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56

ziyerain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洪灾的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harp1121

已采纳
写作思路: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问题、治学精神,使读者受到启迪和教育。这样的文章有了哲理,给予读者的感受也就更加丰富了。正文内容:当你在电视银屏上看到抗洪英雄奋不顾身跳入水中,把自己的救生衣让给灾民,当你目睹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筑长堤、堵决口,挡住洪水猛烈的冲击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幕,你一定会为我们抗洪英雄的伟大壮举深深感动,你一定会由衷地感到他们是当代最可爱的人!九江告急!嫩江、松花江告急!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无情地向神州大地冲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人民战士挺身而出,奋勇与洪魔拼搏。他们用血肉之躯筑成钢铁大堤,用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精神抒写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迹。一个漆黑的夜晚,大坝一一处决口了,洪魔正张开血盆大口向大坝疯狂地扑来。村子里所有的男人都跳进水中,用自己的身躯堵住决口,但洪魔仍然奔腾、咆哮着。大坝上,妇女、老人、儿童的呼救声震天撼地。就在这干钧一发之际,人民子弟兵来了,战士们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在茫茫洪水中,他们用自己的血肉身躯架起了一 一座人桥,拯救了被洪水围困中的灾民……这就是我们的战士,我们的抗洪英雄!当人民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冲锋在最前线与洪魔搏斗。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在38°C 的高温 下连续战斗,背沙袋、扛石头、堵决口,身上都磨起了水泡,也不肯歇,直到最后累昏在大堤英雄的人民与战士众志成城,并肩作战,用他们博大的爱激励抗洪英雄奋力拼搏,显示了我们伟大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他,一个普通的农民,在大堤决口沙袋堵不住的时候,毅然跳进水中,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决知,保住了大堤,保住了千万人民。当人们从决口处把他救起来的时候,他的鼻孔里、嘴里都塞满了泥浆,性生一个泥人。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小儿子牺牲在抗洪前线,她没有沉浸在悲痛之中,毅然把三儿子也送到了抗洪战斗中。一位年轻的姑娘,她的未婚夫牺牲在洪水中,噩耗传来,她二话没说,把准备结婚用的钱全部捐给了灾……无数战斗在抗洪前线的英雄,用他们爱祖国、爱人民、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精神,树立起一座座伟大的丰碑,谱写出一首 首新时代最壮丽的诗篇!

关于洪灾的论文

104 评论(14)

悦满西楼o0

(抗洪救灾1)那是1998年的夏天,一个令全华夏儿女难忘的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 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人民群众的财产乃至生命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就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 放军官兵日夜兼程,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战洪水,斗恶浪,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官兵们身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提,保住大提!”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在汹涌澎湃的江水中,那道人墙显得那样壮观,那样雄伟!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再一次表达了人们的爱国心!(抗洪救灾1)谁也不会料到,2008年的5月12日就这样写入了历史。看着计时牌上的数字一点点接近震后营救的黄金72小时,每一个人的心都被揪到了嗓子眼。大家无不热切期盼着多一个同胞能够获救,无不强烈渴念着早一分解救出所有危难中的生命。祈祷,祝福,默哀,援手,平安,雄起——我们反复念叨着这些词汇,总理哭了,国民哭了,一切有良知的人都哭了。 此时此刻,生命高于一切,我们所唯一祈求的就是人的生命。也只有在如此毁灭性的大灾大难面前,我们才能这般深刻地体味到生命的宝贵。在现一阶段,救灾的唯一核心就是救人,而无论何等深刻的“反思”,在此一时刻都显得那么奢侈。正是基于对生命的无比尊重,让我们看到并冀望“国难兴邦”意义上的成长。 更大的感动,来自于地震现场,灾民的自救互救,志愿者的主动援助,子弟兵的英勇奋斗。“幼儿园老师舍身为孩子挡垮掉的水泥板”、“私人诊所医生拿出全部药品救人”、“成都出租车司机自发奔赴灾区参与营救”、“外地私家车主赶赴灾区参与转运抢救伤者”、“唐山某企业家包车组织员工和医务人员连夜南下”、“绵阳市民带上食品衣物慰问安置点灾民”……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民间组织力量的雏形进一步得到发育,其“天生的透明和高效”是政府救灾力量之外的重要补充。 愿生命的逝去能唤醒所有当权者和全体国民对生命的尊重,善待生命就是善待一切,因为所有的一切在人的生命面前原本一文不值。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加油,愿所有的生命无论何时都能得到一样的尊重。
293 评论(13)

ywj891028

洪水像一个恶魔一样,为人们带来了痛苦,带来了不便,带来了灾难。据电视报道:截止9月6日,渭南市一共有55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达85万人,9万亩农田被洪水无情的冲毁,渭南老城街被淹了一部分,妈妈单位的苗铺也被冲毁,人们迁来迁去,许多人无家可归。洪水冲走了牛羊,淹没了庄镓,灾民们没饭吃,没有衣服穿,寒冷逼迫着他们,适龄儿童上不了学。水火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这关系到渭南市人民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解放军叔叔、武警战士、机关 干部和人民群众从四面八方来到了抗洪第一线,他们风餐露宿,饿了吃点方便面,渴了喝的雨水,困了就地倒在河堤上,在风雨中露宿,日夜不停的扛沙袋,堵决口。爸爸也去抗洪,不知不觉,感冒之神来到爸爸的身上,可是他还是带病去抗洪,每天吃住都在河堤上,不能回家,我很想他,只能靠电话联系。现在23万人已经得到妥善安置,剩下20多万人,政府也在采取措施,想方设法把灾民的生活安排好,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洪水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渭河、洛河、黄河三河的水,都在潼关交汇,三河的水遇在一起,不能及时往下游流,整个聚集在渭南的华阴、潼关等地,使渭河水开始倒流,形成洪水。同时由于人们随意砍伐树木、花草,使大量水土流失,许多淤泥沉积在河床,使河床升高,造成洪水泛滥,这是人类破坏大自然,没有保护环境,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的恶果。 所以,我们从小应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同时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解放军战士、武警战士、全体干部、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战胜洪涝灾害。
265 评论(12)

相关问答