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参考文献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97

wwd1109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参考文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鳝鱼爱上蛇

已采纳
摘 要:经过诗人的锤炼,古诗的遣词造句特别精炼,包蕴量特别丰富,景、情、事浑然一体,创造出独特感人的意境。那么,什么是诗的意境?它是指诗中描绘的具体生活情景、生活画面,以及蕴含在情景、画面中的思想情感和深刻意义。学习古诗,只有抓住品味意境,细细体味,才能化难为易深入理解古诗。要想从古诗的意境中感悟诗人的情感,汲取高雅的审美情趣,必须准确抓住古诗的意象才能使诗的客观映像自然地转化为主观感受,收到较好的效果。 中国论文网 -htm  关键词:古诗;意象;意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4-280-0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古诗更是华夏文化的瑰宝,它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瑰宝中的朵朵奇葩,读来沁人心脾,开启心智,回味悠长,给人以美的熏陶。   古诗中的意象就是情与景的统一,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学习鉴赏古诗时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内容,感知诗人情感,进入诗歌意境,领悟诗歌的主旨。而一些意象寄寓了约定俗成的审美习惯,如何抓住诗歌中意象的正确含义,以下是我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点滴体会。   一、自然意象类   1、月亮(残月、明月、新月、玉盘、婵娟):它在诗人笔下都是思亲、思乡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2、夕阳(斜阳、日暮、残阳、落日):大多流露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3、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伤感和哀愁。   4、烟、霜:多表示哀怨、惆怅、凄苦等情思。   5、风:春风――旷达、欢快、希望。   东风――代表春天、美好之意。   西风――惆怅、游子思归。   北风――萧条肃杀、离别惆怅。   二、植物意象类   1、杨柳:多传达离别、怀远等情思。   2、落花(落红、残红):多表示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哀愁。   3、松、竹、梅、菊:多体现高洁、坚贞、不屈之意。   4、梧桐、芭蕉:传达光阴易逝,身世磨难的惆怅哀怨。   三、动物意象类   1、鸦、蝉、猿、杜鹃:多传达凄楚哀怨之情。   2、鸳鸯、鹧鸪:表示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   3、燕子:象征着时事变迁,人事代谢。   4、鱼:象征自由。   5、孤雁:象征孤独、思乡。   6、鹰:象征刚劲自由。   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创作了浩如烟海的诗歌作品,可以说我国是诗歌的王国。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时候只有让学生抓住意象,才能感悟古诗的意境美;注重读出古诗中的意象是学好古诗最基本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 刘庆森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意象和意境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参考文献

179 评论(15)

缘嬑晨曦

国超,《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初探》,《探索与实践》,2002 年第二期  [2]崔峦主编:《小学语文教学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年  [3]董蓓菲主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年  [4]付宜红着:《日本语文教育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  [5]朱绍禹、庄文中主编:《国际中小学课程教材比较研究从书·本国语文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年
170 评论(12)

Joanne44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扩展资料:参考文献格式:(1)文后参考文献不编序号,仅在文末按其重要程度或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2)文后参考文献不注页码。(3)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及次序与注释基本相同。1)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2) 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3) 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4) 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5) 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a.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b.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5]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c.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6] 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d.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7]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 [N].人民日报,1998-12-25(10).e.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标识符号: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1999-01-12印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CAJ-CD B/T 1-1998》文献标识码(WM) Document code 置分类号之后。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237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