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31

你好卡拉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医疗常识与急救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cy2188

已采纳
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对于组织者——校方,和答辩者——毕业论文作者是不同的。校方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简单说是为了进一步审查论文,即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论述到的论题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学员自己独立完成等情况。第一,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是高等学校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之一。一般说来,从学员所提交的论文中,已能大致反映出各个学员对自己所写论文的认识程度和论证论题的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问题没有充分展开细说,有的可能是限于全局结构不便展开,有的可能是受篇幅所限不能展开,有的可能是作者认为这个问题不重要或者以为没有必要展开详细说明的;有的很可能是作者深不下去或者说不清楚而故意回避了的薄弱环节,有的还可能是作者自己根本就没有认识到的不足之处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提问和答辩就可以进一步弄清作者是由于哪种情况而没有展开深入分析的,从而了解学员对自己所写的论文的认识程度、理解深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第二,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是组织毕业论文答辩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二。通过论文,虽然也可以看出学员已掌握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但是,撰写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不是考查学员掌握知识的深广度,而是考查学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锻炼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学员在写作论文中所运用的知识有的已确实掌握,能融会贯通的运用;有的可能是一知半解,并没有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还有的可能是从别人的文章中生搬硬套过来,其基本涵义都没搞清楚。在答辩会上,答辩小组成员把论文中有阐述不清楚、不祥细、不完备、不确切、不完善之处提出来,让作者当场作出回答,从而就可以检查出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是否有深广的知识基础、创造性见解和充分扎实的理由。第三,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学员独立完成即检验毕业论文的真实性是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之三。撰写毕业论文,要求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但它不像考试、考查那样,在老师严格监视下完成,而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一般为一个学期)内完成,难免会有少数不自觉的学生会投机取巧,采取各种手段作弊。尤其是像电大、函大等开放性大学,学员面广、量大、人多、组织松散、素质参差不齐,很难消除捉刀代笔、抄袭剽窃等不正之风的出现。指导教师固然要严格把关,可是在一个教师要指导多个学员的不同题目,不同范围论文的情况下对作假舞弊,很难做到没有疏漏。而答辩小组或答辩委员会有三名以上教师组成,鉴别论文真的能力就更强些,而且在答辩会上还可通过提问与答辩来暴露作弊者,从而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对于答辩者(毕业论文作者)来说,答辩的目的是通过,按时毕业,取得毕业证书。学员要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就必须了解上述学校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然后有针对性的作好准备,继续对论文中的有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推敲和研究,把论文中提到的基本树料搞准确,把有关的基本理论和文章的基本观点彻底弄懂弄通。三、毕业论文成绩评分方式各个院校要求不同,可以由指导教师成绩,检查评阅成绩,答辩小组成绩3部分综合而来1论文阶段须提交材料各个院校要求不同,例如: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论文,论文档案袋,论文中期检查表,汇报表,论文成绩册,指导教师工作手册等2答辩委员会1)答辩工作在学院领导下,由答辩委员会主持进行2)答辩委员会主要由专业课教师组成,可聘请部分基础课教师或专业基础课教师参加,答辩委员会的责任是主持答辩工作,统一评分标准和要求,对有争议的成绩进行裁决,并综合指导教师,交叉评阅教师,答辩小组的成绩及评语,决定学生的最终成绩最终成绩经主管院长审核后,由学院统一向学生公布3)答辩委员会可下设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小组一般由3—5人(包括秘书1名)组成,组长应由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

医疗常识与急救论文

334 评论(13)

muller1970

近日看到美国东南部数州发生飓风灾害,就想:当大难临头时,我们如何逃生?这个问题,我们大多数人从来就没有考虑。 9·11幸存者的逃生经历 2001年9月11日,飞机撞上世贸中心大厦时,埃莉亚。泽迪诺听到了隆隆的爆炸声,感觉到大楼突然开始向南倾斜,仿佛顷刻间就要倒塌。她的第一反应不是逃跑,而是满腹怀疑。她紧紧抓住桌子,大喊:“究竟发生什么事情了?”她事后回忆说:“那时,我期望有人能回应我一声,告诉我,不要担心,一切异常只是你的幻觉罢了。” 幸运的是,泽迪诺的一个同事表现的与众不同。这个同事尖叫:“快离开大楼!”将近4年过去了,泽迪诺还经常想起同事的指令。泽迪诺说:“如果当时那个人什么也没说,我会怎么做呢?” 尽管当时听到了同事的叫喊,泽迪诺并没有立即撤离,她拿了自己喜欢的一本书,然后四处寻找,看有没有其他能带走的东西。她的精神状态一直是恍恍惚惚的。当她最后决定撤离时,居然花了1个多小时。 科学家对911事件中的900个幸存者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有些人在第一时间逃离了灾难现场,而更多的人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留在原地不动。最终,每个人都看到了滚滚浓烟,闻到了飞机的燃油味,听到了撤离的命令。可是,这时有很多人还在给家人打电话;大约有1000人不紧不慢地关闭他们的电脑。 在危险中,大多数人都变得不可思议地温顺,对待他人比平时更友好了。在撤离中,人们成群结队缓缓移动,像做噩梦时梦游一样。统计显示,逃生的15410人每下一层楼平均要花1分钟——是预计的2倍多。如果袭击发生的再晚一些,大楼的人流将达到一天中的最高,32000人。如果以这种速度疏散,则需要长达4小时,死亡人数将超过14000人。 危险亲临时,我们的本能可能性毁灭自己 遭遇灾难时人们常有3种反应。10%到15%的人能保持冷静,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动。15%的人完全失常,哭泣、尖叫或者做出其他妨碍撤离的行动。绝大多数人却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1977年3月27日,在西班牙的特内费机场,一架泛美航空公司的客机和一架荷兰航空公司的飞机相撞。荷兰航空公司上的 所有人全部当场丧身,而泛美航空公司客机上的不少乘客成功逃生了。 当时,亨克夫妇和朋友在泛美航空公司的客机上。碰撞发生后,弗洛莉·亨克不能说话也不能动,脑子里几乎一片空白。但是,她的丈夫保罗·亨克迅速反应过来,他命令妻子立即下了飞机。弗罗莉回忆说:“我就像一具僵尸一样跟着他穿过浓烟。” 就在弗罗莉从飞机上跳出去以前,她回过头去看了看她的朋友罗琳·拉森。 拉森坐在那里,两眼呆滞地看着前方,嘴巴微微张开,双手放在大腿上。和其他遇难者一样,她不是死于撞机,而是死于随后的大火。 飞机上的疏散速度比高楼上的快些。即使只有一半的出口可以使用,乘客在90秒钟内也可以撤离。研究显示,在大火吞噬飞机前,泛美航空公司客机上的乘客至少有60秒的时间可以撤离。但是,396人中却有326人死亡。包括荷兰航空公司上的乘客,最后确定这次事故造成583人死亡,是民航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动物有求生的本性,灾难来临时,人们会在本能的驱使下露出动物求生的本性。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沉船和坠机事件中,心理学家看到了人们根本无动于衷的表现。他们甚至可以在实验室中重现这种现象。研究发现,在心理压力下被要求完成不熟悉但很基本的任务时,45%的人会在30秒甚至更长时间里停止说话和行动,只是坐着发愣。 研究表明,即使是在冷静镇定的情况下,大脑仍需要8秒到10秒时间来处理一条复杂的新信息。心理压力越大,处理速度越慢。当我们的大脑被很多新信息轮番轰炸时,反应明显变慢了。由于大多数人一生都没有经历过什么灾难,大脑数据库里没有类似情况的解决办法。所以当灾难来临时,人们的第一反应是保持静止,就像电脑突然死机一样。 这种停滞的行为可能非常适合于某些特定情况。进入无意识瘫痪状态的动物也许更有可能在食肉动物的攻击中存活下来。因为许多食肉动物不吃不挣扎 的猎物,这样可以避免吃到有病或腐烂的食物。不过,在火灾或沉船这样的灾难中,这种策略却是致命的。 末雨绸缪,提高应对灾难的能力 是否可以抑制这种本能呢?专家坚信,假如乘客事先就考虑过如何逃生,那么在突然发生灾难时,他们的行动也就更为迅速。 就在特内费空难前几小时,在等待飞机起飞时,保罗·亨克仔细研究了飞机安全措施图表,寻找最近的紧急出口,并且指给妻子看。他童年经历过一场剧院火灾,从那以后,他每到一个新环境都要先寻找出口。飞机相撞时,保罗·亨克的大脑中储备了需要的信息,可以自动做出合理的决策,而其他人的大脑还在空难所带来的新信息的风暴中缓慢思考。 我们没有接受过训练——哪怕是意识上的彩排也没有。纽约世贸中心有完善的疏散线路,而且911前曾遭受过袭击。但是,一半以上的生还者表示,以前从未进过楼梯间。世贸中心的工作人员中只有45%的人知道这座大厦有3个楼梯口,只有一半的人知道通向顶楼的门会被关闭。 曼纽尔是世贸中心第49层的系统管理员。911时,大楼一停止摇晃,他就从小隔离间跳出来,跑到最近的楼梯间。他离开时,他的同事 还在收集可以带走的物品。曼纽尔小时候在秘鲁经历过大地震 ,在洛杉矶又经历过几次小地震。2004年,曼纽尔在纽约的房子被大火烧为灰烬。也许只有一连串的坏运气才提醒你为灾难未雨绸缪
107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