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82

不二馆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论文格式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皮卡丘啾

已采纳
我很久前写的。大学社团需要,不算太专业,仅供参考:) 关于宜兴市依法行政工作的调查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概况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是宜兴市的几个与依法行政工作密切相关的主要部门,包括宜兴市行政审批证照办理中心、宜兴市土地交易储备中心、宜兴市人民法院行政庭和宜兴市法制办公室。 二调查方式 调查采用走访座谈为主,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通过《华政报》记者团在宜兴市各部门的采访调研,充分发挥了记者团的组织优势和采访交流的工作优势,使调查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调查的时间为2002年6月至8月间。 三调查内容 依法行政的内涵较广。本此调研课题采用是由点到面的方法,通过对宜兴市行政审批证照办理中心、宜兴市土地交易储备中心、宜兴市人民法院行政庭和宜兴市法制办公室的走访,了解宜兴市在实行依法行政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并从中总结经验特色,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进而提出问题和相关对策。 二.研究的内容及结论 一宜兴市依法行政工作的调查结果分析 1.宜兴市行政审批证照办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依法行政离不开政府机构改革。改革中,如何实现精简和效能的统一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此次宜兴之行的第一个考察对象就是该市机构改革的一个新兴产物:行政审批证照中心。 该中心成立于2001年5月8日,它设立的宗旨是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而根据有关负责人介绍,在中心成立运行的一年中,共受理服务事项21万件,办结事项93万件,与上年同期在各部门办理相比,增长了8%,有效遏制了由于过去办证难而导致的群众漏办或无证经营的问题。数量上的增长或许还不足以说明问题,效率的提高才是关键。该中心在成立伊始就制定了详尽的“联合会审”工作制度,实行牵头部门负责制,从项目的受理到有关手续的办理、审批各个环节都有牵头部门跟踪负责。明确责任的同时,集中工作也带来了效率的大幅提高。据介绍,一年中,即办事项达到了92万件,占办结总事项的3%,约80%以上的承诺事项在当天或未达到承诺时限就已经提前办结由“联合会审”制度发展而来的“联合会勘”制也将被实施,这将进一步提高内外资等项目的审批速度。 整个中心采用开放性的布局,各个部门一目了然,这种公开性也体现在办事流程上。在每一个服务窗口,我们都看到了该部门的窗口服务单,上面详细列明了该项目所需的申报资料、履行手续以及办事程序,并明确给出了承诺时限及收费标准,可以说是做到了真正的公开、透明。我们现场体验了一次办事的流程,确确实实感到它的便利与快捷。以公安部门办理赴台湾探亲定居手续为例:其所需申报资料为户籍证明(身份证、户口簿或其他有效材料),《申请表》,单位或派出所意见,本人照片,有效的入台许可证明共5项。条目清晰,且要求明确,如明确指出照片为本人近期直边正面免冠彩色半身证件照4张(48mm×33mm),极大地避免了可能造成的误解给办事人带来的不便。而承诺时限(20个工作日内)及收费标准(通行证50元/本;加注、加页费20元/次)也明白无误的列于服务单上。应该来说,如果我们真的是来办理赴台旅行证,只需咨询一次,办理一次,最后一次来领证即可。对于企业来说,他们所需的各类行业许可证、建设工程项目验收、出国进行商务活动等与经营生产密切相关的审批办事程序都已被涵盖在内,这将大大削减企业在这方面所投入的精力,有利于生产经营效率的提高。 在有关证照中心的一系列数字统计中,有一项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中心开办一年来,共收缴款额21亿多元,日均48万元,是中心开业初财政预算的07倍。效率的提高,部门的整合,使费种和费率都降低了许多,在这种情况下,收费总额却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据了解,主要是因为中心的设立有效避免了过去在减免、缓征等收费上的随意性,从而使实际财政收入不降反升了。由此可见,中心的设立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局,既方便了办理者,政府部门也从中受益。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这就要求在政府立法工作者行政执法活动中必须坚定不移的贯彻两条原则。以使权力与责任紧密挂钩,即权责一致。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权利与利益的彻底脱钩。从理论上来说,每个政府机关执行公务,依法收取的税款和费用都应该全部纳入财政管理,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自费行政”意味着审批权、发证权、收费权、罚款权、等一系列本来很普通的政府职能具有了实际的效益,从而成为各部门的争夺对象。而取得了既得利益的部门则很难轻易的放弃手中的权利,由此必然会给依法行政的实施造成障碍。相比较而言,这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宜兴依然存在,但在解决上已有了较大的进展。行政审批证照办理中心的设立就是解决问题所迈出的第一步。它整合了本属于各部门的审批,收费,罚款等职责权限,并采用统一财政预算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分离了权利与利益的紧密关系。但也应看到,这种分离并不彻底,中心的各个部门仍隶属于本单位,只是相当于将各单位的办事机构简单相加,这种整合仍是表面上的。且要真正推动权利与利益的脱钩,此种方式也并非十全十美。但从当前来看,中心的设立本身就是政府行政行为公开化,制度化,法制化的体现。其所体现出的办事效率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疑是巨大的。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论文格式

259 评论(8)

亮亮豆

第一部分:封面1、需填写的项目由本人用碳素墨水手写或打印。2、班级均采用阿拉伯数字,班级应标明某级某班。3、用纸要求(以下所有用纸按此要求)·纸型:A4纸,单面打印;·页边距:上54cm,下5cm,左5cm,右5cm;·页眉:5cm,页脚:75cm,左侧装订。第二部分:文章标题、摘要与关键词1.文章标题:小二号字,黑体,居中2.中文摘要、关键词摘要:(五号,黑体,加粗,顶格)摘要正文(五号,宋体,左右缩进2 个字符)关键词:标题(五号,黑体,顶格,加粗)关键词正文(五号,宋体,词间用空格隔开)第三部分:主体部分1、报告的标题层次按以下格式编排一、 XXXXX(一级标题,一级标题用三号字,宋体,顶格)(一)XXXXX(二级标题,二级标题用四号字,宋体,顶格)1、XXXXXXX(三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宋体,顶格)(1)XXXXXXX(四级标题,四级标题格式同三级标题)2、正文用小四号字,宋体,行间距采用单倍行距3、每页页脚居中注明页码第四部分:参考文献(五号、宋体、加粗、顶格)序号:1、 2、3、1、参考文献为期刊论文期刊论文著录格式:顺序号作者题目刊物名称,出版年,卷(期) 例:陈乐喜试论知识创新信息运动自然辩论法研究,2001(1) 2、参考文献为图书图书著录格式:顺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例:1、黄敏学网络营销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第五部分:装订顺序封面、记录表、报告
189 评论(14)

刘闻意文义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提出-论点;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273 评论(9)

am01

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224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