 按结构分为梁式桥,拱桥,钢架桥,缆索承重桥(斜拉桥和悬索桥)四中基本体系,此外还有组合体系桥 按行车道位置分为上承式桥、中承式桥、下承式桥 按使用年限可分为永久性桥、半永久性桥、临时桥 按材料类型分为木桥、圬工桥、钢筋砼桥、预应力桥、钢桥 桥梁分类 多孔跨径总长L(米) 单孔跨径L0(米) 特大桥 L≥500 L0≥100 大桥 L≥100 L0≥40 中桥 30结构力学发展史论文范文

143 评论(11)

婷婷子子

力学又称经典力学,是研究通常尺寸的物体在受力下的形变,以及速度远低于光速的运动过程的一门自然科学。力学是物理学、天文学和许多工程学的基础,机械、建筑、航天器和船舰等的合理设计都必须以经典力学为基本依据。 机械运动是物质运动的最基本的形式。机械运动亦即力学运动,是物质在时间、空间中的位置变化,包括移动、转动、流动、变形、振动、波动、扩散等。而平衡或静止,则是其中的特殊情况。物质运动的其他形式还有热运动、电磁运动、原子及其内部的运动和化学运动等。 力是物质间的一种相互作用,机械运动状态的变化是由这种相互作用引起的。静止和运动状态不变,则意味着各作用力在某种意义上的平衡。因此,力学可以说是力和(机械)运动的科学。 力学的起源力学知识最早起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在生产劳动中的经验。人们在建筑、灌溉等劳动中使用杠杆、斜面、汲水等器具,逐渐积累起对平衡物体受力情况的认识。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对杠杆平衡、物体重心位置、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作了系统研究,确定它们的基本规律,初步奠定了静力学即平衡理论的基础。 古代人还从对日、月运行的观察和弓箭、车轮等的使用中,了解一些简单的运动规律,如匀速的移动和转动。但是对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只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后才逐渐有了正确的认识。 伽利略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最早阐明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提出加速度的概念。牛顿继承和发展前人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提出物体运动三定律。伽利略、牛顿奠定了动力学的基础。牛顿运动定律的建立标志着力学开始成为一门科学。 此后,力学的研究对象由单个的自由质点,转向受约束的质点和受约束的质点系。这方面的标志是达朗贝尔提出的达朗贝尔原理,和拉格朗日建立的分析力学。其后,欧拉又进一步把牛顿运动定律用于刚体和理想流体的运动方程,这看作是连续介质力学的开端。
243 评论(14)

善水ly

众所周知,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由于材料的弹性性能面发生变形,若变形后结构上的荷载保持平衡,这种状态称为弹性平衡-如果结构在乎衡状态时,受到扰动而偏离平衡位臂,当扰动消除后仍能恢复原来平衡状态的,这种平衡状态称为稳定平衡状态。反之,如果受到扰动面像离平衡位臂,即使扰动消除了,结构仍不能恢复原来的平衡状态,而结构在新的状态下平衡,则原来的平衡状态就称为不稳定平衡状态。   当结构所受荷载达到某一值时,若增加一微小的增量,则结构的平衡位形将发个很大的改变,这种现象叫做结构失稳成结构屈曲。   根据失稳的性质,结构稳定问题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失稳是理想化情况,即达到某个荷载时,除结构原来的平衡状态可能存在外,出理第二个平衡状态,故义称为平衡分岔失稳成分枝点失稳,而数学处理上是求解特征值问题,故义称为特征值屈曲分析。结构失稳时,相应的荷载可称为屈曲荷载、临界荷戟、压屈荷载或平衡分枝荷载。如完善的(无缺陷且挺直的)中心受压柱、中面受压的平板、受弯构件及受压的柱壳等的失稳都属于第一类失稳。   第二类失稳居结构失稳时,变形将人人发展,而不会出现新的变形形式,即平衡状态不发生质变,也称为极侦点失稳。结构失稳时,相应的荷栽称为极限荷载或压溃荷载。理想的结褥或完兽结构是不存在的,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如初始弯曲、残余应力及荷载作用位置偏差等。大多数结构的失稳屑于第二类失稳问题。   第二类失稳是当荷载达到某值时,结构平衡状态发生一明显的跳跃,突然过渡到非邻近的另一具有较大位移的平衡状态,称为跃越失稳或跳跃失稳(Snop—Through)。跃越失稳没有平衡分岔点,也没有极值点,如坦拱、扁壳、扁平网壳结构、二力杆等的失稳都属于此类。因在跳跃时结构可能破坏,故失稳后的状态一般不能利用。   结构弹性稳定分析属于第一类失稳问题,其目的就是要求解临界荷载值,在ANSY3中对应的分析类型就是特征值屈曲分析(Buckling Analysis)。第二类失稳和第二类失稳问题,在ANSYS中对应的是结构静力非线性分析,无论前屈曲平衡状态或后屈曲平衡状态均可一次 第410页 求得,即“全过程分析”。   本章介绍ANSYS特征值屈曲分析的相关技术。在本章中如无特殊说明,单独使用的“屈曲分析”均指“特征值屈曲分析”。   在稳定平衡状态,考虑到轴向力或中面内力对弯曲变形的影响,根据势能驻伯原理得到结构的平衡方程为,特征值屈曲分析的主要步骤如下,①创建模型,②获得静力解:③获得特征值屈曲解,④查看结果,创建模型   特征值屈曲分析的建模与大多数分析并无不同,但是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仪考虑线什行为。若定义了非线性单元将按线性单元处理。刚度汁算基于初始状态,并在后续计算中保持不变。例如,若包含接触单元,其刚度则基于静力预应力分析后的状态进行计算,且不再改变。
176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