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会小会
针对该问题,笔者认为:做好英语论文目录的排版,格式是前提,理清层次是基础,统一体例是保障。具体如下:目录格式以分层次均衡排列为佳,否则会造成比重失调,下级标题项数要么不均衡,要么不完整。要理清标题之间的层次关系,即遵循同级标题表达同一层次相互并列内容的原则进行排列各级标题,不然就会出现层次混乱、脉络不清等问题需说明的是,为使目录简洁明了,大多数论文目录仅需二、三级标题即可。还应做到目录标题体例一致,即结构相似。否则会出现短语句子混用、结构不一等不规范现象。值得一提的是,论文中的致谢、摘要等部分应列入目录中,尽管其页码标记要求各异,但一般阿拉伯数字页码标记从正文开始计数。结语目录也是论文目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论文撰写前,它能帮助组织论文材料;论文撰写中,它能检查落实论文进展;论文修改中,它能审视修改论文逻辑。综述,论文的目录排版应从目录格式、层次关系、标题体例等方面着手,着重核查论文中的各级标题是否比例均衡、层次清晰、结构得当,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论文目录排版的质量和美观。 
word的自动生成目录功能为我们省了很多时间,但是操作不好的话就会适得其反--浪费时间。说实话,过去我不喜欢word的那些自动编号等功能,所以我的word一概关掉那些自动功能。但是自动目录我还是偶尔用一下。但是如果利用word的“样式”中的“标题1”、“标题2”等就会很麻烦而且在标题的前面有个黑点(我看着非常难受!!!),因此,我摸索一个简单的办法,供大家交流。(以下假设你已经完成了文档的全部输入工作!)一、到文档开头,选中你要设置一级标题的文字内容,设置好字体、字号等格式,然后选择菜单中的“格式”-“段落”-“缩进和间距”选项卡-“大纲级别”设为1级!(关键步骤!)-“确定”。(注意:此过程中,要设为一级标题的文字始终处于被选中状态!呵呵,说的多余了^0^,不过有时候会被忽略的。)这样第一个一级标题就设置好了。用同样的办法可以设置二级、三级标题,区别就是在“大纲级别”里相应选择2级、3级等。二、然后就简单了,用刚设置好的一级标题去刷其它一级标题(怎么,格式刷不会吗?问别人去吧!),其它级别标题依此类推。三、光标放到想插入目录的位置(一般放到文档前比较好),点“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格式”(默认的是“来自模板”,但是这时候没有前导符,可以先选择“古典”,然后把“显示页码”和“页码右对齐”都选上,且选择一种“前导符”),右边的“显示级别”选择你前面设置过的最大目录级别(可少但不能多!),最后按“确定”!!ok啦。四、但是,别高兴的太早,你可能发现自动生成的目录与你想象的格式不太一样,例如行距太大啦,字号太小啦等等。这时候可重新设置目录。光标移到目录前面任何位置,重复刚才的“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这时候你会发现“格式”变成了“来自模板”,然后点击右边的“修改”,在弹出的对话框里面,修改“目录1”、“目录2”等的格式,它们实际上是分别对应你目录里的一级标题、二级标题的,修改完了,按“确定”,弹出“是否替换所选目录”,选“是”!ok!!!五、至于目录的行距太大或太小,则只能选中全部目录,然后在“格式”-“段落”里设置“行间距”了,与编辑正文的方式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